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

2010-03-22郑庆伟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科技文化

郑庆伟

(沈阳市文化局,辽宁 沈阳 110002)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8000亿元”,[1]“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2]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更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文化产业已经到了实现飞跃的转折关口。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体制机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历史禀赋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亦应有所不同,本文试图从科技创新给文化带来的跨越式变革角度,来阐释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希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文化产业的萌芽和发展不是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思想解放、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科学进步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文化产业产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不仅直接催生了产业革命,也直接应用于人类文化传播中,引发了“文化产业革命”。

文化信息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图像三大要素。造纸术的发明使人类由口语时代跨入纸墨时代,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降低了文化传播成本。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可以大规模地批量复制,由此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出版印刷业。1450年德国人古腾堡第一次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印刷了180本圣经,标志着近代印刷术的产生,这既是科技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领袖路德称印刷术为“上帝最神奇的恩赐”。马克思对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正是印刷术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才开始风起云涌,欧洲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近代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即思想或者创意内容+精神物质需求+技术推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全新业态——文化产业,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后,市场需求与科技进步成为文化产业起飞的强大双翼。

1845年距古腾堡圣经出版近400年后,正值工业革命的后期,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出版印刷业向机器化大生产过渡。30年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基于电的应用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文化的传播中,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电磁时代。在这个时代,声音和图像能够被电磁波通过一定介质传递和存储,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就在于能够研发制造传递声音和图像设备,以及能够提供声音和传递服务的个人和企业。第二次产业革命的100年时间里,电影、广播、电视相继被发明出来,娱乐进入家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设备生产、信号传送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也就是从二次产业革命开始,文化产业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强国不仅是经济强国,往往也是文化产业的强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工业化生产的逻辑,原创(研发)——制作(生产)——传播(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能否开发出新的技术以及新技术转化应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文化产业竞争的优劣。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开始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即信息化过程,文化产业借助信息技术再次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1996年,美国未来学者尼葛罗庞帝出版了《数字化生存》,巧合的是在这一年美国文化产业的出口历史性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

在信息时代,文化产品转化成数字信号即比特(BIT)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实现升级改造,比如数字化电视、电影、印刷、出版物、数字化影音存储设备等;科技和文化的边界愈加模糊,二者互为动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前文化科技的新发明是纯粹技术上的推动,多媒体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其背后的推动是人们对消费性产品的需求”。[3]信息时代科技开发方式更加具有文化内函,文化产品开发更加科技化,动漫游戏,3D、4D立体影视,计算机软件应用界面等产品开发是计算机科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结果,技术应用于文化服务的过程也是新技术开发的过程。多媒体和互联网成为最为庞大的文化产业。从张朝阳1995年归国创办搜狐网至今1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网站数量已达322万个,“在互联网、移动网等新媒体产业的巨大拉动下,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移动传媒已经占到传媒产业总产值的31%。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三类业务收入在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70%,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构成”。[4]

二、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产业的全新变革

在10年前比尔·盖茨就预言报纸会在10后消失,现实虽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严重,但是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已经是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在不远的将来,文化产业会产生五个显而易见的变化。一是信息传播网络化。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兴起的广播、电视、出版印刷业等主导产业将会让位于互联网和移动网,个人终端由固定走向移动,云中科技将会更加普及,文化消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享用;二是产业形态垄断化。内容和渠道会加快整合,三网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产业垄断加剧,在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同时,地区性的媒体生存会日益艰难,这将意味着地方文化产业GDP和税收的减少;三是文化资源配置国际化。拥有科技优势和掌握销售渠道的跨国企业,会将全球资源为己所用,转化成文化产品向全世界倾销。比如好莱坞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四是产业分工全球化。内容创意、标准制定、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在制造业中生产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最低,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好莱坞掌控产业链的两端,把加工制造向全世界转移;五是产品形态数字化。那些不能转化为BIT的传统文化产品比如纸质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会日趋衰微。

当前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正孕育着更新的突破,文化产业即将进入一个更加崭新的时代。“五感通讯”的美妙情景,正在从梦想变成现实,通讯不仅能够传递视觉和听觉,还能传递触觉、嗅觉和味觉。已经发生的产业革命完成了三个替代,即人的体力的替代、能源的替代、智力的替代,下一次产业革命将是人的替代。好莱坞影片《未来战警》、《黑客帝国》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人类的生活,也许你可以足不出户,躺在家里,戴上摇控头盔,指挥你的代理人完成一切工作;也许你会和计算机合为一体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将生产、生活、娱乐合为一体。

三、发展文化科技是后工业化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次产业革命证明,文化的产业化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三次产业革命中文化产业增值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而科技成果转化与增值也要通过文化产业来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同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硬币的两个面,密不可分。一个经济和科技落后的国家不可能是文化产业的大国。一个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科技上缺乏创新的地区也不能拥有强大的文化产业。

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在空间的维度上前三次产业革命正在同时发生,总的来看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梯级递进的规律。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体制机制变革、思想观念更新、先进管理应用、科学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印证了先有体制机制创新,再有经济的腾飞,最后才有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文化产业自身来看,广东的文化产业先从管理和技术引进开始,从文化产品制造向文化产品原创和文化科技创新逐步延伸。在改革开放之初,主要是技术和设备引进为主,完成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现在广东是全国起步最早,实力最强的印刷基地,印刷业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各类高新尖技术和设备拥有量全国第一;音像业在全国遥遥领先,录音制品发行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录像制品种数和发行量列全国第一,光盘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一半;广东自主研发的电子游戏设备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开始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大力发展数字娱乐视听设备制造、互联网、游戏动漫产业。广东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数码视听设备生产商;网络游戏和手机动漫的销售收入过百亿,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游戏的收入占全国的二分之一;1998年成立的深圳腾讯公司,2008年的市值已达400亿美元,居世界同类企业第二位,2010年3月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亿。

文化产业发展的广东模式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产业正在寻求向外转移,从时间上看除沿海个别发达地区及北京外,国内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过渡阶段,或者正在实现工业化阶段,面对区域竞争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各地应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立足实际,准确把握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抢抓历史机遇,选择合适的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一)加快观念更新

要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宏观视角审视文化产业,廓清文化产业的概念,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理清文化产业的行业范围,确定文化产业的追赶目标,要从理论上弄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问题,跳出就文化抓产业的误区。

文化产业必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产品可以复制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由市场决定供求;三是有利可图。以此衡量,不是所有的文化产品都适合产业化,要警惕泛产业化的倾向。同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充分考虑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要把目光凝聚在能够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增值效益的新兴文化产业上。

(二)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创新的城市生态

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取决于文化科技人才,城市的生态决定了城市对文化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自然环境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当代中国城际间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自然资源禀赋的竞争,而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竞争。当务之急是正视现阶段文化科技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的现实,敢于破除阻碍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一切障碍,率先在政府层面建立起推动文化科技快速发展的全新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创新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创新

单凭文化人不可能实现文化的产业化,近代印刷术的发明人古腾堡是一名工匠,发明留声机的爱迪生是发明家,搜狐网的创办人张朝阳是学物理出身。现代文化产业更需要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就集中了300名优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文化科技创新及科技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较少受旧体制的束缚、制约以及无限成长的特性,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度远远大于传统产业。网易公司代理的《魔兽世界》网络游戏一天的收入达400万元人民币。要准确把握未来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走引进和自主研发并重的路径,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文化科技企业,生产出本地制造的文化科技产品。

(四)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

既要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承接好国际和国内文化产业的转移,有选择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服务外包,同时又要注意消化吸收,向研发合作和渠道合作延伸,最终要形成自主品牌和渠道,完成产业升级。

(五)加快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进军的速度

在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代表你的贫富,贫富的标志是你拥有多少数字化的资源,谷歌公司实施数字化图书工程,企图垄断全球出版物的网络数字版权,必然遭遇了全球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但是历史上没有一家企业会有这么大的野心,也只有互联网企业才有这个能力把野心变为现实。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仍在飞速发展,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重点引进能够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增值效益的航母级网络运营商,抢占虚拟经济的制高点,实现文化产业的战略转移。

[1]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2010文化蓝皮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 蔡武.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报告[R] .2010-04-28.

[3]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 .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

[4] 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0传媒蓝皮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科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