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智能网组网方式升级为目标网对业务发展的意义

2010-03-22韩永涛曾庆文徐若岚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年10期
关键词:预付费中国联通号码

韩永涛 曾庆文 徐若岚

(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 厦门 361009)

中国移动公司在1997年前后,就根据当时市场对于预付费业务的强烈需求,开始着手GSM移动智能网的建设,并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基于智能网技术的预付费业务。随后对智能网业务平台进行快速的升级和完善,不断推出其它一些丰富多彩的智能网业务;通过对神州行预付费业务开展密集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尤其是近一年来,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加大对“神州行”业务的宣传和促销,并对这项产品进行更进一步的规划和细分。

中国联通公司则通过采用叠加(Overlay)网组网方式组建GSM移动智能网,于1999年底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推出“如意通”预付费业务。这虽然在短时期内缓解了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压力,但是由于叠加网属于过渡性质的组网方式,其主要的弊端在于只能依赖特殊号码段进行业务触发、可提供的业务属性和业务容量均严重受限等,长期采用这种组网方式对“如意通”业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联通总部统一部署下,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智能网目标网升级。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智能网的组网方式及其对业务发展的影响进行专门的分析,并对智能网业务发展的现状、趋势和这项业务对于整个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意义进行必要的探讨,以便能够把握有利时机,加快业务发展。

1 移动智能网的基本原理、组网方式和演进趋势

1.1 移动智能网基本原理

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丰富和复杂的业务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它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叠加的一层业务网络。

移动智能网是智能网技术在移动网络的应用,通过在移动网络中增加业务控制点(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 Point)、业务管理点(SMP,Service Management Point)、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Service Management Access Point)、 业务生成环境(SCE,Service Creation Environment)、 业务数据点(SDP,Service Data Point)和智能外设(IP,Intelligent Peripheral)等智能网功能单元,从而构建完整的智能网络,以完成对移动呼叫进行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

与传统的通信网络不同,搭建智能网之后的通信网络,不是由各个端局交换机各自负责业务控制功能,而是将通信网络的交换功能与业务控制功能相分离,端局交换机负责基本的呼叫接续控制(同时能够与SCP进行信令交互的交换机成为SSP),而将业务控制功能集中到新设的功能部件——由中小型计算机组成的SCP上,即所有业务的形成和管理均由另一个附加网络——智能网来完成。

这就不用像传统的通信网络一样,每增加一种新业务就要对全网所有交换机逐一进行软件修改并要设法克服由此带来的各种差错和不便,智能网通过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进而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依靠独立于业务的功能块和功能实体间的标准通信来快速、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使用户对网络具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1.2 移动智能网组网方式

1.2.1 叠加网方式

叠加网方式是考虑到如果要求全网所有端局交换机均具备SSP功能,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所以采用另外单独设立SSP或者将个别汇接交换机升级为具备SSP功能的方式。通信网络其它核心网设备都是通过SSP汇接到移动智能网,通过指配的特殊号码段进行业务触发。例如联通的“如意通”业务使用1302/1304/1306/1312/1314/1316等专用号段。

尽管采用叠加网组网方式投资小,收效快,可以实现新业务快速全网覆盖,而且,对于现有网络结构变动很小,不用对原有交换机进行全面改造,有利于保持网络的安全与稳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组网方式存在的一些主要不足。

(1) 由于智能网业务只能通过指配的特殊号码段来进行触发,即智能网用户与普通用户使用不同的号码段,只有通过指配的特殊号码段内的号码才能触发智能通信流程,这样就会导致号源安排上的分离,降低号源使用效率,也使智能网业务容量受到极大限制;

(2) 普通用户不能携号开通智能网业务,而是必须另外申请特殊号码段内新的号码才能办理智能网业务,而且,由于原来长期使用的号码对用户的粘性较高,这也会给普通用户转办智能网业务造成一定顾虑,这种业务使用上的割裂,给普通用户开通智能网业务带来极大不便;

(3)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智能网呼叫均要由单独设立的SSP进行处理,导致中继迂回严重,其它交换机与SSP之间需要由此增配大量中继,这对网络资源的开销造成一定损失;

(4) 由于此时网络配置和技术标准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在智能网业务属性的提供上严重受限,主要是开展预付费这个单一业务,而且使用不便(没有全国统一充值号码,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异地充值),至于其它一些很有市场潜力的智能网业务(比如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则难以推出。

不难看出,采用叠加网组网方式,将对智能网业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对网络资源的开销也会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叠加网方式只是一种过渡阶段的组网方式。

1.2.2 目标网方式

目标网方式则要求所有端局交换机都具备SSP功能,通过用户登记的业务签约信息来触发智能业务。

采用目标网组网方式,由于开放范围的不同,SSP将访问不同的SCP,任何一个SSP具有转接全网所有业务的能力;所有用户都可以单独通过登记业务签约信息进行业务触发,灵活方便地使用各种智能网业务;由于每个核心网设备均具备SSP功能,全网可提供的智能网业务处理容量较大,不会产生智能网业务处理能力的瓶颈,而且避免话路迂回,减少中继电路的浪费。

综上所述,通过目标网升级可以较好地克服原有叠加网组网方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有利于各类智能网业务的顺利开展,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智能业务,因此,目标网方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先进的组网方式。

1.3 移动智能网演进趋势

由于不同通信网络的智能网技术规范是由不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并加以发展的,这就造成不同通信网络的智能网技术规范相互独立而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GSM智能网主要是采用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制定的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MEL)系列规范,目前商用的GSM智能网大多遵循的是CAMEL 2阶段规范,主要支持各种基于语音的智能业务,而且,CAMEL 3阶段规范草案也已发布并且基本稳定,主要增加了对GPRS移动数据业务和短消息业务的支持以及对语音业务过程的控制能力。CDMA智能网采用的是美国电子和通信委员会(EIA/TIA)颁布的无线智能网(WIN)系列规范,该系列规范经过WIN Phase I、PPC及Phase II三个阶段的发展,正在研制最新的WIN Phase III规范,主要是增加对位置类业务的支持,现有的商用CDMA智能网基本遵循WIN PhaseII规范,能够支持各种基于语音的智能业务。

可以看出,移动智能网的技术规范还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而且各个移动智能网所采用的技术规范不尽相同,有些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现有移动智能网对于业务的支撑还是十分有限。例如中国联通GSM智能网还无法提供对一些增值业务(比如移动商务类、移动位置类业务)和通用分组数据业务(GPRS)的支撑,仍不具备对一些非正常用户行为(比如恶意群呼)的智能识别和呼叫过程控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有的智能网位于各自封闭的通信网络中,不能向外部第三方开放,而且,各种智能网协议之间无法互通,智能网部分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还未实现标准化,业务控制过于集中,这就造成不能跨网提供面向所有通信用户的综合业务、业务的创建过程十分复杂、信令交互负荷过大、可以提供的数据和资源十分有限等诸多缺陷,因此,智能网下一步的发展必然是要尽快实现业务的综合化、功能的分布化和接口的开放化,不断丰富智能网业务属性,不断增强智能网业务能力。目前,3GPP组织已经提出一种全新的业务体系结构——开放业务体系结构(OSA),OSA将业务部署和承载网络完全分离开来,采用一种开放的、标准的、统一的网络应用编程接口API为第三方提供业务加载手段。通过这种新的业务体系结构,我们就能够向各种通信用户提供无缝智能业务,实现各类智能网系统的最终融合和业务网络的完全开放。

2 移动智能网业务种类和发展状况

2.1 移动智能网主要业务种类

随着智能网技术的稳步发展和逐步完善,智能网的业务属性得到极大的丰富,而运营商则针对用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纷纷推出各类智能网业务,并对其业务属性不断加以增强和扩充,部分智能网业务就是基于智能网业务属性的一种简单组合。目前主要推广的智能网业务有预付费业务(PPS)、虚拟专用移动网业务(VPMN)、亲情号码业务(FN)、无线广告业务(WAD)、分时分区业务(CTD)、统一账号业务(MUA)、家庭用户业务(MFU)等。

在所有智能网业务中,PPS无疑是目前最为主要、最为广泛而且对运营商贡献最大的一项智能网业务。所谓PPS业务,就是运营商为用户分配一个与其用户号码对应的惟一的账号,用户所有的通话费用都将从该账号中扣除。在呼叫建立时,根据账户余额决定接受或拒绝呼叫;在呼叫过程中,实时计费并扣除账户上的相应金额;当余额不足时,切断呼叫。通过预付费业务,运营商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能够避免用户的欠费和恶意透支,同时,用户可以方便地购买和充值,不用到营业场所办理,这也能够降低运营商的营业费用。

随着智能网业务属性不断得到丰富,智能网业务种类势必日益繁多,一些新的基于智能网的移动增值业务(比如移动商务类业务、移动位置类业务、移动多媒体类业务)也在陆续投入商用。我们还要注意到,目前业务的分类方式已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定义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为业务由业务能力特征(SCF)组成,而最终转变为业务引擎(SE)的定义。每个业务可以由多个业务能力特征组成,而每个业务能力特征又是基于多个业务引擎,因此,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几种业务分类来囊括所有的智能网业务属性,但是,毋庸置疑,如果仅从单一的业务属性而论,预付费业务肯定是智能网业务最为主要的一种功能体现和业务应用。

表1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0~2006年用户发展情况(单位:万户)

2.2 国内移动智能网业务发展状况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很早就认识到发展智能网业务的重要意义,在1999年下半年先后推出智能网预付费业务,并在之后陆续推出其它一些丰富多彩的智能网业务。经过几年来的迅猛发展,智能网业务已经占据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主要地位,并有全面替代传统业务的趋势。

两家运营商比较而言,中国移动无疑对智能网业务更为积极、更为关注。中国移动不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遵循CAMEL2规范的全网设备升级,而且还参照CAMEL3标准对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进行了有力的增强和扩充,新增了充值中心(VC)等实体,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与短消息中心、IP网络和移动梦网等外部网络实体实现互连,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范围内技术最为先进的成熟商用的移动智能网系统。基于这个先进而又成熟的智能网平台,中国移动不但对预付费业务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增强和扩充,对于预付费用户基本可以全部提供原本只有后付费用户才能使用的一些业务功能(比如短消息、移动梦网、IP直通车),预付费用户可以通过全国统一充值号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异地充值,预付费业务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基础业务和主要业务,而且,中国移动还能快速灵活地推出其它一些各具特色的智能网业务,其中主要有虚拟专用移动网业务、亲情号码业务、IP直通车业务、彩铃业务、家庭用户业务、手机支付类业务等。这样就及时满足了用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引起用户强烈的购买和使用的兴趣,极大地增加了在网用户数和业务使用量,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离网率和欠费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联通智能网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困扰和限制(比如投资规模、综合业务、两网经营)、因而对其投入的资源比较匮乏,对其发展意义的认识相对模糊。中国联通移动智能网长期以来采用属于过渡性质的组网方式,网络的业务功能配置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全国统一的充值号码,与其它一些业务网络实体尚未融合(比如炫铃系统),所能提供的业务属性严重受限,这对联通智能网业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

我们通过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近几年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如表1、2和图1、2所示)之后发现。

(1) 中国联通仍以后付费业务为主,后付费用户占到用户总数比例多年维持在40%左右这个水平,而中国移动自2001年开始,后付费用户就基本维持在原有规模,大步转向以预付费业务为主,目前预付费用户已占用户总数的80%左右,预付费业务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基础业务和主要业务;

表2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0~2006年预付费用户比例

图1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0~2006年用户发展情况(单位:万户)

(2) 联通预付费业务的发展趋势明显低于中国移动,联通预付费用户的增长逐年减缓,近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0%左右,而中国移动预付费用户在原有庞大规模的基础上,近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仍然接近30%;由此可以看出,联通智能网业务的发展明显迟缓和滞后,与竞争对手差距巨大,而且,我们也能发现这两家运营商对于业务发展的判断和取向截然不同。

图2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0年到2006年预付费用户的比例

3 总结

移动通信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市场越来越为细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用户流转和需求变换越来越为频繁,各种非正常的用户行为(比如恶意群呼、恶意欠费、恶意转接)越来越为猖獗,但是,传统的通信网络要么无法提供目前亟需的一些业务属性(比如预付费、呼叫过程控制),要么虽然可以通过计费系统等其它业务网络实体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配合提供一些新业务(比如虚拟专网、亲情号码),但是这种解决方法会由于业务的生成和管理过于繁杂而容易造成一些差错,并降低通信系统的效能。可以通过智能网可以将原本分散于各个交换机的业务属性控制功能抽离出来并集中到一个附加的网络实体,能够快速、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并增强对业务过程的控制能力。随着智能网技术的不断演进,智能网业务是今后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潮流。

智能网技术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智能网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受到自身组网方式和功能配置的极大影响。中国联通智能网长期以来采用叠加网组网方式,而且,网络的业务功能配置处于较低水平。这就造成用户不能携号开通智能网业务,而只能通过在指配的特殊号码段内申请新的号码才能触发智能业务流程,导致业务使用上的割裂,给普通用户开通智能网业务带来极大不便;网络可以提供的智能网业务属性严重受限,主要是提供预付费业务,其它业务寥寥无几。因此,这对智能网业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中国联通智能网业务的发展明显迟缓和滞后,与竞争对手差距巨大。

猜你喜欢

预付费中国联通号码
中国联通
说号码 知颜色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三相四线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常见故障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的预付费电能表用户欠费风险评估策略
一种基于电子车牌及预付费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
中国联通大数据应用之路
这个号码很吉祥
基于密钥管理与安全认证的预付费电能表综合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