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隐性知识整合及策略研究
2010-03-21何丽敏
何丽敏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人们在利用显性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利用与整合。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图书馆服务优势的自强性依赖于对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和显性化,从而使知识的传播更有实效性和广泛性。
一、图书馆隐性知识整合的含义
隐性知识指馆员的工作经验、服务态度、心智模式等方面的素养,存在于馆员的头脑中,体现在馆员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难以言明、难以规范、不易被人复制共享、尚未编码和高度个人化的知识。[1]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隐性知识进行搜集整理综合集成,淘汰不合时宜的旧的隐性知识,使单一、零散的隐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成新的隐性知识体系,并使一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但隐性知识的整合不是对现有隐性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库,用以学习、鉴别和提高隐性知识的清晰度,使其系统化、集成化。[2]
二、图书馆隐性知识整合模式
隐性知识整合是对知识不断梳理和扬弃的过程,以形成难以复制和不可模仿的专有技术、操作规程和奋发向上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隐性知识整合包括:现有隐性知识与新隐性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学习和图书馆组织隐性知识学习的整合;图书馆馆内隐性知识和馆际之间隐性知识的整合4个方面。
(一)现有隐性知识与新隐性知识的整合
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读者至上、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行德勤绩能全面考核的人才激励机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技能;发挥团队整体的协作能力弘扬图书馆组织文化等隐性知识,把这些现有的隐性知识整合转化为显性知识,融入馆员的工作学习中使之发挥作用,这只是整合了隐性知识的一部分,而存在于馆员头脑中深层次的知识是隐性知识的主体。它包括馆员的知识结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馆员之间的默契合作等,是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创造新的隐性知识的关键。如参考咨询馆员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某类知识的敏感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读者进行个性化服务以形成新的隐性知识的技巧;通过讲座、岗位轮换、郊游联谊会的方式,促进馆员之间现有隐性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从中吸收他人的隐性知识与自己原有的隐性知识结合形成新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不断更新,推动图书馆工作不断走向新台阶。
(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
显性知识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图书文献、公式、图表、符号等进行编辑的结构化知识。图书馆隐性知识是隐含于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技能、技巧、工作经验和决窍。显性知识决定了图书馆对现有知识的组合、配置、开发和利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持续还要靠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支持。日常工作中除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数据库资源为读者服务外还要发挥馆员隐性知识的作用,整合图书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图书馆团队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扩散和学习。把馆员个人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组织成为图书馆系统的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实质上是个人隐性知识在不同主体上的共享过程。它一方面表现为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另一方面表现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如高校学科馆员具有某学科背景和图书馆专业知识。他们以敏锐的思维,广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采编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采购加工的图书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和检索需要。馆员隐性知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变为显性知识,这种显性知识反馈到图书馆组织中来,经过组织的内化形成馆内显性化的操作规程、远景规划、考核标准等系统知识被馆员吸收和整合。整合后的知识受实践的检验,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丰富隐性知识的过程,也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三)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学习和图书馆组织隐性知识学习的整合
隐性知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揣摩研究的过程。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目标。图书馆本身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学习型组织,是为馆员提供系统学习的场所。图书馆组织学习是通过馆员拥有的隐性知识和能力来完成的,没有个人的隐性知识学习就不可能有图书馆组织的隐性知识学习。将个人隐性知识学习发展为组织隐性知识学习,通过馆员间相互交流和师徒式的传帮带,把他人的显性知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众多个体显性知识通过学习交流和磋商,实现知识互补。通过目标一致的知识积累作用进而转化为图书馆组织的隐性知识共同愿景。个人通过学习使自身现有的隐性知识得到提升产生新的隐性知识,图书馆通过组织系统学习使馆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学习和图书馆组织隐性知识学习的整合是使个人隐性知识能力融为组织的隐性知识和能力,与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3]馆员个人隐性知识与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整合能够在馆员中快速传播形成新的显性知识,馆员隐性知识不断转化为图书馆隐性知识,零星知识不断转化为系统知识,使知识不断创新,螺旋式上升和放大。
(四)馆内隐性知识和馆外隐性知识的整合
图书馆组织整体隐性知识是以馆员个人和部门群体隐性知识为基础,表现为图书馆组织文化、价值体系、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图书馆内部的亲和力及馆员的思想风貌和行动中的共同理念等。部门之间的隐性知识通过组织内部的学习交流使部门之间的先进经验启发融入到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中去。如流通部门了解读者需求,采编部门了解国内外出版动态,它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能使采购的图书文献更经济更有价值。这种无形的知识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而且通过知识要素的重新整合梳理形成新的知识。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获取隐性知识,不但要不断挖掘馆内隐性知识,还要走出去向其他馆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通过馆际间参观学习,召开研讨会的形式把其他馆的经验、决窍和团队协作能力被我所用。还可以特聘一些资深专业人士,为馆内大政方针出谋划策。同时我们要借此机会向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经验。到国外不同类型图书馆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的启示也不可忽略。
三、图书馆隐性知识整合途径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整合必须在充分挖掘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之条理化、显性化、易检索、能共享,使知识服务真正做到实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图书馆是图书馆营造以知识为导向的图书馆组织文化,崇尚知识,学习知识,发挥馆员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在这个组织里,培养馆员自立、自强、学习和创新精神,激励馆员把个人的事业与图书馆整体发展结合起来,创造一种馆员自觉献身的组织文化,每位馆员因个人的学习经历、知识储备不同,隐性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显现出不同的服务效果。为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只有通过学习型图书馆的学习、开展业务交流和研究项目,使馆员愿意奉献他的隐性知识为大家共享,图书馆组织内使隐性知识被馆员接受融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4]。
(二)改善组织结构
图书馆要把以往的垂直管理变为水平管理,在横向结构上打破壁垒,在纵向结构上减少层次,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垂直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使馆员的工作范围过窄,容易造成馆员隐性知识的个人垄断,阻碍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整合与共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馆员可以直接与领导对话,领导便于掌握馆员的思想动态,也利于馆员间的平等交流,使组织更加柔性化、网络化。
(三)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激励机制就是要尽快地把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图书馆内部或部门的隐性知识,把零星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化的显性知识和个人内化了的隐性知识。个人隐性知识是他们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一些人不情愿把自己隐性知识奉献出来,由此造成知识的浪费,加大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强行索取,而应通过组织文化学习、教育和熏陶,并伴之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式,使馆员心甘情愿把自己的知识、诀窍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5]只有当馆员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相匹配时他们才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建立绩效评估制度,知识酬薪制度,让知识参加分配,以激励馆员的自尊心、上进心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乐于与同行交流传授自己的隐性知识。对于采纳了馆员贡献的隐性知识和合理化建议不但要授予荣誉还要给予奖金作为鼓励。
(四)建立隐性知识管理平台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整合最终要依赖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隐性知识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将更好地开发凝聚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产生知识聚变效应,增强图书馆整体创新能力。首先建立显性知识平台,对图书馆现有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存储。其次建立为馆员提供学习的“虚拟”平台,通过E-mail、BBS聊天室等网络方式使馆员在平台上交流工作经验、诀窍、灵感,和其他人探讨工作中的问题。每做一件工作、一个项目都要把体会、方案、案例和成果报告记录下来录入经验知识库。再次是对大多数难以编码的知识建立隐性知识库,储存有用的知识,并有分布式的检索功能。显性知识平台形成图书馆资源组合配置开发及利用功能,再通过建立隐性知识库产生新的显性知识平台,从而形成图书馆新的知识能力,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1]王萍.图书馆隐性知识构成及激活[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2]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
[3]耿有三.图书馆间知识转移分析研究[J].图书馆.2009.1
[4]李伟超.单一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模式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3.
[5]范翠玲,庞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模式探讨[J].实践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