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知足——透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之幸福观
2010-03-21□肖帅
□肖 帅
栏目责编:曾 鸣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是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吟唱的幸福,也是该剧所要传达给观众的幸福观。电视剧通过普通小人物的视角紧扣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展开叙事,从多个侧面展现了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亦庄亦谐、深刻而又不乏温情的题材和叙事风格引来了观众的热捧,以极高的收视率创下了央视2010年收视新高。
一
电视剧讲述了足疗师“傅老大”傅吉祥被四个弟弟妹妹强行从东北小城接到北京寻找“幸福”的故事。老大在顺城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一直认为幸福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可是在四个弟弟妹妹的眼里他为人“捏脚”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所以他们就极力安排他到现代大都市寻找所谓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接下来围绕老大在北京生活的点滴,电视剧展开了幸福观的大对决。在北京的一段日子里老大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弟弟妹妹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幸福: 老二傅吉安虽为房地产大亨,却因早年前妻的背叛而不再相信爱情,现在虽有一段“契约婚姻”,但在爱情和婚姻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老三傅吉兆身为副处长却是老婆眼中的“窝囊废”,整天身不由己地被逼着去拉关系搞升迁,导致夫妻失和常常争吵,最后还差点惹官司上身;老四傅吉星作为一个小演员却总是难以成名,为了满足虚荣心绞尽脑汁想着要住进别墅而不能,生活中疲于应付;小五傅吉平想要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不用奋斗便能锦衣玉食的依靠却总难以如愿,还差点错失真爱。最终被安排来享受 “幸福”的老大却以自己乐观的天性,陪伴四个弟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重新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但老大却没有能够和自己相爱的人梅好走到一起,最后带着梅好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乐乐默默地离开了北京。
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之后,又迅即登陆了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家卫视频道的黄金时段。随着火爆的热播,观众对老大的幸福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少观众认为老大让弟弟妹妹和梅好都相继找到了幸福而自己却与幸福擦肩而过成了剧中的悲剧人物,因此对电视剧的结局极为不满,甚至开始怀疑“这就是老大的幸福吗? 应该改名叫《老大的悲剧》吧? ”出于对这种结局的强烈不满,许多网友甚至纷纷续写故事,一度引发为老大寻找“幸福”的热潮。
但身兼本剧主演和监制并参与剧本创作的范伟却认为:“老大说 ‘活着就是幸福’,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含义。人生总是跌宕起伏的,只有知足才能常乐,盲目的追求只会让我们迷失。所以我认为老大是幸福的,放手也是一种幸福。千篇一律的大团圆结局不够深刻。”①而该剧总导演、总制片人李路常用“幸福百态,滋味自知”来形容这部电视剧。他表示,每个人的幸福都不一样,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碟榨菜一碗稀饭,有人则认为幸福是名牌服装高级跑车,人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指标,也许达标了就幸福了。“我所理解的幸福是知足、宽容和感悟,《老大的幸福》告诉观众,其实幸福就在身边。”②由主创人对“幸福”意义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在观众眼中老大“不幸福”的结局正是电视剧故意安排的,它意在让人们思考何谓幸福。而范伟所说的“深刻”,也正是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对绝大多数电视剧大团圆式结局设置的一个巨大超越。荧屏上缺少的正是这种能够让人在电视剧播出后还意犹未尽,陷入思考的作品。
二
《老大的幸福》 意在让我们思索“幸福”是什么,并且尝试着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那便是——幸福就是知足。“知足常乐”是句老话了,但为何许多观众却不能接受傅老大没有找到我们所理解的“幸福”而憋屈不满? 其实,这是因为人们对幸福理念的不同认识而导致看法上的巨大差异在起作用。有的人认为“老大的幸福”的确优越于疲于奔命的现代都市人的所谓幸福。在剧中他是一个幸福理念的传播者和最幸福的“楷模”,而有的人则认为老大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一个有着鲜明悲剧精神的悲剧性人物。
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欲望似乎也开始跟着膨胀起来。人们发现所谓的幸福已经越来越无法得到满足,物质的享受左右了人们的价值观,成了评定幸福指数的硬性标准。而此时电视剧 《老大的幸福》给我们带来了找到幸福的希望,那就是它所要传达的幸福理念,领悟了它你才发现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有人说老大用他朴素的人生哲学给很多电视机前生活富足、有学识、有地位却大喊“不幸福”的城市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幸福”课。获得“老大的幸福”精髓的观众总结道:“我们在都市追逐着名利,并以获得物质为幸福。但我们在追逐这种假幸福的过程中,失去了率真,学会了伪装;失去了尊严,学会了委曲求全。平凡,再平凡一些,幸福其实就是这样,知足。”③
幸福,就是知足,这是老大告诉所有没有幸福感的现代人的幸福箴言。老大自认为幸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他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是一个面对生活容易满足的人。从他的口头禅“妥了”便可见一斑,他常常将“妥了”挂在嘴边,一次当他的弟媳妇明月问他“妥了”是什么意思时,他很认真地解释:“妥了,就是行了,就是知足。”“妥了”,承载的正是一种朴素、平和的幸福观。可就是有许多人难以理解这样的幸福,致使他们从人沦落为“奴”。《老大的幸福》 中曾有一个论述现代人全是奴隶的桥段,认为六零后的人(六十年代生人)已经拥有了该有的一切,可就是奴隶,因为他们为了保证自己拥有的一切整天费尽心机,外表看着风光其实就是自己公司的奴隶,谁要说他们幸福他们自己都不信; 七零后的人看上去上进、有事业心、或者叫工作狂,其实就是贪婪,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六零后的生活,但即使得到了也不会满足,今天想演太子明天就想演皇上,说白了,他们就是欲望的奴隶……这段出自一个八零后的角色佳佳之口的台词或许显得有些偏激,却在某种程度上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试图发掘出人们普遍没有幸福感的深层原因。
佳佳的话让人想起叔本华的言论。如果说幸福是来自于愿望的满足,叔本华认为一个愿望得到满足后会有新的需要产生。他将欲求归因于需要,欲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最终导致了痛苦。在他看来,人的欲求和需要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即“欲壑难填”,所以人就永远得不到真正持久的幸福,永远被痛苦包围着。通过叔本华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以欲望的满足与否来衡量幸福,进而在欲望这棵树上寻找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那么幸福的根源在哪里?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是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给我们的答案,即幸福在每个人的内心里,幸福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应该在自己的内心里去寻找,不必过度外求于他物,这就是每当遇到他人或自己不顺时老大常说的“调调”。所以,并不是获得一切你想要的就是幸福。如果迷失了方向,苦苦追求,最终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毛毛雨,它不是追求声色犬马生活时获得的强烈刺激,更不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短暂身体快感,而是发自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如毛毛雨般绵细的惬意感。老大的幸福观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超脱与豁达,这也恰恰是忙忙碌碌身为物役的当代人所不具备的。他懂得成全和放手,他懂得知足,这正是“老大的幸福”,也是电视剧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幸福理念。
三
幸福观或许会因人而异,但当它严重错位时,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可能会让他们偏离幸福的航道。电视剧中老大的四个弟妹把对幸福的追求扭曲为对权力、地位和金钱的追求,结果在追求幸福时却离幸福越来越远。最终老大以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们要懂得知足,幸福不是对权力和金钱等欲求的满足,人的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更加重要,这才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真正的艺术作品不应停留在对现实生活亦步亦趋的拙劣模仿上,或将目光胶着于现实困境,期期艾艾地看不到希望的前景,而是应该跳出生活琐碎的羁绊,以一种超越的眼光来反思生活和人的生存处境。如今当我们越来越觉得幸福感缺失,对现实生活现状产生诸多不满时,有责任的艺术作品更应该试图从生活中挖掘出问题的所在,找到疗治人们心灵焦虑的良药,而不是跟着大众一起沉沦于无望的生活沼泽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剧《老大的幸福》 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环,但是它一经播出便不可遏制地火爆并立即引发观众的思考和争论,证明人们现在正需要一部这样题材的电视剧来关注时下热议的幸福感问题,引领他们深入探讨寻找幸福的途径。尽管电视剧的热播不可能让所有疲于奔命的当代人都能认同其中的幸福理念,并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最起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或许会成为当代社会的“减压阀”。
注释:
①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yl/dsgangtai/2010-03-26/81211.html。
②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3-23/2186165.shtml。
③华龙网 (重庆日报):http://cq.cqnews.net/wtxw/cqwt_gdxw/201004/t20100405_4241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