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图书馆吸收社会捐助
2010-03-22钟晓玫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钟晓玫(齐齐哈尔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1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1.1 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核心是体现和追求善良与责任。它不仅可以唤醒个体本能的善心,而且追求“善与人同”的社会文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承担了全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职责,民间慈善活动一度消失。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成立被视为我国慈善事业恢复的标志。2005年,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为:(1) 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激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的免税额度由原来的应纳税额的3%提高到年度利润总额的12%;(2) 我们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截止到200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84元人民币(约合2052美元)。有研究表明,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3) 全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慈善资源的途径不断拓展,慈善捐助数量逐年增高。2005年之前,我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才几十亿元;2006年为100亿元;2007年达到309亿元;2008年捐赠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为1070亿元,且中国大陆公民个人捐款达458亿元,占捐款总额的45%,改变了此前国内个人捐赠不超过总额的20%的格局。可见,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1.2 中国慈善事业正从传统恩赐向现代公益转变
与发达国家的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相比,中国慈善事业还处在从传统恩赐向现代公益转型的阶段。前不久因捐助者和受助者在感恩问题上出现分歧,社会引发了是否需要感恩的讨论。由此可见,中国的慈善事业还不成熟,对慈善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完善。美国是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慈善已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化行为,不论是富豪还是普通民众都热衷于慈善,他们把慈善理解为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基于我国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公益理念尚未成为社会常态,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现代公益慈善理念,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他反对简单施舍,提倡资助自助者,认为“泛泛地施舍救济既不能改良个人,更不能改良人类”,捐助应该激励“善良勤勉的穷人”自救,而不是让穷人依赖救济。在上述捐助原则的指引下,卡内基指出了慈善捐赠的7个最佳领域:大学、免费图书馆、疾病防治机构、公园、音乐厅、游泳池和教堂。至1919年去世,他总共捐献了资产的90%,因此被誉为“美国公益事业之父”。卡内基的慈善理念与实践,给美国乃至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同时代的实业家们都开始对公益慈善事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将慈善事业纳入到自己的生活,将慈善作为实现他们改良社会理想抱负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后,私人捐助信托基金(慈善基金)也逐渐退出传统慈善领域即对特殊不幸者的施舍,而转向了对教育、宗教、科研、健康、环保等公共生活的关注。由此可见,现代公益慈善超越了传统意义的施舍、恩赐,使受惠者能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和人性的温暖。
2 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图书馆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安德鲁·卡内基将图书馆列为慈善捐赠的最佳领域之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后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509座图书馆,现如今,在美国几乎任何一座城市中,都有以卡内基命名的图书馆。一次演讲中,卡内基说道:“没有什么比在一个社区建立一座公共图书馆,并把它作为一个市政机构加以支持,更能体现金钱的价值了。图书馆最重要的好处是它无所需求,但也从不主动给予。如果想获得知识,青年必须自己努力,无一例外。”[1]捐建图书馆最能体现他的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可喜的是,我国《2009年上半年全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近半数捐赠流向教育领域。尽管平民慈善仍然注重“救助”,但大额捐赠更多地关注文化、科技、环保等发展领域,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发生着战略性变革。
图书馆作为为公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慈善捐赠的最佳领域之一,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突破以往图书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经费应由国家财政承担这一思想束缚,在认真分析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图书馆筹资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的同时,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捐款到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将慈善资本作为图书馆事业的有力补充,使图书馆得到更大的发展。
2.1 通过优质服务树立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以自身的服务向人们证明图书馆在经济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树立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如:为读者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设立盲人图书室,通过盲文阅读设备让他们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尽情享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建立流动图书馆,主动为远离图书馆的居民以及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让有限的图书在流动中实现利用最大化。高校图书馆主动开通校友服务系统,为毕业校友提供书刊借阅、在线电子期刊访问等服务。定期举办讲座、展览,开展各种主题的阅读活动。图书馆应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提供服务。如温州市图书馆先后与温州市鞋革协会与服装商会合作成立了鞋都图书馆与服装图书馆,为企业和个人开展设计开发、产品策划、技术研究以及传递国际最新趋势信息、市场信息、查阅各类资料等特色服务。在获得商会与企业的肯定与认可的同时,捐款也随之到来。通过帮助企业成立图书室,协助建立书目数据库,培训图书管理人员,定期流动部分图书供企业员工借阅,很好地展示了图书馆的专业能力,由此获得该企业每年15万元的捐资。[2]图书馆人应懂得,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同,它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2.2 建立图书馆基金会,完善监督反馈制度
一些有条件的大型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基金会,或成立地区性的图书馆基金会。通过基金会的规范化、专业化运作,为有爱心的人提供一个可以放心捐赠的平台,使募集的善款可以得到专业的管理,实现基金的保值升值。作为专业的图书馆基金会,它了解图书馆的真实需求,因此,在基金使用项目的制定、审核、发放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可行性,从而确保募集的善款发挥最大的功效,更好地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及某些专项业务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图书馆基金会作为非盈利公益慈善机构,捐赠者为其捐款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建立完善的监督反馈制度。图书馆基金会除依法接受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外,还应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设立图书馆基金总网站,通过网站公示各项善款的来源、金额及使用去向,方便人们及时查询、了解善款的使用情况,还可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网上公布,以提高其透明度。目前,在我国各类图书馆基金会还未得到普及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寻求其他基金会下设的图书馆项目的赞助。如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项目、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比尔·盖茨基金会图书馆项目。[3]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的基金会并无意于广泛地从事赞助,它们会支持特定的主题,并设有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图书馆要获得基金会的赞助,要认真研究其提供的赞助项目。如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再定位”项目,于2006年12月获爱思维尔基金会启动的“图书馆文献存取创新”项目1.5万美元资金赞助。
2.3 大力宣传,积极作为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机构,它的发展与建设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图书馆应主动作为,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想方设法吸引和动员我们身边的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加到慈善捐赠的队伍中来。名人、学者、校友、读者、企业家等都可列为潜在捐赠者,可通过书信、电话及登门拜访等方式与他们经常沟通交流,促进相互了解。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现状、图书馆馆藏、图书馆发展规划,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向对图书馆感兴趣、有图书馆情节和关心图书馆的参与者,提出图书馆方面的诉求,即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慈善募捐具体项目的用款列表,使捐赠者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来赞助。还可到小区、街道和居民间开展活动,通过对图书、期刊义卖等方式进行募捐,还可通过网上拍卖等方式进行,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起公众对图书馆关注的同时,也将赢得人们对图书馆资金募集的支持。主动与当地的企业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图书馆积极宣传激发企业对捐助图书馆公益事业的热情,并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进行宣传报道。把树立企业的公众形象与对图书馆慈善捐助的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意识到对图书馆的慈善捐赠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程度的认同和更好的社会形象。
2.4 给捐赠者以荣誉、情感的回报
通过各种形式表彰捐赠者,以满足慈善人士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从而调动其参与图书馆捐助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图书馆及借书室可以以捐赠者命名。对每一位捐赠者,无论捐款多少,都会及时收到图书馆寄来的带有爱心捐赠纪念卡和收据的感谢信,并告诉你所捐的钱花到了哪里,使你感到温馨。在图书馆基金总网站上,设立慈善捐赠荣誉榜,永久公示捐赠人名单及捐款金额,向社会褒扬捐赠者的功绩。每逢年节或馆庆日,图书馆应主动邀请捐助人参加庆典活动,与他们一起联欢,馈赠小纪念品,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向他们展示图书馆在他们的支持下所取得的成绩,既增进了图书馆与慈善人士的感情,也增添了捐赠者的成就感、荣誉感。
建议中国图书馆学会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感动中国慈善图书馆人”评选表彰活动,同时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授予捐赠单位“公益爱心单位”称号,授予捐赠人“图书馆慈善家”荣誉称号,同时颁发相应荣誉证书和牌匾,以回报捐赠者的厚爱。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提高其影响力,增加人们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1]孙春苗.财富转化为公益事业的逻辑——读《财富的福音》[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6(3):200-208.
[2]章亦倩.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捐赠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99-101.
[3]周立黎.公共图书馆非营利组织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