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员角色转换探究

2010-09-12马月丽陕西省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61

图书馆建设 201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藏馆员

马月丽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61)

近年来,RFID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开始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RFID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逐步应用,在更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服务技术的多元化、科技化,图书馆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适应RFID智能管理模式,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RFID技术的概述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典型的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 Tag ) 、读写器(Read/ Write Device)及数据交换、管理系统等组成,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能力。读写器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是无源系统,即电子标签内不含电池,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由读写器发出的射频脉冲提供。电子标签接收射频脉冲,整流并给电容充电,电容电压经过稳压后作为工作电压。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受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它操作[1]。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具有的优势:(1)RFID电子标签存储信息量大、读写距离远、可无接触读写;(2)提高清点馆藏书刊的速度;(3)读取快捷,简化借还文献的操作程序;(4)提高书刊整架归位效率;(5)实现自助借还,节约人力成本;(6)抗污染能力强,可重复使用;(7)穿透性强,防盗系统可靠[2]。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现状

2.1 国外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

1998年,RFID在北美图书馆被提议作为读者自助借还的一种方式。2004年底,美国已经有300多家图书馆安装或开始准备实施RFID系统。RFID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与日本并列第二;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也相继实施了RFID。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拥有了很多图书馆应用的成功案例,如日本的九州大学图书馆筑紫分馆、韩国的汉城大学图书馆及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等[3]。

2.2 国内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

2006年2月20日,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也宣告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建成的具有完善功能模块并进入实用阶段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2006年7月12日,深圳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它采用法国TAGSYS公司的技术应用了RFID系统,通过RFID标签,实现了读者自助借还图书及对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同时,还实现了图书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助清点馆藏、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武汉图书馆是继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后,全国第三家采用全套RFID系统设备的图书馆。该系统集合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门、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柜台工作站及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平台等,彻底改变了武汉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3]。国家图书馆二期数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宜昌市图书馆一线部门也采用了RFID技术。陕西省图书馆也于2009年8月份开始采用RFID技术,是西北5省区第一家采用RFID技术服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新技术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 馆员综合素质现状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这一技术,它将给图书馆管理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如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图书馆服务形象,降低人力资源,提升排架精度, 解决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中“找书难”、“归架难”、“整架难”等行业瓶颈问题[4]。所以,对已使用和即将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来说,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拓宽馆员知识面、改变服务理念、转换服务角色、适应新技术服务模式下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者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以某省馆为例向大家说明我国馆员综合素质现状。

3.1 馆员综合素质现状及分析(2007年与2009年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该馆本科以上学历84人,约占总人数的46%;大专65人,约占总人数的35%;中专以下35人,约占总人数19%。2009年该馆本科以上学历103人,约占总人数56%;大专54人,约占总人数29%;中专以下27人,约占总人数15%。近两年对比,大专以下学历所占比例由35%下降为29%,中专比例由19%下降为15%,说明低学历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该馆本科人数所占的比例由2007年的46%提高到2009年的56%,提高了10%,说明工作人员都在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修提高自己,以适应工作需要。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全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呈上升趋势。具有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背景的约占总人数的17%,其他专业占71%,无专业占11%,说明具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员比较多,使用RFID技术以后,会有大量人力资源要转化成各科专业咨询人员。由表1可以看出,非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有知识基础,转换服务角色大有潜力可挖,可向学科馆员型发展。

表2是目前业务岗位在编人员现状,但实施RFID系统以后,这种人力资源结构则不适应工作要求,会有大量岗位被自动化管理系统所替代,节余下来的人力资源就要重新学习上岗,充实文献的深加工和专题资料的研究服务岗位。如采编17人,实施RFID系统以后,实施的是大开架阅览,新书的加工量加大,采编人员明显偏少;参考咨询人员10人,对于文献的深挖掘研究,为党政机关决策服务、为科研单位的专题研究作专题而言,人员严重不足;特藏19人,大部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及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对于历史史料的研究挖掘、加工、修复人员尚可;网络17人,实施RFID系统以后会和我们以前使用的管理软件有对接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读者的网络帮助需求会非常大,需要工作人员随时对读者使用新系统进行指导、维护,并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不断研发新系统,故需充实系统网络部研发人员;文献借阅部是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最直接接触读者的部门,现在34人分布在阅览室、借阅室、过刊室、报纸阅览室等,日常承担两种角色,即部分手工操作的文献传递和计算机信息查询服务。但实施RFID系统以后,就会节约人力资源,需要他们转换角色,加入到其它岗位工作中去。RFID 系统的应用不仅仅使读者借、还书及阅览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其他后勤物业、保卫等部门工作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需要对大家进行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等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表2 业务人员编制现状(行政除外)

3.2 转换角色的重要性

RFID系统集合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门、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柜台工作站及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平台等,其中自助借还书系统实现了图书自动分拣,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整序排架、自助清点馆藏、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其中的许多环节读者都可以完全自助实现,甚至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协助与参与。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凭借这种技术使借阅率增长了30 倍,而工作人员却减少了2000人[5]。但是,随着RFID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流通部门的工作岗位势必缩减,那么图书馆如何帮助这些人员顺利转换角色,使这些馆员们能够自己调整好心态,学习新知识或钻研本专业,适应角色的转换,就显得非常重要。

3.3 转换角色的必要性

RFID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岗位设置、岗位要求、馆舍结构、文献的馆藏位置、各借阅室的规章制度、对读者的要求、馆员的服务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馆员要适应自动化系统管理下的读者服务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服务理念、转换角色、竞聘上岗,使自己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4 转换角色措施

4.1 调整图书馆队伍结构

未来发展的图书馆除行政管理人员、图书馆专业人员以外,还需要大量拥有自动化设备设计与维护人员,网络资源建设、检索与网络维护人员,数字化信息转换人员等,且与网络信息相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比重将占优势。RFID技术使用后,根据新系统服务模式的需要,将增加相关人员。对定岗以后节省下来的人员,可根据个人的专业、年龄和学识水平,进行分层次重新培训、重新考核上岗,以充实人员不足的相应部门。

4.2 调整图书馆员知识结构

图书馆员所掌握的知识要从手工阶段的图书馆学知识转变为网络时代的由图书馆学知识、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等构成的新的知识结构。新系统使用以后,笔者认为应由馆办公室和专门部门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新的与管理模式配套的岗位设置和要求,学习新的馆藏文献的位置,掌握每层文献的大致情况、大开架情况下阅览室的要求,学习RFID技术在读者进门、自助借还书的使用、办证、文献的加工、信息的采集、读写等方面的操作技术,重新考核聘任上岗。

4.3 加强参考咨询部门队伍建设

由表1可知,图书馆学以外的专业占优势。RFID系统大规模应用后节省下来的人力,图书馆应根据其专业特点,组织一批骨干力量充实参考咨询队伍,使其投入到更高水平的服务中去,对所学专业的文献进行深加工和研究,做课题以服务高层次的读者要求。从而顺利实现图书馆员从传统的书刊资源的保存者、传递者、监管者向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开发者和诠释者的转变,并针对读者需求主动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信息及更为出色的服务。

4.4 重视馆员学习培训和激励

图书馆员必须终生学习。学习就是要和世界接轨,使图书馆事业达到世界公认的先进标准。和世界接轨,就是要和世界上的先进事物接轨,最根本、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我们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思维要创新,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6]。国内图书馆RFID系统的实现就是图书馆和世界先进事物接轨的表现之一。由于工作人员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图书馆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培训,熟练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培训,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随机应变处理矛盾等服务技巧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减少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用户投诉的发生[7]。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激励图书馆从业人员不断地学习,攻读双学位。此外,要加强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职业证书制度,以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

4.5 组建业务骨干创新队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图书馆事业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凝聚着时代的文化精华。发展图书馆事业必须要创新,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21 世纪,图书馆需要在公众中树立新形象:能够针对新信息、新形式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并能提供最新的服务,这也将成为未来衡量一个图书馆好坏的标准[5]。所以图书馆领导要根据本馆实际,组建一支年轻有为、知识起点高、业务素质好、敢于创新的骨干队伍,在观念上创新、在体制上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创新、在服务手段上创新,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因为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适应2l世纪创新发展的需要。

[1]韩广峰.智能化图书馆RFID技术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2]秦 红.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 2009(6).

[3]王 颖.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

[4]甘 琳.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 2007(6).

[5]辛 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J].现代情报, 2007(1).

[6]王 吟.试论我国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EB/OL].[2009-06-10].http://www.studa.net/Library/090610/14515357.html.

[7]生修雯.基于用户投诉管理的图书馆防御性管理策略[J].图书馆建设, 2009(4).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藏馆员
馆藏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