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文献传播效果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0-03-22王京山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
●王京山(北京印刷学院 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600)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传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文献互动过程,同时也是使文献信息活化,实现文献资料共享的过程。简单地说,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
文献传播效果是指人类的各种文献传播活动和行为对文献传播受传者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体。文献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传播行为的一部分,肯定具有或隐或显,或大或小的传播效果。
文献传播活动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始终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文献传播效果不但受到文献传播系统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1 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是文献传播活动的空间。社会政治状况会对文献传播活动及传播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国家越繁荣安定,文献传播活动的外部环境越宽松,文献传播活动越活跃,文献传播效果越明显。反之,国家处于动荡之中,或文献传播环境严苛,则文献的生产、存贮、传播机制将会遭到破坏,文献传播活动大受损害,文献传播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古今中外的政府对于文献传播活动都有或多或少的管理、控制与干预,往往直接影响文献传播的效果。一般而言,与国家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文献信息,会优先得到传播,并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而与国家意识形态不尽吻合或有所抵触的文献,或非主流文献,更容易遭到删削、改编,其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会受到限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国家禁止文献传播的典型活动,其直接后果是先秦文献包括诸子百家文献的大量消失和损毁。之后,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诸子百家著作的大量失传。
在古代中国,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越到封建社会后期,对文献传播活动的管理与控制越发加强。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兴“文字狱”,文人以文获罪屡见不鲜。到清代,“文字狱”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当代文人噤若寒蝉,还对以往著作大肆篡改和损毁。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残酷专制和压迫,不但导致大量文献消亡,文献传播效果不彰,还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停滞。中国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文明进程连续不断的国家,对于人类文明具有重大的贡献。但在公元1500年之后,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在各方面突飞猛进,而中国不但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风光不再,再也没有能够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成果。究其原因,与长期的残酷专制统治对文献传播的钳制导致的思想禁锢和文化萧条密不可分。
社会政治因素对文献传播效果的极端影响还体现在社会动乱尤其是兵灾对于文献传播活动的严重破坏。传统文献传播一般以纸张、简帛作为文献载体,这些文献载体最怕水火。在战争导致的社会动乱中,尤以兵火对于文献的损坏最为致命。中国历代古籍文献都经过了一个聚散离合的过程,往往一个王朝兴起,要收聚文献,经过承平之后王朝败亡改朝换代,文献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最终流传下来的文献只是少数。另外,兵实动乱导致的社会动荡不但会直接毁灭文献,也会间接毁灭文献。如南朝时期著名的“江陵焚书”就是兵灾间接造成的文献损失。当时被西魏大军围困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的梁元帝令人将宫中收藏的14万卷图书全部焚毁,单看数量梁元帝就毁灭了当时传世书籍的一半。[1]这是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是我国著名的一次“书厄”。
不但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存在政治因素对于文献传播效果的巨大影响。欧洲中世纪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当时天主教会垄断了《圣经》的传播。为了维护天主教会的利益,罗马教皇多次下令禁止翻译《圣经》,并严厉查禁各种近代科技书籍,迫害科技书籍作者,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今天,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原则正在逐步确立,对文献传播的不当干预大为减少。但是,文献传播仍然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社会政治因素是影响文献传播效果的首要因素。
2 经济因素
文献传播受经济因素影响甚巨,因为文献传播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文献传播的顺利进行依赖具体的经济基础,一旦经济落后势必导致文献传播滞后,传播发展不均衡。文献传播中“知沟”现象实际上一直存在,它背后显示的就是社会的贫富分化对文献传播效果的不同影响。
经济因素会影响文献传播者,文献传播者的贫困化很不利于文献信息的创作与生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毕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要保证高质量文献信息的创作与生产,文献传播者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保障才行。
对于出版发行机构而言,经济因素更对它们的出版发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出版社之所以不愿或无力出版那些有着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术著作,其实就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传统出版实际上是以实物经济形态出现的信息产品经济,因此对出版成本尤其是印刷发行成本的考量导致一些水平高但发行量小的学术著作难以出版。
对于图书馆等文献传播机构而言,经费不足也会严重影响它们文献传播功能的发挥。我国虽已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但是全国现有的2000多个县级图书馆中,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竟有700多个图书馆一年没有一分钱的购书费,完全靠陈旧书刊支撑门面。[2]
至于文献传播受传者,他们是文献信息的消费者,由于文献信息并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他们用于购买文献信息的经济支付能力一般是有限的,一旦书刊价格上涨,或收入下降,他们的文献信息消费水平会很快下降。如今,一些弱势群体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如残疾人、下岗职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他们对文献信息的充分利用。
电子文献传播需要更多的软硬件支持,如受传者需要购买计算机、手机、手持式PDA、MP3等设备,因之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当然也更多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网络传播在理论上可以无所不在,无远弗届,但实际上即使在我国也还存在众多的网络传播“空洞”,极大影响了网络传播的进行。这些都表明经济因素对文献传播起着根本制约作用。
文献传播效果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还有一个表现,就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接收文献信息,文献传播的效果会更好。反之,人们无暇接收文献信息,文献传播的效果就差。总体上,经济因素对文献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只有正常的经济发展才能提供宽松的文献传播环境,文献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才能顺利进行。
3 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因素
文化作为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艺术观念和民族习俗等的整体,渗透到文献传播的方方面面。文献传播实际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它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这种制约尤其在文献信息跨国境和跨文化传播中表现明显。
文献传播必须考虑到受传者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习俗,才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这方面一个反面的例子是萨曼·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该书出版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宣布拉什迪的小说中有亵渎伊斯兰教先知和《古兰经》的内容,号召穆斯林在全世界追杀拉什迪,由此拉什迪开始长期东躲西藏的生活。[3]可见文献传播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否则会严重影响传播的效果。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也会影响文献传播的效果。比如,中国画与西洋油画在基本技法、构图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别很大,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东西方审美观念的巨大差异。
文献传播者要创作和生产文献信息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文献传播受传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顺利接收文献信息,而要提高文化素质,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因此,一个国家教育的体制、水平、普及程度等均会对文献传播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制约着文献传播者的传播水平、文献传播的内容、受传者的文献利用程度。例如,文献传播受传者掌握的语言语种、文化水平、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文献阅读和利用技术等往往就是接受教育的结果,而这些素质直接决定了文献传播的效果。如果受传者没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往往造成文献传播者曲高和寡、“对牛弹琴”的结果,文献传播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阅读各类文字作品如此,即使欣赏绘画作品、音像制品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这时文化教育的影响就体现出来了。
在现代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不但体现在为文献传播培养传播主体,还体现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一个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社会,一定是文化氛围浓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文献传播受到社会成员的高度重视,文献传播系统运转顺畅,文献传播效果自然会很好。
不但如此,文化教育的发展会影响学术思想的普及传承,而学术思想也会影响文献传播的效果。比如汉代存在今古文经学之争,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对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持开放的态度,《史记》取材偏重今文经学,但并不排斥古文经学,也采用了不少古文经书、经说的材料。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曾提到:“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4]这样的立场和材料的取舍,在今文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汉代,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史记》的传播。一些人会依照自己的立场对《史记》进行删节、改编,甚或阻碍其传播,这就削弱了《史记》的传播效果。
文化教育的发展不但是文献传播的结果,它反过来又会影响文献传播。比如一个社会读书风气是否浓厚,实际上是文化教育发展的结果,它又会对文献传播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影响文献传播效果。我国古代将知识分子称作“读书人”,不但因为读书人是文献传播的主体,在文化传承中作用重要,还因为读书做官历来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正途”。自科举制度兴起后,社会上读书风气日益浓厚,与科举仕途有关的儒家经书如“四书五经”广为传播,成为学子必读之书。不少士子皓首穷经,孜孜以求,“热爱”读书,攻读经典,成为读书治学的奇观。与此同时,与功名利禄关系不大的文献,例如诸子百家的学说,则备受冷落,利用程度不高,许多学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先秦诸子学说的具体内容。之所以如此,既有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有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
4 科学技术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会对文献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献传播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文献传播的渠道、机制乃至具体文献的载体和形制都受制于具体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以,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法,乃是因为当时交通运输条件不够发达,致使文献传播非常不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态的文献传播方式。现在,人们已经有了网络传播平台的支持,这种文献传播方式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文献信息需求的状况,从而决定文献传播效果。在现实社会中,文献信息需求和文献信息生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许多时候并不是文献信息需求决定文献信息生产,而有可能是文献信息生产引导文献信息需求。一个人可能并非因为有了阅读电子报的需要才会阅读利用电子报,而有可能是因为利用电子报发现了它的优势与方便之处才会逐步产生阅读电子报的需求,并进而形成阅读利用电子报的习惯。同样,我们今天之所以要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文献信息,那首先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可能性。对于一个研究者而言,如果没有网络数据库可供检索,他的研究进度可能会大大减缓,他对于多种文献信息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反之,他通过网络数据库加快了研究进度,可能会激发他更进一步的文献信息需求,他也就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数据库获取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甚至会形成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相应地,他利用网络数据库的效果当然会更好些。
科学技术水平还会影响文献信息的生产和复制。文献信息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模式往往取决于具体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而其生产速度、生产模式和复制速度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在秦代,科技水平较低,公文以竹简作为主要载体,以刀笔作为文献记录工具,文献信息生产速度较慢,秦始皇一天批阅公文120斤,基本上可以有效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体制,“焚书坑儒”几乎将先秦文献一网打尽。印刷术发明后,文献生产速度加快,文献阅读者增多,文献复制可以“日传万纸”,靠专制皇帝一言九鼎管理文献传播已是力不从心,明代市民小说的兴起很难说不是当时印刷技术发展的结果。
科学技术水平还直接决定了文献传播的符号形式。文献传播在很长时间内之所以以单纯的文字或图形图像为传播符号,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发明记录声音和动态图像的技术。显然,文字、图形图像传播速度慢,声音和动态图像传播速度快,它们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官系统,其传播效果也各不相同。
文献传递技术同样也受制于科技发展水平。我们今天靠着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技术,可以实现即时文献传播,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网络文献出现之前,文献传播一般以有形文献载体的位移为特征,文献传播肯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滞。而网络文献可以“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特征,使文献传播不但可以在时间上持续,也能够瞬间征服广袤的空间,在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偏向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文献传播的效果也由此表现出新的特点。
科学技术水平也影响着文献信息的接收与利用,从而直接影响文献传播效果。要能够接收和利用网络文献,必须要有网络传播平台的支持;要接收利用电子书或手机报,必须要有电子书阅读器或手机,而且其硬件功能要结合相应的软件才能适合文献传播的需要。“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相应的文献传播技术,就无法完成相应的文献传播。现代文献传播系统越来越复杂,除了文献传播者和受传者之外,往往还需要社会信息系统的支持,如网络传播系统和手机传播系统,而这些信息传播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现代文献传播往往无从下手。
科学技术水平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对于文献传播系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此也对文献传播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事实上,文献传播技术本身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表征。甚至文献传播系统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如盗版现象,肯定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才开始出现,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使文献信息生产和复制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成本落差。现代不但图书等有盗版,音像制品盗版更为多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但是因为文献传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而且也因为文献复制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文献可以实现快速无差异的复制,其防盗版、反盗版的任务也空前繁重。这些都是科学技术水平影响文献传播效果的明证。
[1]葛剑雄.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EB/OL].[2009-01-25].http://tieba.baidu.com/f?kz=14484-7807.
[2]全国700多个县市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EB/OL].[2009-01-26].http://news.163.com/05/0821/05/1RLFNDD70001124T.html.
[3] 萨曼·拉什迪 [EB/OL].[2009-03-10].http://baike.baidu.com/view/1133284.htm.
[4]王国强.从《史记》看汉代的文献传播过程及影响因素[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