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行业编目共享发展趋势探析

2010-03-22

图书馆建设 2010年6期
关键词:跨行业书商编目

王 洋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长期以来,文献编目一直是图书馆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基础业务工作之一,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随着文献出版数量的激增、文献类型的不断拓展,编目工作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加之联合编目兴起、图书馆编目业务逐渐外包,图书馆编目员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解放图书馆编目员、如何提高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竞争力、编目工作将何去何从,是所有编目员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笔者将结合国家图书馆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编目现状,探讨跨行业编目共享的可能性与模式。

1 现有编目模式的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图书编目工作主要采取独立编目、联合编目及编目外包等形式,一般都是两种或3种方式并行,完全依靠自身解决所有编目问题的图书馆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国家图书馆普通中文图书为例,目前约60%的书目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原编,40%的书目套录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后再进行细化补充和规范维护。绝对的独立编目方式在现今信息膨胀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步伐,联合编目和编目业务外包逐渐成为主流的编目模式。

联合编目工作的确可以缓解工作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但是它的出现也使数据套录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使得图书馆对于专业编目员的后续需求越来越少,很多图书馆面临着经验丰富的专业编目员退休、年轻的编目员流失严重等问题。图书馆行业编目员的培养若长此以往,“青黄不接”,则各个联合编目中心的发展必然会陷入质量和时效不能两全的困境。

另外,近几年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幅度与速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国内图书馆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十分热烈。目前的编目外包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书商提供免费编目服务;一种是纯粹由外包公司进行编目。外包虽然可以降低成本、弥补人力不足、提高编目速度,但是它的很多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数据分编质量不高、编目人员业务水平不强、人员流动频繁、集体协调性较差等。多数编目外包商都是有了活儿再去找队伍,这样的临时队伍不可能制作出高水平的书目数据。尤其是那种书商免费提供的编目服务,更是问题百出,因为商人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书商主要是依靠图书销售来获取利润,即使提供免费编目服务,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成为图书馆的供书商。由于供书商的获利点在售书而非编目,因此图书馆根本不可能寄希望于书商自发地拿出已经进入口袋的利润用于维持编目队伍的长期稳定、业务水平的持续提高。此外,一般这种免费提供的服务只是购书招投标中的一个附加条件,招标合同的主体还是购书,因此更不可能有完善的约束机制。这导致多半书商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投入,只是把人聘来并直接交由图书馆的编目人员进行培训,图书馆成了外包公司的培训基地,没有办法从经济上处罚或制约书商“免费服务”的不妥之处,只有等合同到期再更换书商。如此往复,编目外包人员频繁更换,图书馆需要大量时间与之重新磨合。这样的外包编目模式短时期内尚可缓解燃眉之急,但是从编目工作性质和编目事业的发展来看,不是一种长效的解决机制。尤其随着业务外包的深入,书商和编目外包公司通过图书馆提供的编目数据平台发布数据,成为各个联合编目中心间接的数据贡献者,这会把前述的各种弊端带到联编数据中。由于多个联合编目中心并存,数据规则不统一,这些有问题的数据又会反过来影响书商和编目外包公司的数据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图书馆系统的编目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独立编目越来越难以抵挡文献数量的不断激增,而联合编目模式虽然可以在图书馆系统内部寻求合作、共享机读数据、共享编目人才、避免重复劳动,但是随着整个图书馆界编目外包规模的逐渐扩大,专业人才队伍萎缩,数据质量问题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外包模式多半只是引入了一部分成本较低但专业素质不强的人力资源,并由其分担了图书馆专业编目员的一部分劳动。可见,上述各种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图书馆编目员的工作性质和地位,无法把编目岗位变成一个有吸引力、有后继人才持续补充、有前景的职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编目工作日渐萎缩的趋势。

2 跨行业编目共享的可行性

2.1 跨行业编目共享的必然性

如果编目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变,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岗位,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编目工作必然会成为成本越来越昂贵的工作,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文献出版量和出版类型的不断增长会导致对编目人员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绝大多数图书馆是公益性运营机构,人员编制有限,很难保证持续的财政投入和人员扩充,因此图书馆将不得不走编目外包服务之路。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当依靠外包公司或者书商提供数据的现象弥漫到整个图书馆界时,图书馆界将越来越依赖编目外包,对编目专业人员的后续补充越来越少。不同层次的编目人才必然不断向外包公司、提供编目数据的书商或有编目行为的出版行业集中(即编目专业人员会逐渐向图书馆的上游机构慢慢地转移),加之原有的编目专业人员陆续退休,使图书馆的编目专业优势弱化。此外,高成本的编目数据对于图书馆来说,是用以满足本馆公益性服务的,不能产生其他收益;而对于数据商而言,一次投入成本产生的数据可以提供给多个图书馆重复使用,既可以均摊成本也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出版社而言,在出版环节从实名申领书号开始就编辑原始的书目数据内容,直接利用和开发此项数据内容不但能够降低出版流程管理成本、统一数据源,而且更有利于新书及时与读者见面。因此,无论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瓶颈还是客观存在的人才流向和效益驱动角度,高成本、劳动密集型的编目工作必将逐步转移到上游环节,当出版源头编目日趋规范时,编目数据必将伴随文献的产生而出现,跨行业的编目共享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不仅国内编目工作面临此等困境,国际图书馆界也一样,各国同行也都在积极地探寻编目问题的解决之道。近几年,推动跨行业的书目共享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图书馆领域和出版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2 跨行业编目共享的试验计划

真正吹响跨行业编目共享号角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C)的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该机构于2007年11月30日发布了《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其中指出:书目控制未来将是合作的、去中心化的、国际范围的、基于Web的;它的实现需要与私营机构的合作、与图书馆用户的积极协作;数据将从不同来源获取,变化将迅速出现,书目控制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2]。草案还表明,在书目控制领域,曾经提供了大量高质量书目与规范记录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不想再辛辛苦苦地为全世界其他图书馆做原编了,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联合编目成员馆。很显然,草案中描述的联合编目模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领域的合作。

在草案发布不久,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立刻推出了名为“新一代编目”(Next Generation Cataloging)[3]的试验计划。该计划主要探索能否从出版商和上游销售商那里捕获元数据。该试验已于2008年1月开始,许多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出版商和销售商都参与了试验。OCLC希望通过试验找到多方合作的方法,从而利用出版商的ONIX(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在线信息交换)元数据,使出版社的图书一经面世就有一条网络书店、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等各个环节用户都能够利用的与实体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各方都是基于大致相同的标准下,各司其职,逐步完善书目数据。如此一来,图书馆仅作为书目数据流的一个节点从源头上共享编目数据,这对于出版商—销售商—图书馆这条数据流上的各个节点来说都是节约成本的,保证了各方的利益,这无疑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十分经济的选择。

2.3 跨行业编目共享的优势

2.3.1 避免大量的重复编目

目前图书从出版社出版到图书馆上架的过程,要经过出版社从总编室到各个发行部门的图书信息加工、正式出版后书店为方便管理和出售进行的书目数据加工、图书馆根据本馆馆藏习惯进行的详细编目等繁琐的过程,不难想象各个环节中图书的数据信息一直在重复建设。而跨行业编目共享是直接从出版物生命周期开始就进行编目,并直接共享出版行业原始编目数据或借助二维码等技术将图书编目数据物化在图书上,供后续的各个环节使用,能够节省很多重复劳动。

2.3.2 提高书目数据发布速度

传统编目模式下,图书到馆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编目、加工后才能上架;而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下,图书馆采访和编目人员可以与书商同步看到图书信息,直接选书或根据网络样本制作书目,使图书一到馆即可借阅,省掉了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书目共享速度。

2.3.3 减轻编目员工作量,提升数据质量。

目前传统编目模式下的文献内容客观揭示工作可以转变为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下的出版环节一次性信息输入、多次使用的方式。这样既能够减少编目人员的工作强度,也能够降低多环节著录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使所有客观内容都出自文献生命的源头,提高数据质量,将编目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文献深度揭示和知识组织方面,从而提升编目岗位的吸引力和人员层次。

2.3.4 改变编目方式

目前图书馆编目员必须拿到实体的文献才能进行分编工作,而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下,编目员可以借助包含有题名页、版权页、目次页等图像的数字出版信息完成远程图书编目,使编目员足不出户进行远程编目。

3 我国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的构建

虽然我国接受并引进“业务外包”概念相对滞后,但对于“跨行业编目共享”这个新模式的反应还是较快的。2008年初,在部分图书馆界知名博客及刊物上早就已经有了相关的报道和探讨。而且国内出版界也在积极关注跨行业的编目共享的发展,正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将ONIX转化成我国发行行业的《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标准》。此外,推动出版行业标准化进程的新闻出版行业国家标准《中文图书标识数据》也已经通过评审。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字库、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4个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也在有序进行[4]。

OCLC咨询委员会成员Norman M认为:“目前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人工创建个人目录记录上,以补充馆藏目录和知识库。现在无论技术还是标准,都已经成熟,是各相关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方法并将这种昂贵的、劳动密集型的编目工作进行自动化的时候了。”[5]笔者认为,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同并成为业界的发展趋势,我国图书馆界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加速跨行业整合。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总书库,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引领图书馆行业编目工作发展方向的重任。

当然,跨行业编目共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因为这不只是图书馆界单方面的事,还需要出版界、发行界的共同协作。国家图书馆要想率先实现跨行业编目共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通过部分业务外包的方式将编目员从简单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优秀的编目员能够集中精力从事主题分类和名称规范控制等核心编目工作,逐渐提升编目工作的层次,丰富编目工作的内容。(2)积极介入到出版、发行环节各项跨行业书目著录规则的制定工作之中,以提高跨行业编目共享的可行性。(3)逐步将上游各个环节有重复建设的数据信息前移,尝试与网络书目运营商的合作,搭建试验平台。(4)根据积累的经验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力争借助中间机构联系出版源头,搭建编目共享平台,创建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纽带。

如果这样的跨行业编目共享合作模式得以实现,则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馆新书书目发布速度,另一方面使图书馆的上游机构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专业编目队伍得到更准确、完善的配套书目数据,扩大图书影响,从而吸引更多读者,达到图书馆和上游机构的双赢。跨行业编目共享的实现能够使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由原来的依托多个用户贡献数据再“转销”给其他数据用户的“分销商”,转变为依据上游数据进行原始数据加工后再“供应”给所有数据用户使用的“供应商”,更有利于图书馆数据标准的统一。

[1]严敏斐, 赵伯兴. 合作编目条件下编目工作发展趋势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09(5):22-25.

[2]编目精灵.《 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草案解读[EB/OL]. (2007-10-25)[2010-01-12].http://catwizard.blogbus.com/logs/11556054.html.

[4]王玉梅. 国家四大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开始论证[N].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09-24(1-2).

[5]王秀华. OCLC开始新的元数据试验计划[EB/OL].(2008-06-20)[2 010-01-12].http://odp.nit.net.cn/test/admin/show.php?dno=1042.

猜你喜欢

跨行业书商编目
技术关联、商业信用与风险跨行业传染
内蒙古包头土默特右旗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郭志聪:跨行业建e站,只为农业创奇迹
山东烟台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于美娜:流翔高钙田间奇迹,改变了我跨行业经营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中国民营企业跨行业海外并购财务绩效分析——以复星并购Folli Folli 为例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