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整合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2010-03-23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创新资源整合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劳动力资源大区、发展新区。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从区情出发,适时科学地提出了“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把黄陂区建成“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武汉市的后花园”,实现富裕黄陂、和谐黄陂、生态黄陂的奋斗目标。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强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课题为抓手,通过创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形成了新的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转移培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建立三层次一体联动、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培训的网络
在区社区教育办公室的指导下,课题开展了立足全区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建构实验。这个网络是围绕一个核心基地而展开的三层同心圆结构,具体说来就是区社区教育学院与区职教中心结合构成核心基地,是“龙头”,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与相关职成学校、教学点结合,构成骨干基地,再向下、向外延伸到其他各种学习场景(家庭、单位、村、学习小组、施工队等)构成延伸基地。如图:
A核心基地:区社区教育学院——区职教中心
B骨干基地
C延伸基地:其他各种学习场景(家庭、单位、村、学习小组、施工队等)
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黄陂区社区教育工作章程》,要求“全区党政部门和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出资、出智、出力,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注重实效。”“实行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要求。”强调“区社区教育学院是我区社区教育多规格、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实体,要真正成为我区社区教育的信息与资源服务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中心、学习资源统筹协调中心。”区社区教育学院设在黄陂区的职教中心,乡镇成校及教学点分别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挂上了社区教育学校与社区教学点的牌子。社区教育与职成教育有机融合,利用社区教育这个大平台,充分发挥了基地网络资源整合功能,提高农村职成教育水平,特别是转移培训的质量。
二、建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网络相协调的社区教育资源优效整合利用机制
为充分发挥所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网络的功能,课题组同时配套开展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机制设计与运作实验,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的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机制是:政府领导,基地网络统筹,组织协作,信息支撑,资源优效。
具体说来就是: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区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为“龙头”的社区教育基地网络,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联通社区各组织的行政功能、放大社区教育资源的整体功能、发挥信息网络的多元功能、凝聚其他资源的支持功能来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提高转移培训质量,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如图示:整合教育资源流程图
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首先指导提升区社区教育学院的功能,科学规划了社区学院内的部门结构,初建了教育资源(师资)库、信息库、劳动力资源库、培训质量标准库。各社区学校及社区教学点等基地也都利用所在地的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资源与区社区教育学院教育网络相互联通,实现各种信息充分共享。其次是充分发挥各培训基地的资源整合功能。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转移培训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就“培训质量、信息报送、基础建设、项目运行、转移就业”等方面作了细化考评规定,促进了各培训基地与社区各组织的联系,提高了各基地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第三是强化转移培训项目管理,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的优效性。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要求转移培训要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各培训基地按照与管理部门签订项目合同开展培训工作。区社区教育学院负责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业务指导。”在培训项目的管理中规定了3个动作: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优效性评价、转移培训质量检测、工作绩效考核,使得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广泛性、科学性、高效性有机统一,提高了基地转移培训效能。
三、形成转移培训多层复合质量保证体系
转移培训质量有三个方面的保证:一是体系保证,整合教育资源体系也就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二是过程保证,转移培训本身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实质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保证转移培训质量的过程;三是主体保证,质量是一个有层次性的内容,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标准,有国家强制标准,企业的内定标准,培训单位的推出标准,受训者自主标准,从质量保证主体上来说,就构成了国家劳动部门、用人企业、培训单位、受训者个人组成的质量主体保证体系。
以上三方面构成了复合形式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关键是如何将这三个保证体系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协调,保证有力的整体。课题组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式,那就是通过项目管理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黄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管理制度》,在培训项目立项中,要求培训单位与相关主管单位,与就业企业与培训者个人要签订合同,明确规定培训质量目标、质量保证的措施、质量监管的主体、各种资源利用的优效性等事项,通过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优效性、培训质量、工作绩效3个检测考核规定动作实施,确保培训质量在这一个科学运作的项目管理框架下获得有力的资源保障、过程保障、主体保障。
(执笔人肖金刚)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