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阅读 构建车站图书馆
2010-03-22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永川402168
●周 莉(重庆文理学院 图书馆,重庆 永川 402168)
构建车站图书馆是我多年前就有的一个想法,前不久看到《巴西汽车站像个图书馆》,才知道巴西在2007年6月份就启动了这项令人瞩目的大众阅读计划,免费为上下车的乘客提供袖珍本的文学读物。这项计划在民众中反响极好,切实地改变了公民的阅读状况。[1]兴奋之余,觉得我国也应马上拷贝这一模式,构建我国的车站图书馆。
1 构建车站图书馆的基本模式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以力量,还能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受众的分流,国民的读书时间呈现整体性下滑现象,图书阅读率也逐年下降。“工作忙,生活节奏快,没时间阅读”成为11%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阅读状况“不满意”的最大原因。[3]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风气和习惯,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像巴西一样,建立车站图书馆,使所有的人都可以加入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能借阅图书,从而让“枕着书香候车来”真正变为现实。
车站图书馆,是根据车站规模及客流量的大小,把图书馆建在城市、乡村的车站里(包括汽车站、火车站、公交站等),使人们可以方便地阅读、利用图书。公众可以在任何车站图书馆归还图书,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书籍无偿提供给图书馆。
2 构建车站图书馆的目的和意义
2.1 有效改善国人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阅读趣味、阅读方式、阅读对象、阅读倾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加之娱乐内容丰富多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民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大,这些都使人们的阅读时间日益减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8年走低,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且阅读倾向越来越休闲和浅化。[4]国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图书馆(室) 的建设与发展,车站图书馆的构建,可以让图书馆贴近大众、服务大众,让老百姓充分利用点滴的空余时间阅读,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阅读型社会”的建设。
2.2 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扩大服务工作的受众面
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神圣使命是承担国民继续教育,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重要保障。传统的阵地式图书馆服务过程较长,手续较繁琐,用户也有要保存爱护图书,丢失损坏赔偿或超期罚款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图书馆最优化服务的实现。车站图书馆置身于公众之中,居民集聚容易且有密集的公共交通网络,在借阅、归还时无需办理任何手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开拓了新的阅读空间,扩大了服务工作的受众面,拓展了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2.3 免费开放,彰显图书馆公益性的服务性质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是其神圣的使命,是对公民享有知识平等这一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车站图书馆的构建,使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平等、自由、免费地阅读,通过人性化服务来实现图书馆的价值,使图书馆的公益性得到突出体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3 构建车站图书馆的策略
如今,一些图书馆在新建、改建和扩建中只追求时尚、气派、华贵,处于城区边缘或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方,从而出现了图书馆越造越新,服务离市民越来越远等怪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所以,车站图书馆的设置在规模上要根据大中小城市及乡镇车站的人口聚集密度、地域面积、交通条件等主要因素为依据,扩大服务覆盖领域,减少服务盲点,使车站图书馆切实缩小与大众的距离,让每个具有阅读能力的公民都能十分方便地利用图书馆。
3.1 争取多渠道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
在公共经费有限而文化需求巨大的情况下,要构建网络式的全国车站图书馆,必须要得到政府的认可、参与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体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助和创办车站图书馆,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加强图书馆分馆式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目前,有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起了专业全面、层次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但是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另外很大一部分被束之高阁,加上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对社会化开放中图书馆的综合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让“沉睡”的资源苏醒过来,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车站建立符合自身规模特点的分馆。比如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可以在车站设立行业分馆、专业分馆,条件差一些的图书馆可以设立规模和投入相对较小的车站图书室,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分馆与总馆之间,馆与馆之间应形成有效联盟,相互沟通,组成有规律的、科学的图书流通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使资源有效增值。
3.3 鼓励民办或企业创办车站图书馆
构建车站图书馆必须要有庞大的经费作后盾,政府的财政拨款是主要来源,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政府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不可能承担构建全部大中小车站图书馆的全部经费。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我们要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5]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正在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所以,政府应提倡和鼓励民众或企业创办图书馆,通过民办或企业办车站图书馆来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又一轮新发展。
3.4 鼓励社会各界慷慨捐赠图书
为了防止车站图书馆因图书借还的漂流造成馆藏图书的不稳定,图书因借阅殆尽而无法周转的情况发生,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社会各界慷慨捐赠图书,这是图书馆获得珍贵书刊、丰富馆藏的重要方式。而捐赠本身也是一种高尚行为,把图书赠送给图书馆,能使知识信息广泛传播,能强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加强文献资源共享,以求物尽其用。从近年来对图书馆的捐赠情况看,捐赠者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著者,从国外政府、联合国组织到国内一般出版单位,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和各等级的团体和个人,信息业的发展也使捐赠品从普通书刊扩展到光盘、电子出版物等文献载体。所以构建车站图书馆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结语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甚至制度的变革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和矛盾,关键是要正确分析,权衡利弊。构建车站图书馆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寻求变革、实现突破的重要举措,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我们都将拭目以待,期盼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见我国车站图书馆的繁衍。
[1]梁勇.巴西汽车站像个图书馆[J].协商论坛,2008(10):57.
[2]蔡洪涛.图书馆与社会阅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0):172-175.
[3]夏晓玲.弘扬纸本阅读精神 走向读网时代[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12.
[4]刘彤,等.关于构筑“国民阅读工程”的思考[J].出版广角,2008(10):58-59.
[5]北京为私人兴办图书馆开绿灯[N].楚天都市报,2002-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