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门打开”,构建课堂文化

2010-03-23■潘

天津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细节生活课堂教学

■潘 红

做课程改革中的智慧型教师,主动把课堂的门打开,上出“每一节都是公开课”的精彩;做主动学习的学生,自主走进课堂,学习知识,展示自我,适性发展;“课堂本没有门”应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实现“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的愿景,使我们的教育走向生活,适应社会。

2009年,我校提出“把门打开”的教学主张,即做课程改革中的智慧型教师,主动把课堂的门打开,上出“每一节都是公开课”的精彩;做主动学习的学生,自主走进课堂,学习知识,展示自我,适性发展;“课堂本没有门”应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实现“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的愿景,使我们的教育走向生活,适应社会。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又是一个辐射性的多维空间。课堂文化,应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的,在课堂教与学过程中体现的价值体系及相应的行为方式。我们努力构建“尊重差异,培养能力,适性发展,全面提高”的课堂文化。

一、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要有支撑教学活动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一种内隐的却具有决定作用的文化状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可以说是我们从规范教师行为自觉走向理性思考。

树立“教为学服务”意识,即教学要“以学定教”,立足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要讲“进退之道”,运用课堂策略应层次分明,进行课堂评价要深入人心。教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我们通过讲座、研讨、反思、总结达成共识。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对“面向全体”的理解是:要对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负责。只有针对性强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才会真正面向全体,才能更直接地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学习更有实效,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发展。我们重视教学目标实施中的“异步实施”与“不同评价”。既关注全体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具体措施是:提倡打破“齐步走,统一评”的做法,适时分解目标,将目标、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标准进行个体的及时反馈与个性评价。正视学生的课堂要求,允许学生犯错,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师们提出了“四个赞赏”: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创设这样一个“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自会拿到打开课堂之门的钥匙,使每一个学生从心底眷恋课堂,自主走进课堂,渴望学习,健康成长。

二、培育“细节精神”,关注每一位教师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环节。教师在设计、雕琢、挖掘、处理教学环节时,也在培育着一种“细节决定成败”的“细节精神”,使自己走向专业成熟。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构建独特的课堂文化,教师的行为文化依旧是重要因素。

我校提出了在教师中培育“细节精神”:精彩的细节来自于情感的体验,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精彩的细节来自于每一个预设的提出,精彩的细节来自于课堂生成时的恰当把握,精彩的细节来自于深入心房的评价,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复批时的那个对号……

在培育“细节精神”的过程中,教师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要唤醒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找“盲点”、立“支点”。学校也适时地把教学管理、研究的主动权放置在年级组。放宽时间,给予空间,放大责任。年级组组长作为一级管理者,带领教师关注教学细节和环节,以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开放课堂,使课堂成为开放的教学场所。教师们开展“磨课”活动,“磨”细节、“磨”生成,不仅磨炼了自己,也“磨”出了精彩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们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中,教师由“教给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和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激增。

三、“把门打开”,让课堂与生活链接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提高质量的基地。学校应该找到学生与社会链接点,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或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能寻找到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再学习的“兴奋点”。

一是走进社会大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文本的需要,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社会和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常常让学生上街去“捕捉”错别字并助其改正,让学生统计日常生活中应用了哪些数学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把街上的标牌文字翻译成英语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实践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开阔着视野,提高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是把生活融入课堂。其实,生活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空间,为教育提供了各种资源,生活中有语文、数学,也有音乐、美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把与父母共读的书籍带进课堂,把收集到的信息与人分享,把生活中的见闻整理成写作材料……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链接,这样的课堂定会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广阔空间。

猜你喜欢

细节生活课堂教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生活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