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变革

2010-03-22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党民主

谭 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变革

谭 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产生和发展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民主进程,具有整合与凝聚社会的功能。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以何种模式发展,取决于本国国情,呈现出其独特性。任何不顾本国国情、照搬他国政党制度模式的做法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党制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性民主传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党制度要继续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朝着更加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政党制度;合作;适应性;变革

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伴随着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民主政治进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整合与凝聚社会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以何种模式发展,取决于本国的国情,呈现出其独特性。任何不顾本国国情、照搬他国政党制度模式的做法都会导致不良后果。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要随着本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时地加以调整,以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我国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如今,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也需要随着现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适应性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真正发挥其功能,从而使我国朝着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发达和社会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不可能效仿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时期的立宪派曾经追求过多党政治模式,遭遇失败。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进而倾向于英美的两党政治模式,认为两党制能够代表民意,能够使政府处于健康状况。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出现第一次组党高潮。从1911年至1913年,出现了300多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当时的中国人吸取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党观,尝试了西方竞争型的政党制度,然而却由于并不真正懂得西方政党制度的原则和实际运作,致使这300多个政党如同流星,转瞬即逝[1]。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适合本国国情。尽管民国初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变迁为资产阶级的政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中国并不具备实行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从经济上看,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民族资本未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资产阶级虽然具有一定的政治要求,却并不强烈。脆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之舟无法承载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成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经济壁垒。

从社会政治文化的角度看,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文化使中国并不具备实行西方政党制度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基础。封建专制政治文化的遗留、服从与顺从的心理习惯、民众参与意识和利益诉求的缺乏等诸种因素,使中国不可能形成西方式的政党制度模型。

从国民素质的角度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国民教育处于不发达状态。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4%左右,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水平[2],加上农民居于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此种情况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有和西方国家一样的代议政治和政党政治。

中国自民国以来的政治实践表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包括多党制和两党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要走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独特性

中国的政党制度模式非属效仿他国政党制度的产物,而是中国自身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结果。纵观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具有政党合作的特点。在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次国共合作。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努力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了封建军阀势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亡之际,出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形成,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烽火中,在追求民主宪政的运动中,中共和各中间党派在抗日根据地共同筹建了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实践民主政治改革。并从1940年开始践行“三三制”政权。所谓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是以民主为轴心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团结一切要求民主的进步政党,包容多党多派而组成。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合作和民主政府,遵循政党之间相互尊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建政的体现和中国早期合作型政党制度的探索[1]68-75。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中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各民主党派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政治联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与之具有利益一致性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表现出合作性政党政治的特点。

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表明,中国的政党制度从发展伊始就呈现出合作性的特征,此种特征保留至今。

(2)一党独裁制不可行。20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两次国共合作最终均为一党独裁制所摧毁。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国民党实施对政权的垄断,在政党关系上实行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借用国家机器打击和镇压其他政党;在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与民主政治不相容,表现为政治上的保守反动和经济上的极度腐败,遭到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及全中国人民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一党独裁制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国计民生问题,不可能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此种制度与世界进步潮流相悖,最终只能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

(3)民主党派在中国国情中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政治的跌宕起伏中,各种政治力量和精英群体在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发生着分化组合。国共两党的分裂,为民主党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外的其他各社会阶级和阶层对社会变迁提出要求。他们举起自己的旗帜,亮出自己的纲领,探索中国的自由、民主之路。20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新思潮为一系列进步政党的出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怀着自由、民主新思想的民主党派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进而为推动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发挥作用。

三、现时期中国的政党制度应实现其适应性变革

政党是现代政治运行中的必要机制,政党在现代政治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利益表达与利益聚合、沟通政府与个人以及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以往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往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的社会整合形态已无法适应日益市场化的社会条件。新时代的社会变革对执政党以往社会整合方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当转换路径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问题,中国的政党制度面临适应性变革的挑战。

现时期中国的政党制度首先面对的是如何通过主导价值的再构建来对社会加以整合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通过明确的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使整个社会聚集在统一的旗帜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日益多元化,一些外来意识形态也随之进入,使以往执政党所倡导的主导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希图以传统的方法和僵化的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制约人们的意识已行不通。新时期中国社会应奉行何种主导价值,遵循何种道德伦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信仰危机,人们在思想上比较混乱,此种状况导致人们在行为上无所遵循,社会缺乏认同。一个在价值观、道德伦理观方面缺乏认同和约束的社会具有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危险。因此,构建有效的、符合历史潮流的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使之为全社会所认同和接受,成为执政党整合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如何通过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去对社会加以整合的问题。“制度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个国家的制度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其制度选择与制度设计,是一种新的价值、原则和规范渗透于社会的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3]。目前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新的、适应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旧的、不适应于新时期发展的固有体制尚未完全消除。在这种情况下,稻稗并存,良莠同生,使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之同时,较以往相比,“官本位”的程度明显加大,官员腐败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它使执政党的威信急剧下降,使公众对现行政权的信任发生动摇。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巩固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瓶颈。在新形势下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重新配置政治权力,消除不适应于社会发展乃至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因素和相应机制,成为执政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再次是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所面临的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利益越来越多元化。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诸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利益要求也日渐深化[4]。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不均和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社会边缘化”群体。目前中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导致一些社会群体对现行制度不满乃至产生某种离心倾向,使执政党面临巨大压力。作为执政党应该怎样去疏通公众利益表达的渠道,使利益表达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如何将公众所反映的散乱的多重利益加以梳理和协调整合,最终通过公共政策去实现利益关系的相对平衡,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中的部分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中的漏洞为个人谋取私利。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现象均十分严重,公共权力严重异化。一些社会上层“精英”赤裸裸地将国家和百姓的资财揽入私人囊中,数额之大、明目张胆程度之强令广大民众深恶痛绝。此种现象与目前中国公共权力的制度化程度较低相关联。公共权力的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虽有诸多制度规定却不能严格执行,致使掌权者有较大个人恣意妄为的空间。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使财富和权力的不正当结合获得可乘之机,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成熟也使超常权力的行使得到极大的便利。腐败现象蔓延甚广,成为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以克服的顽疾。

在以上诸种情况下,民主党派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成为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实现适应性变革的重要内容。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的八字方针,形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1982年,中共十二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6],成为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准则。所谓“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指各民主党派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与之同甘苦、共患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各民主党派有责任、有义务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探讨有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携手探讨和解决以上提出的诸方面问题。

关于十六字方针中的“互相监督”,笔者认为,现时期应该更多地强调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掌着国家政权,承担着国家重任,其所作所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各民主党派应该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对目前国家政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社会和广大民众对执政党及国家权力的监督。周恩来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际上是扩大民主。”[7]“各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方面不同,可以听到一些不同意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是有利的。”[7]349毛泽东说:“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8]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也应该加强自身监督,消除民主党派内部的“官本位”倾向,减少和纠正自身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各民主党派要协助执政党解决现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履行其参政职能,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需要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保持自身组织的清正廉洁,保持各民主党派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联系和关心广大民众,关注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协助中国共产党了解民众疾苦,并有效处理社会民生问题。

中国的政党制度在实现适应性变革的过程中,应该形成一种新型的沟通网络,包括政党系统的沟通网络和社会系统的沟通网络。政党系统的沟通网络包括在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构建新型的合作性政治关系;社会系统沟通网络则体现为畅通社会沟通与交流渠道。200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参政党[9]。这表明民主党派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包容性。基于此,各民主党派应该发挥自身作用,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调整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网络,使之更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一道构建并疏通社会沟通与交流渠道,使之有利于各种矛盾的及时反馈和处理,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国情的产物,是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选择。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党制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性民主传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党制度要继续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朝着更加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1] 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7-27.

[2]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蓝皮书:中国国民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新成长阶段[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12-21/2028677.shtml.

[3]杨义芹.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格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3-4.

[4]王邦佐.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8.

[5]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M]//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8.

[6] 李金河.多党合作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78.

[7]周恩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M]//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1.

[8]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94.

[9]林青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255.

Adapted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rty System

TAN Rong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Party is the produc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which emerges and develops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of a country.Party ha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nformity and condensation.What a party system model of a country is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of this country.Therefore,it must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China has been keeping a suitable cooperated party system.The other democratic parties unite and cooperate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China's party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contemporary trend,adjust itself and develop with order and health.

party system;cooperation;adaptability;transformation

D26

A

1008-4339(2010)03-0237-04

2009-11-05.

谭 融(1952— ),女,博士,教授.

谭 融,tanr@nankai.edu.cn.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政党民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