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研究*
2010-03-22赵明霞
赵明霞
(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在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青灯黄卷、捧书夜读是大学生阅读的常态;在没有手机、没有移动网络的年代,教室、宿舍、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越来越多地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
1 新兴媒体发展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1.1 新兴媒体及其应用现状
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新技术承载下的新的媒体形式。报刊、广播、电视被称为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手机等则被称为新兴媒体。现代人们可以从三种Display(显示平台)去获取知识:一种是 Paper Display(纸书);一种是 TV Display(电视屏幕);一种是 Monitor Display(显示屏)[1]。 新兴媒体对应的阅读平台即是Monitor Display(显示屏)。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人,占整体网民的8%。手机上网成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2]。
2009年5月21日,在由工信部主导召开的“无线城市和行业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透露,中国移动的手机报用户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 ,手机视频用户超过了350万人,而过去通过手机进行过下载的用户数超过了3.5亿人[3]。
1.2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根据CNNIC的上述报告,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手机网民年龄呈现偏态分布,且集中分布于10~29岁的人群。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网更多地吸引了年轻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使用。据2009年4月22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显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4%,远超成年人(49.3%)。还有超过半数的未成年人阅读报刊。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4]。
通过有关图书馆借阅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仍然愿意从图书馆借阅图书,某些专业类书籍、就业类书籍、心理类书籍以及《读者》等期刊仍然很受大学生欢迎。“泡一杯浓浓的咖啡,坐在午后洒满阳光的房间里,翻开新买的书,轻嗅那淡淡的墨香,让手指从光滑的、乳白色的书页上慢慢划过,我感觉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时间也停滞在我的指缝间。”[5]这样的意境说明传统媒体依然被当代大学生所依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或手机阅读书籍。
2 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
新兴媒体以视觉文本、超文本以及形式多样的方式提供着海量的信息,具有读物形式的多样性、阅读内容的无限丰富性、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活动的多样性、内容更新快等特点[6]。新兴媒体能够吸引当代大学生更多地阅读、更多地交流,更及时、深入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1 网络阅读的盛行
2.1.1 网络浏览
浏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南朝梁萧统在《〈文选〉序》中就指出要广泛地阅读。浏览一般是略观大意,它与精读相辅相成。所谓网络浏览,是指对互联网相关内容的跳跃式浅阅读。新闻、娱乐等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网络浏览对象。通过网络浏览,当代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了解娱乐圈的种种事件。
2.1.2 网络博客
网络博客即Weblog,是一种作者和读者以日志形式进行交互的中介,让使用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张贴文章、设计版型、与网友互动,并且能累积成一串,可以追索、可以回顾的历史[7]。网络博客强调自由与分享,颇具个性,同时读者阅读之后可以发表评论,其特性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名人博客、明星博客、推荐博客、朋友博客等是当代大学生经常光顾之处,通过阅读网络博客,大学生往往可以了解最新的观点、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身边的故事。网络博客是大学生互相交流的园地。
2.1.3 网络文学阅读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以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为代表的原创文学门户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读书”频道,都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球。网络文学中有着大量的言情、军事、科幻等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
2.2 手机阅读的流行
2.2.1 手机报
手机报是传统报业资源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将平面媒体的资讯内容经过精简编辑后,通过彩信、WAP、短信等技术手段发送到读者手机终端。根据手机屏幕、容量的特点,一般是将报纸中每天相对重要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编辑发布[8]。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巨头纷纷通过套餐绑定等方式推广手机报这一增值业务。手机报一般分为新闻类、财经类、健康类、娱乐类等类别,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定制。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以及通讯商凌厉的套餐宣传等攻势,加上手机报可以随时随地阅览的特点,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制手机报。
2.2.2 手机小说
手机小说是手机被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WAP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一些提供手机阅读的独立WAP站点和SP不断涌现,如比较知名的有手机阅读社区百阅、手机阅读站点天下书库、移动书城等。与此同时,各种面向智能终端的手机阅读软件也相继问世。用户在进行手机阅读时,既可以登录WAP页面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安装阅读软件进行下载阅读[9]。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是通过事先下载的方式阅读手机小说,也有通过开通GPRS阅读与教育如“梦网书城”等通讯商打造的移动网络阅读平台所推出的小说。
3 结束语
新兴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何在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有害信息的侵扰,都是当代大学生通过新兴媒体阅读所需要直面的难题。
面对扑面而来的新兴媒体的发展浪潮,有人认为这股浪潮使当代大学生远离了文化、远离了阅读;也有人主张大学生要远离显示屏和网络,多阅读纸书和利用图书馆。但是,科技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的发展方兴未艾。《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等都是始于第三媒体电视,继而又以纸质图书以及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得以传播。这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作用的力量,也是从社会力量的层面来影响当代大学生阅读的生动实例。社会各界尤其是图书馆界所需要做的是尊重潮流,适当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兴媒体。
陈力丹指出,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使正在呈现的文字与图画成为有意义事物的一道程序。如果所写的或所印刷的文字没人看,那么这种存在只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沉默的存在。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但现在主要应关注大学生)阅读印刷品中的精华,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我们不能用自己熟悉的经验尺度来衡量已经变化了的阅读形式。所有惊叹阅读危亡的作者都是年长的人,我们对摸着键盘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了解多少?他们已经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他们接触的主要是“信息”,海量的信息,而将信息变成“知识”,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如何将信息转变为知识,年长的一辈负有责任[10]。
大学以及大学图书馆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引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日常教学中的思想引导,文学课堂的名著导读、名家讲座,适度的网络监管,读书社团的建立,阅读、征文竞赛的开展,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的利用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指导大学生阅读的有效形式。
著名作家铁凝说自己最重视阅读的 “无用之用”。她说,人生有多种的幸福感,也许包括了这种自觉的、无功利心的阅读所带来的欢乐。阅读一本好的书,可能会得到他人一生的经验,这样的体验是你生命中无法体验的。通过阅读,你的生命得到了双倍的延长。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生计的必需,但它何尝不是最高的境界呢?[11]不论当代大学生是通过传统媒体阅读,还是通过新兴媒体阅读,都希望他们能够拥有阅读的幸福。
[1] 温世仁.阅读的革命[M]//蔡志忠.老子说.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0-01-20].http://www.cnnic.cn/uploadfiles/pdf/2010/1/15/101600.pdf.
[3] 王亚红.中移动副总鲁向东:手机报用户超4000万 视频用户超350万[EB/OL].[2009-12-25].http://www.wowa.cn/Article/78156.html.
[4] 李颖,肖舒楠.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未成年人阅读率远超成年人 [EB/OL].[2010-01-21].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4/23/content_2635816.htm.
[5] 梁海,郑保章.当代青年读者阅读心理透析[J].编辑之友,2004(5):33-35.
[6] 王文平.大学生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84-86.
[7] 傅敏,许欢.不再沉默的大多数—从blog阅读看网络阅读的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5(8):9-12.
[8] 朱海松.手机报:新媒体的最佳利器[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6):109-110.
[9] 手机阅读 渐成时尚[J].中国新通信,2008(10):34.
[10] 陈力丹.网络阅读不可逆转[J].人民论坛,2007(12):17.
[11] 铁凝.阅读的重量[J].学理论,2009(65):85-87.
[12] 黄晓斌,林晓燕,刘子明.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3-56.
[13] 刘心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9(4):133-136.
[14] 周克娟.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管见 [J].科技信息,2009(2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