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实践性调查

2010-03-23宋佳倚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受访者民众

宋佳倚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在我们悠悠的华夏五千年文明中,有无数的佳节被祖先们创立并庆祝。但是与此同时,仍有数不清的节日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史书中那淡淡的一页。就算是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节奏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庆祝方式与文化传统,逐渐成为了有名无实的“空节”。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正逐渐被淡忘。传统节日精髓的流失加剧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动机

近年来,国家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下发了一系列文件:2004年6月,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2005年,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等形式,在浙江、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当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状,以发现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以唤起全社会对复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使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不断发展、完善、传承下去。

(二)调研对象概况

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极为重视。浙江省文化厅于2007年11月在全省部署开展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的申报工作,并确定了18个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008年1月25日,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绍兴县(春节祝福)等18个地区,为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历史、八百五十馀年的建都史的文化名城,荟萃了近代的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极为重视。2005年2月14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举办研讨会,30余位国内外民俗专家对节日进行了全方位探讨。2008年1月18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了推荐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的专家论证会。

天津市是中共华人民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统也同样重视。2008年2月,天津市组织春节庙会活动,使人民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2008年10月7日,即重阳节之际,天津市古文化街举办了首届“玉皇阁传统文化联谊会”活动,准备了数千盆菊花和精彩活动陪老人过节,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

二、调研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的发放地点主要集中于受访者比较集中,人流比较密集的火车列车、公交车站、大型商厦、学校和公司写字楼等。本次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率达到了93.0%。

被调查人员主要来自浙江省各县市,北京市和天津市。少部分被调查人员来自河北省,山东省,广东省以及其他省区。受访者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总体文化素质较高。本次调研对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被调查者年龄15-25周岁 26-40周岁 41-60周岁 61周岁以上76.50% 12.60% 8.90% 2%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大学 中学(初中、高中) 大专 中专 小学57.50% 30.70% 7.8&% 2.50% 1.50%

(二)访谈法

寒暑假期间,通过走访老年人的方式,主要了解当地传统节日文化,并访问了老年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现状的看法。

(三)实地走访法

实地走访了传统节日活动庆祝现场,亲身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中,对传统节日传承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拍摄了相关照片。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主要围绕着京、津、浙三地人口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所展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到三地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民众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

图1 对“禁火寒食”习俗发生的节日的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关于清明节习俗方面的调查上,有79.5%的民众知道“禁火寒食”是清明节的习俗。只有14.5%的受访者和6.0%的民众分别选择了端午节和元宵节。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浙江地区庆祝清明的主要方式为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吃艾青团、艾青饺等,清明前后流传的很多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打马球、荡秋千、斗鸡、拔河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更替逐渐被人所遗忘。尽管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融合为一个节日,但是仍有79.5%的民众能够了解“禁火寒食”的习俗发生在清明,说明民众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

图2 民众对新年由来的了解程度

从图中不难发现,有53.4%的民众知道新年的由来,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多数人是小时候长辈告诉他们的,只有一小部分民众是通过杂志、书刊了解的;有32.6%的民众表示自己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具体的由来;而只有14%的民众表示不知道新年具体的由来,自己也没有去了解过。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传承的实际性大

图3 对掌握本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所持态度的调查

高达84.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掌握自己本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只由14.2%和1.8%的受访者认为了解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个人喜好或者是无所谓的事情。由此可见,尽管在西方文化势头日渐上扬的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保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背景知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节日文化的传承情况比较乐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任然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三)民众对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意识高

图4 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调查

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方面,有9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很有必要;只有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要与西方节日相结合。与此同时,没有一位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过时,可以被时代所淘汰。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国民高度重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认为传统节日文化需要保护,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光辉未来,并且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未来的复兴与发扬倍感光明。

(四)民众高度支持举办传统节日活动

图5 民众对相关单位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所持的态度

从图7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对民众对相关单位举办传统节日活动所持的态度的调查中,有高达83.1%的民众表示支持相关单位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在对部分83.1%的民众的访谈中,他们表示这样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让跟多的人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多举办些适合儿童、青少年、年轻人适合的活动,以便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传承。有15.9%的民众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持无所谓态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部分人对各种节日不是很重视,自己也很少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所以他们持无所谓态度;而有1%的民众表示不支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在对他们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认为传统节日活动一开展,活动地场面比较混乱,而且很难保持环境清洁,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很难开展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传统节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已经消失,也有一些节日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扩大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针对本次问卷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民众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

各政府、乡镇、街道、社区等要加强民众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利用横幅、广告牌、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定期进行图片或文字的展出,加强宣传,使民众了解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定期地在当地开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讲座,可邀请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师傅、或民间艺人开展关于节日文化的交流会,以影像、文字保存传统节日活动与相关资料,使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得以记录和流传,使民众体会出节日文化的内涵,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节日的文化意境中。

(二)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娱乐休闲功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而娱乐轻松的节日恰好为他们提供了心理放松的最好时机。这种心理需求也是洋节在中国兴盛的原因之一。与轻松、极具娱乐浪漫性的西洋节日相比,富于社会伦理性的传统节日相对来说沉重严肃了点,所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当是今后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的方向与重点。如可以在春节举行舞龙舞狮比赛,不仅有利于人们放松心情,也可以使人们参与其中,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在除夕夜进行厨艺大比拼,不仅能够浓厚家庭气氛,与上餐馆相比,还能够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重阳节时举办菊花展等等。我们要不断开拓传统节日文化新形式,创新我们的节日文化,使之适应时代需求,通过大众化、民俗化的形式,阐释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

(三)加强对少年儿童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少年儿童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少年儿童的节日文化教育,有助于转同节日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图书出版社可以在教科书中增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如部分节日的来历;也课可在教科书中增加反映传统节日文化的诗篇,如王安石的《元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等等。带领学生开展讨论会或者主题班会,并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闹元宵”活动,让学生们在元宵节期间,话起源、讲传说、看灯展、包元宵,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回味悠久历史,享受民俗文化,培育对青少年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便捷手段之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四)形式上创新以吸引青年人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通过结合现代元素,将传统节日文化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以新鲜生动的形式展现文化的特色,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让年轻人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在大学校园内,可以联系协会等社团组织,以流行大学校园大学生们以某动漫作品中人物为主,或者以某个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为主,开展相关活动,并辅之以小游戏,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引导大学生们组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社,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时又能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五、调研小结

由于政治、经济、商业炒作、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我国在传统节日文化上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巨大冲击,但是多数受访者还是具备有一定程度的中国节日文化知识,并且了解多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以及习俗。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首先掌握并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面临这消失。传统节日文化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我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不断重视我们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

[1]珍视传统节日继承亘古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2006.(2).

[2]李 欣.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下语境传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7.10.(4)

[3]盖国梁.节庆趣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

[4]马银文.中华民俗艺术大全[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11

[5]齐东野鲁贤文.温故正在消失的民俗[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受访者民众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