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25例体会

2010-03-21范显文

微创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输精管内环疝囊

范显文 胡 海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梧州市 543000)

治疗小儿斜疝的传统术式是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但对腹股沟尤其是精索有一定的损伤。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逐渐延伸至小儿外科领域,由于微创技术能使创伤减至最低,对生理干扰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我科自 2008年 10月至 2009年 10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斜疝 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5例斜疝患儿中,男 21例,女 4例,年龄 1~14岁,平均 4岁,单侧 19例,双侧 6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检查无重要器官疾病。

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平卧,取头低脚高位,于脐轮内下方切开皮肤 5 m m,插入气腹针注入 C O2,气腹压力为 8~10mm H g。成功建立人工气腹后,于脐部刺入 5m m小儿专用 trocar,再插入 5m m30度腹腔镜,探查了解疝环口的位置大小及是否存在两侧缺损(本组有 2例双侧斜疝,另一侧术前均未能发现,为术中探查发现)。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于患侧对侧的髋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处,用 3 m m穿刺套管针刺入腹腔伸入抓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 1.5mm。用 endoclose针夹带 3-0 p r o l e n e线由切口穿入腹壁至内环顶部腹膜外层,注意避让腹壁下血管。围绕内环口内侧在腹膜外间隙向内环底部潜行,跨过输精管以及睾丸血管,注意 endoclose针一定要从输精管与腹膜之间分离穿行,不能从输精管深面通过导致误扎输精管。endoclose针于内环底部穿破腹膜,将 p r o l e n e缝线袢放在腹腔完成内半环绕,e nd o c l o s e针缓缓退到内环顶部腹膜外,在腹膜外层沿内环外侧向后潜行并从内环底部腹膜裂孔进入腹腔,夹住腹腔内缝线拉出体外,完成外半绕。挤压阴囊排尽残留气体,收紧环绕线打结,线结埋于皮下,解除气腹拔除套管与器械,脐部小切口予皮下筋膜层缝合贴上小敷料,完成手术。

2 结 果

本组 25例患儿全部治愈,手术时间为 10~25 min,平均15 min,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 3~12个月,无 1例复发。

3 讨 论

以往小儿腹股沟斜疝均为采用传统开放高位结扎术,近年来随着小儿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儿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较成人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不同,腹股沟区并无肌肉薄弱的因素,即使腹壁薄弱,以后的发育过程中也可得到加强[1]。因此,小儿只需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疗目的[2],而且结扎越高位效果越好。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较传统手术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微创:只需在腹部做两个 5 mm小切口和一小戳孔即可完成手术,术后可不缝合或行皮下缝合,基本不留瘢痕,达到了美容效果,易被家属接受,住院时间也较传统手术短,一般术后 2~3d即可出院。②解剖结构清楚:传统手术有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之虞[3],而腹腔镜下观察双侧腹股沟区及内环口结构十分清楚:内环口内下方透过腹膜可见位于腹膜下白色输精管,其进入内环口的位置是右侧 8点位,左侧 4点位,内环口外下方可见蓝色精索血管,右侧位置在 4点位,左侧在 8点位。腹壁下动脉位于内环口内侧,在 12点位向头端走行,在腹腔镜下以上结构清晰可辨。③可及时发现隐性疝并予处理:腹腔镜下视野开阔,可同时发现另侧是否有隐性疝存在,本组有 2例术中在另侧发现隐性疝并予以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据报道,国外学者尤其是日本人,在行一侧手术时,不管另侧是否有疝存在,均同时进行手术。因此,腹腔镜对于检查发现并处理隐性疝是有较大意义的[4]。④高位结扎:经腹腔镜下行斜疝内环口结扎,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疝囊[5],并打结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起到悬吊固定效果,降低了疝复发率。⑤操作简单:此项技术相对其他腹腔镜技术操作简单易学,有一定腹腔镜基础的临床医师均可完成,经初步训练的年轻医师和基层医院容易掌握,值得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是一项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治疗彻底、复发率低的新技术,是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1]李强辉,周维模,谭 适.二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J].广西医学,2005,27(10):1602.

[2]朱彩荣,曾祥凤,聂向阳.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142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1):29-30.

[3]张懋祖,黄晓敏.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0,6(3):43-44.

[4]侯东生,刘衍民,孙兆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J].中国内镜杂志,1998,4(4):59-60.

[5]侯东生,刘衍民.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J].中国内镜杂志,1998,4(1):57.

猜你喜欢

输精管内环疝囊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环-外循”框架研究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输精管堵塞导致男性不育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男用新型避孕药即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