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善本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

2010-03-22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图书馆建设 2010年1期
关键词:新文学文献图书馆

马 琳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1 新善本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善本一般是指版刻古籍中校刊精准、装帧精美、流世量少且流传年代比较久远的古代图书。新善本的概念则是由古籍善本传承演变而来的。1953年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主任赵万里先生提出,借鉴古籍善本定义及界定标准,从民国文献中按“三性学”(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原则来界定新善本,但他把主要侧重点放在了民国时期的中共革命文献和进步刊物上[1]。1998年,赵洁敏、黄霞在《北京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的过去和未来》一文中进一步提出并完善了“新善本”的概念,确定了新善本是相对于古籍善本而言的、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珍稀文献。其收藏范围是从辛亥革命至建国前这段时期的各种文献,主要包括进步书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及宣传资料、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等[2]。2004年,郑州大学图书馆的赵长海把新善本定义为“新善本是相对古籍善本而言,在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且又流传稀少的书刊资料”[3]。

从以上图书馆人士对新善本的认识可以看出,新善本的定义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而来的,目前在图书馆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和约定俗成的界定标准,如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新善本重点强调其文献的政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而山西省图书馆在强调革命性、思想性的同时,还把民国时期的政、军、学、商各界珍贵稀有文献都归入新善本,极大地扩展了新善本的入选范围[4]。

一般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新善本的界定标准主要如下:从时间上划分,即辛亥革命起至今的各种文献,时间上只设上限,不设下限,但主要是指建国前的民国文献;从内容上定义即为各种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珍稀文献。具体来说,新善本是指解放前各出版社发行的革命文献和进步书刊、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各类发行较早的连续出版物、名人手稿、书札等。

近年来,随着各个图书馆对文献保护意识的增强,新善本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而民国文献因存世时间较长、印刷质量较差及一些政治原因已破坏严重,亟需保护与修复,辽宁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已经陆续开始了收集整理民国文献、革命文献等新善本的工作。而黑龙江省图书馆则于2009年首次在全省公共图书馆的范围内开展了新善本的普查和保护工作。虽然此项工作是新领域,但随着工作的全面铺开,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2 新善本保护工作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开展与实践

2009年,新善本保护工作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正式启动。首先在笔者所在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开展了新善本的普查工作。为此,我馆草拟了《黑龙江省图书馆中文新善本标准》。按照古籍善本“三性学”标准,从宽从松界定了新善本图书,力求能够重视文献的历史价值、避免发生遗漏及流失新善本文献的可能。我馆现藏有民国文献近10万册,目前,已整理旧平装图书(民国图书的通称)4 000余册,从中清点及甄选了中文新善本图书936种1 265册。笔者从中简单选取几本做详细介绍。

2.1 红色文献与进步书刊

(1) 《一二·一民主运动纪念集》[5]

因昆明市的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数校师生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而进行了集会及罢工罢课活动,1945年12月1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围攻了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并毒打学生和教师,甚至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导致教师、学生死亡4人,重伤29人,轻伤3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一二·一民主运动纪念集》就是为全国各界缅怀烈士、痛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而集结成册的,1946年由于再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成书、上海镇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内容分为传记、惨案经过、入殓记、各地追悼会、悼文、悼诗等部分。卷首沈钧儒题书:献给死者与生者。并题诗一首:“血洒昆明市,心伤反战年。座谈讵有罪,飞祸竟从天。魑魅食人日,鸱枭毁室篇。防川终必溃,决胜在民权。”振聋发聩,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行径提出了愤怒的控诉。郭沫若在本书中作序言:《历史的大转变》。另外,上海各界职工及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都在本书中公开发表祭文祭告等。柳亚子、郑振铎、茅盾、李公仆、陶行知、田间等在书中致悼文、悼诗。

一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学生群众为主的反内战民主运动,本书完整地再现了此次运动的历史原貌,其历史价值毋庸置疑。

(2)《陕北民 选》

1948年由大众书店出版、何其芳与张松如主编、鲁迅艺术文学院编写的《陕北民 选》,是中国共产党在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选编的第一部民歌集,共分为5部分内容,即“揽工调、蓝花花、信天游、刘志丹、骑白马”。现在仍脍炙人口的民歌《走西口》即收录于此,传唱至今。本书是一部珍贵的民俗学和民国文学的原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解放区文艺的一份重要且珍贵的文献。

2.2 新文学版本方面的新善本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了1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7]。这套丛书由赵家壁主编,鲁迅、茅盾、胡适、郑伯奇、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洪深、阿英等现代文学大家出任各集编辑。蔡元培总序,各集都先由编选人做导言。在导言中,众位文学巨匠阐述了新文学运动的发生发展根源、理论主张、各种活动事件、新体裁的创作等。

全书按文学理论建设、文学论争、散文、诗歌、戏剧、史料索引等类别加以选编,对1917-1927年10年间的新文学从产生到发展进行了一个总括性回顾。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10年理论与著作的总结。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说过:“有两部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是上海良友图书公司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8]可见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何其之高。

我馆收藏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为初版本,其中茅盾编选的小说集和洪深编选的戏剧集初版仅印制2 000册。现在1935年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初版本网上拍卖价格已飙升至10 000元,从版本价值角度衡量,也是不可多得的珍本。

2.3 地方文献类新善本

1942年,为纪念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日本国际地学协会特出版《满洲帝国分省地图 地名总揽》[9]一书。本书作者为日本人佐ㄆ木恭,在日本奈良县山也郡丹波市印刷。其内容包括索引、满洲帝国全图、华北详细图、大东亚共荣圈全图及吉林省、龙江省、北安省、黑河省、牡丹江省、滨江省、通化省、奉天省、四平省、锦州省、热河省等共23个省、地区之全图。其中共收录彩图24幅,包括拉页式彩色地图23幅。另有各地官公署、学校、公社、地名等详解。由满洲国交通大臣阮振铎作序(日文),印刷精良、内容详尽。本书是了解当时沦陷的东北地区行政区划、自然状况的权威资料,也可说是对伪满洲国时的国耻教育的教科书,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

以上简要谈到整理出的新善本图书仅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新善本甄选工作的开端,后续工作将更加辛苦,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

3 对黑龙江省图书馆新善本后续工作的设想

3.1 多方发掘、采集新善本文献

新善本的发掘和采集是新善本后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国家图书馆新善本文献库共收藏革命历史文献11 000余种15 000余册,可谓是全国最为丰富、完备的进步书刊中心,即便这样,国家图书馆仍在不断加大采访征集新善本文献的工作力度。仅2007年一年,国家图书馆通过竞拍和购买等途径就征集了新善本文献300余册,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0]。我馆的新善本工作起步较晚,现阶段主要进行的是新善本的普查和甄选工作。笔者认为,采访征集工作可以通过鼓励民间收藏家捐献或多参加古旧图书的拍卖会等进行,亦可通过书评、书展、报纸、网络等唤起民众对新善本的兴趣与保护意识。如前文提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目前尚缺失一本蔡元培的总序,若甄选工作结束还未补齐,则可通过以上方法设法找齐,使馆藏新善本形成统一的体系。

省内各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在新善本甄选工作完成后,亦可根据本馆的馆藏,把本馆的新善本副本或相对不成体系的书籍资料与别馆交换,各取所需、取长补短,达到互相补充、互相充实的目的。

3.2 建设特色新善本馆藏

打造新型图书馆必须发展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新善本的特色化建设即为个性化馆藏的一个部分。采集新善本应以馆藏特色为主。香港中文大学一再强调新善本馆藏特色的建设——善本已不是他们的发展重点,近现代的特色收藏和新文学类的文献才是他们系统收集的目标[11]。我馆有大量日伪帝国时期留下的旧的日文和俄文书籍、地方性专著、满铁核心资料等,这些地方性文献即为我馆的特色,应在此基础上多方采集,形成自身的新善本特藏体系。

3.3 启动新善本的数字化建设,保护新善本资源。

民国文献的保存期限最长也不过200年,这些珍贵的史料书籍若连保存都谈不上,又何谈利用?新善本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藏书环境来说要求与古籍善本一样有恒温、恒湿的空间来储存,并且从政策面来说还要有巨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新善本的数字化则可缓解新善本文献被破坏的程度,降低新善本的翻看率,更有利于新善本的保存,同时还可以方便读者的使用。笔者认为对新善本的数字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建立新善本数据库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即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模板。其新善本数据库信息相当完善。我馆也可以参考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联机检索系统,根据已甄选的新善本信息,进行回溯建库,把目录信息做全做细,完善目录体系。在资金技术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建立新善本全文数据库,再通过互联网联机以达到信息及资源的共享。

(2) 通过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达到新善本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中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准确、快捷地为读者提供各个联网的图书馆的新善本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善本信息需求应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同时,馆际互借和文献的相互传递也可使我们的资源达到最大化,真正实现新善本信息共享。

新善本文献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它们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重现历史原貌;或为我们展现了优美的文学艺术、再显泱泱中华的底蕴雄浑。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是我们图书馆人责无旁贷的重任,我们应共同努力,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

[1]赵长海. 图书馆新善本工作刍议[J]. 图书情报知识, 2004(3).

[2]赵洁敏, 黄 霞. 北京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的过去与未来[J].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8(4).

[3]赵长海. 新善本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04(3).

[4]赵继红, 王和平. 民国文献保护的有益尝试[J]. 晋图学刊, 2004(2).

[5]于再先生纪念委员会. 一二·一民主运动纪念集[M]. 上海:上海镇华出版社, 1946.

[6]何其芳, 张松如. 陕北民选[M]. 大连: 大众书店, 1948.

[7]赵家壁. 中国新文学大系[M]. 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5.

[8]陈平原. 学术史上的“现代文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

[9]佐ㄆ木恭. 满洲帝国分省地图地名总揽[M]. [出版地不详]:国际地学协会, 1942.

[10]黄 霞. 二○○七年新善本文献采访工作综述[J]. 文津流觞,2008(1).

[11]张红扬. 弘扬文化传统 彰显个性特色——试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藏的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2).

猜你喜欢

新文学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去图书馆
论“言文互动”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