APP下载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0-03-2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肺结核病肺结核家属

曾 珂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早期规律的地使用抗结核药物能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2]。同时,因结核是传染性疾病,患者担心受到歧视,思想压力大,易产生自卑、忧郁、恐惧等心理,对病情康复不利,有必要在传统护理的同时施加心理干预。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我院回顾性分析了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05年 5月 ~2009年 1月入住呼吸内科的肺结核患者 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102例,男 62例,女 40例。年龄 10~76岁,平均(38.0±0.3)岁。其中一般症状如低热、咳粘痰者 78例,咯血 24例;对照组 102例,男 58例,女 44例。年龄 12~74岁,平均(37.0±0.4)岁。其中一般症状如低热、咳粘痰者 69例,咯血 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了解病情变化,数据存档,以便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和后期统计。(2)规范用药。向患者宣传讲解结核病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用药观察知识,以及止血药物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增加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的了解。(3)卧位指导。在咯血期间,指导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者半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以减少肺部压迫,避免病情突然恶化。(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豆腐、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或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魔芋等。(5)作息指导。嘱患者咯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如:散步、做操等,但要注意生活规律性,做到劳逸结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

1.2.2 实验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确诊期间的心理干预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人们对患者存在抵触心理,常常疏远患者,且住院期间控制家属的探视,患者会感到孤独、自卑,同时他们担心传染给亲人,表现为忧虑悲观、睡眠及食欲障碍。心理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充分理解与尊重,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消除其心理失落感。(2)护理人员以端庄的仪态、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告知肺结核并不是不治之症,坚持用药,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3)鼓励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和亲友的温暖,消除失落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用药指导的心理干预 因绝大部分的患者不知晓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应耐心、细心、认真的向患者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但在调查中发现小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坚持治疗,病情稍好转即要求出院,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热情、耐心地再次讲解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坚持治疗此病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希望患者及家属不要放弃治疗,规律的服药,尽力完成疗程全过程。

1.2.2.3 生活行为的心理干预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应耐心的指导患者饮食,告知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嘱患者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针对食欲低下、抑郁的患者,鼓励他们少食多餐,多散步。我们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还融入了音乐疗法,偶尔让患者倾听温馨、舒缓的音乐,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患者情绪镇静,减轻压力反应,期望达到宣泄感情、放松的效果。

1.2.2.4 排菌期间的心理干预 对于排菌期的患者,指导其有效隔离的方法: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患者讲解预防常识,嘱患者将痰吐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面对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别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并与其亲友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减轻他们对此病的恐惧,以科学的态度与患者交往,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心理。例如,青壮年是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而该时期的患者正处于肩负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多重责任,患病后以抑郁情绪最为突出,此时,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耐心地倾听,并适当地引导,指导家属、同事、朋友给予关怀和体贴,取得他们的支持,用亲情和友情激发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5 咯血期间的心理干预 患者发生大咯血时,护理人员鼓励其将血液尽量吐出,轻拍患者背部,协助其将血液拍出来,及时更换被褥,保持清洁。在咯血间歇期间,帮助患者分析疾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之处于轻松积极配合治疗的心态中,对情绪异常紧张者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

1.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放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对肺结核知识了解情况,有效咳痰、按时服药情况的评估,心理状态的评测及患者康复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实验组有效 150份,对照组 135份。统计调查数据,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结 果 (表 1,表 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n=102,例)

表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 例(%)

表1,表 2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了心理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 论

随着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步提高,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上,对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肺结核又是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慢性传染病[3],患者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加之结核病服药时间长,医药费负担增加,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尽早改善和消除负面情绪,从而提高肺结核病的化疗效果,缩短疗程,促进肺结核病患者早日痊愈,有着重大的作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及药物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4]。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从本组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来看,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的将心理护理干预贯穿于护理治疗中,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规律用药,在咯血期减轻痛苦,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肺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负面心理情绪,展开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可以帮助患者从思想上消除顾虑,又可以改善护患之间的交流,使之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全面的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2] 周山罗.50例肺结核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1,6(4):92-93.

[3] 任彦微,徐 慧,宋小东.70例肺结核病人心理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3):135.

[4] 严碧涯,端木宏谨主编.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1.

猜你喜欢

肺结核病肺结核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健康教育对于肺结核病防控管理的效果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病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比较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牛肺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探讨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