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队伍泛行政化与提高德育实效性探讨

2010-03-22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行政化德育工作队伍

杨 帅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高校德育队伍的泛行政化是指承担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体系在整个构成和运作方面与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运作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用相同的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的德育体制实际上从开始就基本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模式来建构的,当然具有鲜明的行政化特征,而且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德育队伍的行政化体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德育队伍的稳定和具体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从高校德育的特殊性、时代性来看,德育队伍和机制的行政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德育工作的跨越发展设置了瓶颈。

一、当前高校德育队伍泛行政化问题的现实表征与原因分析

行政化简单地说就是官本位。高校德育队伍的泛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前者的矛盾在于高校德育队伍与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矛盾在于高校德育队伍内部的官本位价值观影响下的组织问题、理念问题、工作方法问题。

(一)上级部门行政干预过多,高校德育队伍自主空间有碍

从外部来说,由于高校在国家行政管理序列中的行政级别问题,高校的德育队伍被紧紧地收编为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下属性组织,本来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形式、内容、途径等已经有明确细致的指导思想,如中央“十六号文件”等,然而除此之外各上级主管部门、各地方还经常性下发管理性、指导性的文件。比如一所高校出现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则全国各地高校联动,纷纷暂缓现行工作而将安全稳定工作提上来。然而德育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上级部门频频地发布公告文件、指导过于微观往往使得高校的德育教师处于疲于应付行政命令的状态,常常丧失对德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德育教师和干部对德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很难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来深化探索,很难运用于现实的实践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德育的效果。

所以高校德育工作的结构重心其实在基层,它特别依赖于基层德育工作者释放的能量,如果德育教师连谈心教育的时间都被行政任务工作挤占,则必然违反高校教育的内部逻辑规律,从而影响高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诚如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所言:“大学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型大学,就会缺乏生命力。”[1]

(二)德育队伍内部行政机构冗繁,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很多高校对其德育队伍实行的也是上令下行的行政管理模式,除了“分管校领导(中心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学院(系)辅导室、院(系)团委”的划分外,还成立了各类中心和研究所来分管毕业生、心理问题生、贫困生等具体工作。德育队伍的如此组织无疑是符合社会学上“行政科层制”理论的,行政科层制的特点是“把整个组织或机构分成若干个垂直约束强、横向联系弱的科层”。[2]然而实际上是,基层工作的德育教师不但要服从上级主管部门指导,还受制于各下设机构,整日忙碌于统计各类报表、上报安排方案和计划总结等等,行政机构分工越细,办事规程越复杂。这种德育队伍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并不能等同于德育队伍组织效能的提高。

此外,很多德育工作者既是德育教师,也是行政领导,要服膺于各种行政锁链和行政应酬,行政“官本位”的倾向也侵染了德育队伍,不少的德育教师,年纪轻轻就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沽名钓誉、投机钻营上,热衷于拉帮结派,热心官僚主义,根本无心高校德育学术研究,硬性的行政人事制度削弱了德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

(三)泛行政化引发德育工作的功利化、形式化空前严重

行政运作以追求高效率为主要目的,德育队伍泛行政化的过犹不及,就是引发了功利化、形式化现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切指标:就业率、升学考研率、评优率、重大事故率、活动参与率等都成为德育队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有力支点。很多高校的德育工作非常具有“观赏性”。几场演出就堪称“艺术节”,几次评比就定名“联赛”,几场培训就谓之“工程”,诸如“一个理念,两个载体,三大特色活动,四个发展方向”等富有标志性口号的提炼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工作。在一些高校中,对普通活动极力拔高主题出亮点,日常管理处处设立规范、指标,取代了大量有实际意义的德育教育工作。这种功利化、形式化的德育很难遏制有的大学生急功近利心理的产生:争荣誉,混文凭,考试不讲诚信、上课签完到就逃、收买任课教师等现象层出不穷,使整个校园文化变得流俗和颓废。

(四)泛行政化使德育的主体观念日益弱化,德育与管理角色倒置

高校德育队伍泛行政化的又一重要体现是重管理、轻教育,因管理可以立竿见影出效果。综观当前大学管理,越来越技术化和工具化,大学管理与大学的德育目标及价值追求越发背离,反而成为抑制和阻碍人创新发展的枷锁。

泛行政化的德育方式具有重规范、轻人格的特点,其德育过程更多地是外塑过程,主要依靠规范和制度等外在约束力制约学生,比如:循环往复的上课点名、强制出早操、纪律处分、内务检查等,反而很少去触发学生以内省的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社会准则,这种德育方式实际上是否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以学生为本。因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发挥,言不由衷,内外不一,行为根本不能代表思想,无论其言谈举止多么符合道德现象,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被动服从管理者,只缘于其对行政制度惩罚的畏惧,因此不难推知,当行政命令约束力不够时,学生的行为就可能因失去约束而表现出非理性和非道德的现象,那么曾经的德育“成果”将不复存在。

二、对策与途径——高校德育队伍去行政化是德育有效性的新增长点

从教育的本质来讲,德育活动是围绕受教育者而开展的,受教育者才是最终的指向和目的,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才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和效果。那么,德育队伍的工作重心是对行政力量的追随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工作便是关乎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增效的重要节点。

在德育的具体实践中,应当注意对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尊重,摘掉行政化的帽子才更能体现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

(一)去除行政化管理色彩,为德育队伍“以管代教”正畸

管理是德育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的必要环节,折射出高校德育的思想和水平。对于高校德育中管理层面的去行政化实际上就是对以“权”管理还是以“人”管理这一问题的追寻。对大学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大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重任的学术人才的广大教师和接受培养的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承担管理责任的人为本。行政单位和后勤单位要更多地在物质上为科研教学服务,德育队伍则从人格教育、人生指导方面帮助受教育者确立行动指南。德育工作者本质是德育教师,应当弱化校内的行政级别,大力实施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制度,在德育组织架构的设计上理顺工作流程、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减少循环往复的事务性、形式化工作。

(二)注重德育队伍内涵建设,用现代教育思维冲淡官本位思想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提到高校人才培养时说:谁拥有真理谁就会得到尊敬,谁的创新理念好,谁就在学术和教育上有发言权。[3]在高校这一学术重镇中,民主与学术争鸣将辅助高校良性发展。所以德育队伍的权威性就在于,在充分考虑被教育者条件的前提下将品德教育、品德交流和思想管理民主化,因此民主化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内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实现德育的高效,德育队伍必须充分发挥内驱力的作用,善于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善于吸收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在实践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措施,包括采取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现代交流媒介,重视人的感情因素,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得到落实和发挥。

加大德育理论研究是提升德育队伍内涵的又一重要环节,德育队伍应有意识地深入教学实际,调查高校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以此为德育难点溯源,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再者是要给德育工作者以必要而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关怀,使之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德育、思考德育、学习德育理论、提高德育能力。

(三)重拾被行政化、功利化德育消解的个性,强调主体价值的实现

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看,高校德育应当给出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德育队伍行政化的行事风格过于追求整齐划一,学生也习惯地听从命令,然而大学生的教育、学习、研究、实践是精神创造的工作,其方式与物质活动和物质创造的模式化不同,显现出突出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特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因此,高校德育队伍行政化的统一模式不能够适应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要用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改革德育队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高校出台的对德育教师及有关人员的聘用、培训、待遇、业绩考评、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和评价体系要更加科学合理,弱化行政角色,发挥德育专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心理专家的作用。重视德育教师梯队建设,加大德育教师对外交流力度,鼓励人才流动,避免人员任用“近亲繁殖”和“任人唯亲”现象。还可以实行青年德育教师导师制,使德育队伍内部也形成“一帮一”模式,使年轻的德育工作者在老教师、老领导的带动下务实工作,提升业务水平。

[1] 张建林.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准平衡点[J] .学习月刊 2009,(11):33

[2] 肖洪钧,迟景明.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

[3] 朱清时:培养创新人才根本在于“去行政化”[J] .生活经纬.2009,(12):12

猜你喜欢

行政化德育工作队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