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能力及对策——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0-03-22刘喜球
刘喜球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1 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的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事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其资源从有限放大到无限,其服务的范围和服务的能力都得到了无限的延伸。面对现实,中小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立足于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之基点,同时兼顾服务地方,利用“走出去”信息服务模式来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能力。不断增强图书馆员的文献服务意识,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从过去被动的文献信息服务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文献信息服务,从纸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逐步过渡为纸本和数字资源服务并重的服务理念[1]。
吉首大学地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市,是省属地方性大学,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吉首大学图书馆属于中小型图书馆,对其文献资源服务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2 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现状
2.1 纸本文献资源利用率逐年下降
吉首大学图书馆现有各类纸质文献累计总量134万余册,订有各种纸质中外文(现)报刊近3000种。吉首大学建库纸本图书现有240943种、766896册(不包括张家界校区、张家界学院,但包括部分院系)。其中院系资料室共有藏书34715种、45688册,办证读者共有16937人。
书刊外借情况:2006~2007学年书刊外借量为655998册,读者人均借阅38.7册,2007~2008学年外借量为587740,读者人均借阅34.7册,2008~2009学年外借量为494976次,读者人均借阅29.2册。从连续3个学年的外借数据统计来看,该校纸质文献资源利用率在逐年下滑,平均每年的下滑比例为12.3%。
各书库图书外借情况:2006至2009年3个学年,图书外借量呈逐年下滑趋势。以2008至2009学年为例,第二书库为书库流通率最高书库(属流通书库),流通率为57.11%,最低为西文流通书库,流通率仅为0.92%,全年外借仅292册。全学年流通外借册数在1000册以下的有院系资料室、西文流通书库、民族文献室、情报检索室。
2.2 数字文献资源利用率逐年上升
图书馆从2001年开始筹建网站并对全校师生提供7×24小时服务,实现馆藏书目数据库网络检索,在网上开通续借、征订征询、查询借阅信息等功能。数据库订购从单一的期刊数据库品种,到现在拥有中外文数据库共22种(含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各子库),含有电子图书、报纸、学位论文、专利、期刊、视频、音频、各类试题等10个品种。
网站利用情况:从全校读者对数据库利用统计情况来看,2008年度图书馆网站访问量为279370次,人均访问16.5次,2009年度图书馆网站访问量333699次,人均访问19.7次,从这两个年度来看,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每年呈9.72%的速度增加。
数据库利用情况:师生对数据库利用率高的主要集中在期刊类型的中文全文数据库,其中利用率最高的是CNKI系列数据库。2008年度图书馆所购数据库访问总量为279390人次,2009年度数据库访问总量为298018人次。上述统计数字是根据从图书馆主页进入数据库链接方式统计而得,对于其他方式进入数据库不在统计之内,因此,实际数据库访问量远远高于上述统计数字。另外,每种数据库具体的访问细节统计数字也远远大于上述数字,在此不再进行例举。
2.3 文献资源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4年来,该校文献资源布局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日趋合理,初步建立了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图书馆、院系(部、所)资料室层级式的文献信息网络。但目前该校文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一是张家界校区分馆与总馆书目数据库没有整合在一起,没有构建统一的网络共享平台,图书管理系统并行管理,给书目资源共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张家界学院图书馆的建设,脱离了主馆的集中管理模式,自成独立的系统运行,不利于全校性的资源共享。三是院系资料没有全部实行自动化管理,只有文学院、商学院、物电院、文史哲、伦理研究所、军事教研室实行了自动化管理,还有部分院系资料室并未加入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四是院系资料室文献利用率低,这主要是由于院系资料室有开放级别限制,大多数院系在迎评期间上了自动化管理,迎评过后就没有通过自动化借阅,也没设专人负责管理,导致院系自动化管理水平低下。
2.4 现代化技术设备老化
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等网络设备共300余台件,其中检索用机和工作用机大部分是2001年至2003年购买的,大多超过使用年限,设备陈旧老化。图书馆仅有一个电子阅览室,且配置电脑数量少,只有58台,全部是2006年所购低配置的电脑,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数字资源阅览的需求,与大学整体设施很不相称。学校对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投入少,并且缺乏连续性,设备更新速度慢。
2.5 自建有价值的特色数据库少
图书馆现有自建数据库主要是馆藏书目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艺术光盘VOD数据库、史实影视数据库、苗族文献全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大多规模小且特色性不强,除了馆藏书目数据库外,其他数据库的使用价值不高。有些数据库由于存在知识产权问题,校园网上都不能正常检索使用。有些数据库由于所依赖的软件系统已经过时,而学校没有投入经费购买新的特色数据库加工建设软件平台,导致已有的自建数据库不能正常提供使用,而期待筹建的新的特色全文数据库也不能开工建设。
2.6 数据库资源内容重复,外文和特种数字文献利用率低
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购买经费逐年增加,但就其使用情况来看,期刊类型的全文数据库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率排前,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利用率也较高。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如报纸、年鉴、专利、学术报告、外文等利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在期刊类型的全文数据库中,CNKI、万方、维普内容重复较多,但也各有特色。
3 提高文献资源服务能力的对策
3.1 建立全校性的实用性强的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以吉首校区总馆为中心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全校的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的书目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功建设,有助于摸清全校文献资源家底,有效促进全校性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要通盘考虑,尽量避免各单位脱离中心的做法。吉首校区目前已经搭建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文献资源共享规模初步形成。学校再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即可把张家界校区图书馆回溯建库的20万余册图书、两千余种期刊纳入共享平台。张家界学院图书馆是吉首大学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建设应依托吉首大学主馆平台进行,吉首大学所有的文献资源应该实行以主校区图书馆为主的集中管理、分布式存贮、终端访问的模式。
对于部分没有配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院系资料室,学校应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依托图书馆进行回溯建库,采取电脑借阅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图书馆定期对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院系资料室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如果院系资料室规模较小,利用率很低,无人管理,就应考虑将文献资源并入图书馆收藏,对其进行撤销处理。对于上了自动化系统管理而仍旧采用手工借阅的院系资料室,学校要给予管理人员一定的处罚,促其规范管理。
通过以上举措,学校的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站式查询就能准确定位所需资料的位置,学校领导也能对全校的文献资源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图书馆能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合理制订采购策略。
3.2 建立和完善征订与征询平台,订购学科专业急需文献
图书馆的征订与征询平台主要集成在图书馆远程查询系统之中,从往年递交的征订征询信息来看,参与的读者人数不多。但是就读者反映的情况来看,读者往往在图书馆找不到所需文献,而指责图书馆买不到他们所需的图书。事实上,每一位采访人员都有自己的采购偏好和专业局限性,因此,好的征订征询系统能够帮助采访人员了解读者的需求状况,知道读者真正的需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采购。
完善征订征询系统,就是要将该系统放在网站显要位置,并向院系领导和读者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从系统本身来讲,其自身要对读者递交的书目进行查重,如果馆藏有该种图书应对读者进行提醒,同时,系统要把单种图书的征订征询与学科专业文献的征订征询联系起来,让采访人员了解哪些学科缺乏图书资料,从而更好地指导图书采访。
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读者的征订征询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读者要求,对于学科专业的征订征询意见,应亲自到院系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从而正确订购急需的学科专业文献。
3.3 依托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文化部共享工程,提高数字资源保障能力
吉首大学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外文资源是相当缺乏的。图书馆从2004年起就和NSTL建立了电子文献传递的合作关系,但就使用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在使用上有许多不便,一是要亲自上门到图书馆,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普通读者不知道有文献传递的事情。尽管图书馆为文献传递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和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建立了文献传递的合作关系,但文献传递的使用者仍然很少,与图书馆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
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学校使用多年,效果很好。文化部的文化共享工程有很多数字文献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数字资源,借助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文化部共享工程可以有效弥补馆内数字资源的不足,由于上述资源是7×24小时不间断地开放,读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有效地提高数字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2]。
3.4 建立免费的、大型的数字资源阅览室,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现有电子阅览室仅能供58位读者同时使用,且在管理上采用收费的开放模式,这与学校每年投入近70万元的数字资源采购费用是极不相称的。这么多的数字资源馆藏,图书馆提供检索利用的场所却极为有限,只有主校区有一个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阅览。数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需要学校投入资金建设500个座位的数字资源阅览室,且采用免费的开放模式管理,数字资源阅览设备建议每3至4年更新一次。图书馆各书库及走廊地带设置检索终端,供读者随时随地检索数据库资源和下载全文,同时在图书馆设置无线网络,备读者自己携带笔记本电脑使用数据库资源。
3.5 数据库资源的采购尽量先用后订,让利用率高的数据库资源进入采购范围
相对于印刷型文献而言,数字资源可以先期试用,然后再购买,因此对于所有数据库的采购,都要先行试用,并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试用期。经过一定的时间,充分了解数据库的特点和利用率,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3.6 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宣传,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数字馆藏
我们通过举办专题数据库检索和使用讲座、读者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让读者充分了解、积极利用资源。要不间断地、定期地开展“数字资源走进院系”的活动,就是派专业人员,深入到每一个院系,针对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读者群体,宣传、演示已经购买和试用的数据库,提高利用率。在图书馆内不定期举办专人讲座、进行培训,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通过网站详细介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7×24小时向读者提供自助培训。
3.7 采纳专业教师的意见,经过联席会议决定数字资源的采购
图书馆每年召开一次由馆领导、技术部、采编部、教师等专业人员参加的会议,研究决定当年的数字资源采购工作。采纳专业教师的建议,以各种数据库的点击量为主要依据,淘汰利用率低的,增加专业需要、点击率高的,写出综合分析报告,制定新的购买计划。所有的采购都通过竞争性谈判,达到最优惠的价格,节约经费,并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每种数据库使用效益的最大化[3]。
3.8 对利用率低的外文数字资源采用联合采购和文献传递模式
吉首大学的定位是教学型、地方性本科院校,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而言,外文资料的利用率较低,而外文数据库的定价又很高。因此我们一定要借助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集团采购来购置利用率相对较高的外文数据库,对利用率低的外文数据库则通过与兄弟馆签订电子文献传递协议来满足这类文献的需求。这样既节约了资金,又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求。
[1] 韩国军.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文献资源延伸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2).
[2]张李义等.NSTL电子资源用户学历与文献服务关联分析——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0(1).
[3]郑怀国等.农业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