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团采购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体系架构
2010-09-26乔京洲
乔京洲
(南京南化信息中心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8)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文献资源优化整合的不断深入,当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而言,任何单一的采购方式都是不能自足的,只有建立起多元化、分层次的资源购置体系,才能符合图书馆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需求;才能正视不同信息资源的个体差异;才能形成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网络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及其昂贵的价格,使图书馆开始运用现代技术有目的地组织起集团联盟,以团购方式进行资源采购,从而使用户能够全面有效地访问图书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1]。在工作实践中,集团采购正逐渐成为数字资源采购的首选方案,它是图书馆界适应网络环境需要、消除数字鸿沟的新举措,也是数字环境下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
2 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内涵特点、形成背景及实施的必要性
2.1 集团采购的内涵特点
集团采购(Consortia Acquistion)是多个图书馆通过Internet按照一定的区域或专业组织成集团联盟(Consortia Purchase)并建立协作网,以资金委托的方式由协作联盟负责与资源提供商签定集体购买、集体利用网络资源的契约,以最少的经费获取最优价格、最佳服务和最符合要求的数字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共建共享资源的目的[2]。这是近年来图书馆较多采用的一种数字资源采购方法,也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模式。数字资源集团采购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集团联盟内各成员馆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个为了共同目的而组成的利益集团,集团召集馆是联盟的代表,它不从中获取任何特殊利益。其次,集团内各馆购买资源的价格是公开透明的,按照学科领域或图书馆规模大小购买,明码标价,一视同仁。再次,集团联盟是开放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任何类型的图书情报机构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愿加入。集团联盟与资源提供商既是商家与用户的关系,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只有互利互惠才能使双方达到共赢。
2.2 集团采购形成的背景及动因
①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消除了各图书馆之间的物理距离,实现了文献传递与共享方式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电子资源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且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因素为集团采购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可能性。②图书馆自身的压力。在新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着不断增加的用户信息需求、飞速增长的出版物数量、昂贵的学术资料价格以及快速的技术更新等方面的挑战,迫于经费压力和知识产权的影响,图书馆界有必要组成联盟,形成资源采购集团。既要提高服务质量,又要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集团采购产生的内在推动力。③市场因素。在文献资源销售市场中,提供商往往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捆绑在一起销售,并制定比较严格的许可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壁垒,给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压力。同时,在市场销售中资源提供商比较愿意与多个图书馆进行谈判,这样双方都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时间,图书馆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提供商也可以扩大销售量,一次性获得更多的交易额,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只能通过合作联盟,形成集团采购,才能获得合理的采购模式和定价模式并得到优质的售后服务。总之,集团采购伴随着数字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而兴起,其动因主要是在资源昂贵的价格下图书馆个体已无力独自承担,只有通过集团联盟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整体优势,构建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环境下自身的发展需要。
2.3 集团采购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形势下,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采购,将成为数字资源合作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其主要优势表现为:①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谈判时间,提高采购效率。以团购方式购买数字资源,强大的集团资金会引起提供商的重视和兴趣,从而能够享受到批量购买的优惠价格。集团规模越大,价格优惠越多,通常比单个图书馆购买同一资源优惠25%~40%。②可以对所购资源进行评估认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降低采购风险。集团采购可享受免费试用,各馆都能对数据库进行测试并分析读者的使用趋势,不同特色馆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资源的收录内容和范围、价格与成本、检索系统、服务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能够引进自己所需的数字资源,以避免采购失误。③可以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各成员馆可根据自身需要,要求资源提供商修改并完善检索系统和统计功能,提供检索指南,单独设计读者习惯的检索界面,自由选择合适的存取方式(如建立镜像站、通过Internet链接、FTP远程访问等)。④有利于形成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集团内合作挑选文献资源可以加强各馆的分工协作,促进各成员馆在宣传、培训、使用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各馆之间馆藏资源的差距。通过Internet与WWW的链接将购买的公共资源建设成不同的数据库镜像站并整合在同一个网络页面中,从而使不同馆的读者能够共享整个数字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导航系统,发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共建共享,使文献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⑤可利用集团影响打破提供商的垄断地位。目前大多数资源提供商由于其垄断地位而掌控着资源的定价权,但在成员馆数量多、影响力大的集团联盟(如美国的CIC、中国的CALIS等)面前,提供商就不再能左右资源价格,从而使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集团采购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界在出版业内的呼声,发挥在资源定价模式、合理使用资源上的影响力,以获得最优价格和服务方式。⑥基本解决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近年来,图书馆界普遍对虚拟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心存担忧。在强大的集团采购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提供商除了提供网络数据库外,还会附送所购资源的光盘版,从而使虚拟资源能够成为实体馆藏得到长期保存。⑦能为藏书建设、采购决策、资源分配提供合理方案,兼顾各学科文献建设。同时有利于提高文献的覆盖面,形成各专业资料兼备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3]。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集团采购体系
3.1 集团采购的具体运作模式与工作流程
①搜集拟购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库系统名称、出版商、主题、资料来源、更新率、收录起止年限、销售价格等。②征求成员馆的采购建议,各成员馆根据自身需要提报拟购的数字资源项目,交由集团汇总整理并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初步采购对象。③接洽数据提供商,对拟购的资源进行网上公告和充分试用,认真收集读者的使用信息反馈,对试用效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资源开展专家论证,对利用率、学科代表性、系统可靠性与易用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资源购置对象。④确定采购对象后,集团内要派出代表与相应的资源提供商进行谈判,以争取最优惠的价格与服务,签定采购协议所有费用(数据费、通讯费、设备费等),最终由各成员馆按比例共同承担。⑤建立所购资源的监督评价机制,认真开展效能检查工作,总结得失,为以后的采购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3.2 保证集团采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策略
①成立专门的资源建设协调机构,建立集团与成员馆互利互信的伙伴关系。如果各馆之间没有良好的信任关系,就会直接导致采购集团的失败或解体。若要相互加深了解,就应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如成立数字资源用户委员会),重要事项均由该机构协调处理,而各成员馆在该机构组织下策略性沟通则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最有效方式。②积极探索集团采购新的价格机制,建立合理的成员馆费用分摊模式。各馆可以建设自己的镜像站,再建立一个网站主页将其他馆的镜像站链接起来,共享所有数字资源。其中各馆可根据影响指数(使用频率、下载数量等)按比例分摊费用,这样既可降低各馆的投入,又可吸引中小型图书馆参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和“大图书馆”的发展策略。③平衡集团与成员馆的利益。集团采购的顺利实施要求各成员馆必须意见高度统一,坚决把集团利益放在首位,及时化解各馆之间的矛盾。关键性的问题要尽早解决,基本事实问题则可推迟解决,直到采购成功为止。当然,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集团也应给成员馆一些机动灵活性,强调互助合作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体馆的利益,应以“双赢”为目标,寻求双方最佳的利益平衡点。④加强集团内用户培训及管理。用户培训及管理不仅包括对资源使用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针对各种方式合理使用数字资源进行教育宣传,并对发现的各种侵权现象及时教育、处罚违规用户。⑤积极寻求长期的数字资源保存机制。为了确保文献资源安全,我们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一个数字资源保存中心,以合法的身份对所购资源进行备份储存,一旦有所不测,中心仍然可维持基本资源的取用权。一般来说,可由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能力强的成员馆进行数字资源保存。同时采购集团要积极向资源提供商争取所购置资源的永久使用权。总之,在集团采购中,要培养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信守协议的保证机制;完善宣传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强化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以促进集团采购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4 集团采购应重视数字资源评估体系和统计功能的建立与完善
集团采购中评估体系和统计功能将有助于正确有效地挑选和评价电子资源,随时对用户反馈意见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与资源供应商保持联络,以促使其工作不断地改进、完善。
4.1 数字资源的评估体系
数字资源的评估体系适用于对已有和将拥有的信息资源的评估,从而为提高馆藏质量、有效利用经费提供科学依据[4]。它主要包含资源的内容、收藏范围、可用性及其他附加值、资源效能分析等。一般依据两个标准对资源进行评估:一是性能,二是价格。性能的评价标准有:资源提供商的权威性;资源内容的独特性、全面性、科学性;客户支持情况;资源软硬件对技术环境的要求;信息源的稳定性;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主页的更新频率等。除了性能评价外,在采购时要进行价格比较,数字资源的单位价格越低,采购的优先度就越高。将性能标准与单位价格结合在一起,以不同的权值进行综合测评,最终排出采购的先后次序。
4.2 数字资源的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是评估体系的一部分,使用统计数据应具备预测资源潜在价值的能力,并通过回顾已有的历史使用数据分析、总结出用户的使用习惯,为以后的采购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运作中销售商主要从4个方面提供不同类型的统计功能:公共访问平台、电子服务、虚拟访问、用户培训。各种数据库同时使用时统计数据应具备以下功能:电子形式、实时传播、允许不同用户下载数据、允许将数据用作不同提供商之间的分析比较。因此,统计功能对馆藏资源建设、采购决策、资源的有效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 集团采购的发展概况及我国集团采购的实施状况
5.1 在国外,图书馆早期的集团采购不仅限于电子资源,它是图书馆联盟(Library Aalliance)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美国Minitex共享模式中的集团采购始于1988年,当时其成员馆已超过200多个,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1997年5月,Elsevier公司与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联盟Ohidink签定了Science Directi访问许可协议,电子访问覆盖了Ohidink联盟中的40多家大学,服务读者50万人次,合同金额230万美元,此举成功开启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先河[5]。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政府也介入到数字资源建设中,由此而发展出一种新的集团采购方式——国家采购。2000年2月,冰岛科学教育部成立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国家经费来采购数字资源为国民服务;2002年,负责全国科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拿大创新基金会(CFI)”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资源建设项目(CNSLP),建立了期刊检索平台以供读者查阅[6]。此外,英国的NESLI检索数据库、世界图书馆共同体国际联盟(ICOLC)等都是国际上集团采购的成功典范。
5.2 我国的集团采购始于1997年,目前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最为成功。①1997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组建了全国第一个集团采购组织——Ei Village中国集团。同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Science》周刊达成协议,购买Science Online在中国的使用权,使其成为我国首个全民都可免费访问的电子资源。2000年12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络服务系统开通,本着“统一采购、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理、工、农、医为支柱,成员单位126家,均是国家级的科技文献机构,馆藏资源十分丰富。NSTL这一明显优势使其在中国科技信息服务界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所在的信息中心图书馆于2004年加入了NSTL网络服务系统,缴纳注册预付款后成为集团用户,获得了NSTL网络服务系统全文请求的权利。集团定期向成员馆通报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扣除相应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大大节约了采购经费,使本馆能够依托NSTL网络服务系统作为强大的信息资源后盾,为用户提供更为快捷完善的文献信息服务。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功实施了高校图书馆的集团采购。1999年1月,北京大学CALIS项目管理部联合各参建单位,在全国有计划地分区分科,联合152个成员馆引进了OCLC FirstSeach检索系统,由集团统一购买,费用分摊,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均可免费访问。到目前为止,CALIS已组织集团购买了CSA、Elsevier、SDOS、Web of Science、Ei Village、PQDD(B)等70余种数字资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ALIS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如表1)。
表1 CALIS文献中心组织集团概况
5.3 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是一个区域性集团采购组织。2001年9月,该系统启动数字化工程,通过团购方式引进了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EBSCOHOST等数字资源,向全省高等院校提供服务。此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CIC)也都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和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组建了大小不一的集团采购联盟,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6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集团采购这种模式将对我国发展数字图书馆事业、加强虚拟馆藏资源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它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环境下,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构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架构体系,深入研究其内在运行规律和发展机理,规范和创新运作机制,探索和建立规避采购风险的有效机制,以促进集团采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施强.论电子信息资源集团采购体系建设[J].情报杂志,2006(9).
[2] 黄胜国,徐文贤.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研究[J].情报科学,2009(9).
[3] 张淼.电子资源的利益平衡策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2).
[4] 刘炜.数字图书馆引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5] 陈肃.共享有限资源[J].图书情报工作,2004(7).
[6] 周明华.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