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与重构*

2010-03-20李永娜袁校卫

关键词:全球化维度民族

李永娜,袁校卫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与重构*

李永娜,袁校卫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民族体育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民族体育的自我意识,是对民族体育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把握,它关系着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但是,目前出现了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认知出现了隔阂,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评价趋于两级分裂状态,进而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工具色彩的增强和情感的淡化,传承链逐步开始出现断裂。因此,应该对民族体育文化认同进行重构,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现代价值,重塑民族体育文化的自信。

全球化;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

全球化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跨越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过程[1]。它创设了一个具有差异的体育文化相遇的场域,造就了外来体育文化与本土体育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接轨和融合,另一方面给民族体育文化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就现实来看,维系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环境、生存形态逐渐被侵蚀,民族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科学体育,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2],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危机和风险的叠加。

一、准确厘定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的相关概念

从逻辑上讲,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民族体育又是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那么,要厘定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就必须从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认同的主要维度以及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等相关概念入手,才能准确把握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的社会机理。

(一)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危机的本质

认同从本源上来看即为“同一性”,指人类在受到自己潜意识的影响,从别的事物身上发现了一些类似于自己的或理想中自己的情况后产生的一种趋同意识。在现代社会,文化与认同常常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化认同,它是文化主体在界定自我,区别他者时,一方面确认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从而凝聚成拥有共同群体文化内涵的一种标志。从价值契合的角度看,文化认同是社会中个体的人和文化所展现出的整体价值观之间的一致性,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共同意识的营造上面的,这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界定。从关系的角度来看,认同总是存在于关系之中,或者说认同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文化认同就是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对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3]。总之,文化认同是社会大众对所属群体文化的自我意识,对该文化的特定价值、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共同或本质上接近的一种态度,是对该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把握,从而凝聚成具有共同文化内涵的事象特征。

文化认同危机则是指文化认同的矛盾和不确定,即主体与他所属的社会文化传统失去联系,失去社会文化的方向定位,造成了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传承断裂等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现代性在促使社会转型的同时,还直接引发了空前的文化危机[3]。因为现代性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否定过程,随之而来的是强势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断裂,文化秩序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来说,在社会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转型加速期,文化认同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中国乡村文化的后改革时代的全面复兴中,改革、再造与传统复兴之间的认同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认同的危机。

(二)文化认同与危机的主要维度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文化认同是一个多维的构念,不同的研究对于文化认同的维度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认知、情感、评价和实践行为这四个维度[4]。首先,从文化认同理论的观点来看,认知维度应该是文化认同的必要的基本维度,即个体对属于某一群体文化的认识。从逻辑关系上来讲,一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所属群体文化的存在(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然后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够依据这一成员身份对该群体产生情感依附和价值评价。因此,个体对文化的认知维度是文化认同的首要维度,也是我们考察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的首要维度。其次,情感维度是文化认同的深层维度,它是在对文化认知的基础上由成员身份所带来的对文化情感,这一维度更展示个体对文化的情感意义,这种情感意义是指情感认同的成份,是个体对文化正面的态度和评价,包括了对文化的感觉和集体意识等内容。再次,评价是文化认同的又一维度,是在前两维度的基础上对所属文化的一种理性判断,是个体对所属文化的正负面的态度,包括所属文化的正面与负面评价。最后,实践行为是文化认同的最高层次,是文化传承的实践状况,包括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之,这四个维度是考察文化认同的基本方面,也是我们考察民族体育文化基本结构和框架。

(三)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的基本内涵

民族体育文化是指与某一民族或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民族体育活动相关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称,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5]。民族体育文化认同是社会大众对民族体育的自我意识,对民族体育的特定价值、文化和信念的共同或本质上接近的一种态度,是对民族体育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把握从而凝聚成具有共同体育文化内涵的事象特征。相对于现代西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民族体育文化的纵向继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体现的较为明显。在民族体育文化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认同表现为民族体育文化模式中文化要素的一致性,以及对异己的文化要素的排斥和压抑[6]。从民族体育文化的横向发展来看,人们对西方竞技体育的认同度越来越高,相反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度在降低,甚至部分民族体育文化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7],呈现出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即在特定的时期内各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体育文化表现出的疏离和不认可的现实状态,它的产生是民族体育共同意识的继承和传承所表现出来的风险和危机状况,也是一种对民族体育文化合法地位的否定。

二、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的表现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同时也使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文化的民族身份变得模糊,造成了社会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淡化。就民族体育文化而言,在全球化过程中,被社会推崇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同,民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体育文化正在不断远离其生存的广泛群众基础,致使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正在成为一种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出现了隔阂

从文化认同理论来看,认知维度是认同的必要的基本维度,是个体对文化认同的基本条件,即个体对属于某一文化的认识。从逻辑关系上来讲,一个人必须先意识到某种文化的存在(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认识到自己与这种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并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够对该文化产生情感依附和价值评价。在当今现代化的全球浪潮中,世界体育整体上呈现出一个西方竞技体育笼罩的局面,民族体育文化却在广泛的领域遭受冷遇,民族体育项目除在区域性少数民族、弱势群体中开展外,很难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当代社会的主流群体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逐渐产生了间隔。人们在认识体育文化时,反映在脑海里的全是现代西方的竞技体育,很少有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比如说武术、摔跤等,更多的民族体育不为人们所认知。“即使是知道的,也会简单地将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有条件进人奥运‘一体化’模式和‘充当历史活化石’类”[8]。前者是一种文化主权丧失的潜意识中刻意贯入强势异族文化的价值理念,后者仅停留在对祖宗遗留的“活文物”怀古之幽情中。总之,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间隔,进而将民族体育文拉入了认同危机之中。

(二)民族体育文化的工具色彩明显增强,情感因素逐渐淡化

生活在社会实践的个体是依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这种依附分为由浅至深的三个层次,分别为顺从、认同和内化,而认同是指个人相信并且信服某种特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特定的价值观,这实际上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意义。它是由成员身份所带来的对群体文化的情感,是个体对群体文化正面的态度和评价,包括了对群体文化的强烈感觉、群体的凝聚力以及集体的自尊等内容。较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对文化认同层次更为深刻,而且这种情感意义在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态度也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来。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态度,已经渐渐淡化了那种对依附的感情,更多的利用民族体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来取其利益,工具化色彩明显。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的表演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外来的人们关注这些民族体育文化,只是因为民族体育文化表现形式新奇,而当地的居民则更注重的是民族体育文化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他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已经不再是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三)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评价趋于两极分裂的困境

当我们对某种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之后,就会对这种文化进行评价或者评判,因此,评价维度也是文化认同的考察的重要维度之一。塔什费尔将评价成份定义为,“对群体或者对于成员资格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4]195。菲尼的评价维度是指,“对内群体的正负面的态度”,包括了以内群体而自豪、对内群体满意,还有与内群体相关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如高兴、激动、自大和失败等[4]195。对于文化认同而言,评价维度是指社会特定成员对特定文化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是他们对特定文化的理解和思考。体育全球化使社会成员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评价陷入了两级分裂的困境,即要么完全以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为中心,放弃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将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纳入“奥运体系”,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体系的一极;要么以一种狭隘的保护民族特色文化为理由,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抗拒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自我封闭和膨胀的想象中艰难生存,寻求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这实际上是西方现代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对垒中人们潜意识的一种扭曲心态,它直接造成了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评价陷入两极分裂的境地。

(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链出现了断裂,发展方向不明确

在对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塔什费尔指出,“相互依赖的命运是群体文化认同发展的发源地”[4]195。布莱威尔和塞尔沃也指出,群体文化认同改变了群体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增加了对于相互依赖和共同命运的感知[4]195。可见,共同命运是群体文化认同的组成部分,或与群体文化认同密切相关。对于民族体育文化来讲,传承状况和发展方向成为考察其命运的重要方面。当下,整个体育场域中主要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主,民族体育文化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许多民族体育文化正慢慢被淡忘。这种有意无意的漠视,同样具有破坏力。社会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变化,依附于社会土壤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没有在社会变迁中找到新的结合点,而是逐渐消失。如在广西龙胜县平安村,打扁担活动,其原始意义是驱赶野兽,提高村民生存安全意识的活动。随着社会变迁,村民生存能力的增强,这一活动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已从村民的生活中消失。打师公活动,原始意义是清理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村民们为了生存向死神抗争的活动。然而,现今当地政府却认为它是封建迷信活动并强行禁止,使得这种活动也从村民的生活中消失。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打着以旅游促发展的旗号和迎合一些游客的低级趣味的情况下,被改编成黄色节目或舞台艺术等[9]。总之,与西方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地位相比,许多民族体育项目逐渐被边缘化,跌入体育项目中的弱势群体,民族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已显得十分的脆弱,延续了上千年的民族体育文化已经难以维系。

三、重构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的策略

全球化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即社会大众对民族体育文化认知出现了隔阂,民族体育文化的工具色彩明显增强,情感因素逐渐淡化,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评价趋于两级分裂,致使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链逐步断裂的境况。那么,该如何重构民族体育文化认同,规避或者应对全球化现代性所造成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呢?

(一)加大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重塑民族体育文化的自信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对它的排挤和侵扰。当今我国的体育文化格局正越来越清晰地往以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为主导、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补充的方向发展[10]。这种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模式严重影响到人们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自信心。据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00余种,它们的延续与发展都与其民族的习俗宗教、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丰富的体育文化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存在显示其自身文化传承价值和文化身份[11]。因此,在民族体育文化认同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现代价值,加大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重塑民族体育文化的自信心,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具体来说,我们要提高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水平,把民族体育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开设知识性、动手性、表演性、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选择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读本、音像资料等,使其成为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广泛发展社会教育,利用各种文化场所、宣传栏、录像室开展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讲座、文化知识培训和鉴赏活动,使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推广,改变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存在形式和文化内涵的认知偏差。

(二)淡化民族体育文化的工具色彩,展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

当前,人们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态度,已经渐渐淡化了那种对依附的感情,更多的利用民族体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来谋取利益,工具化色彩明显增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借助目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契机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现代价值,展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淡化民族体育文化的工具色彩。同时,利用人们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素的心愿,大力宣传民族体育文化的多重价值,让中华民族民族体育的优良成分重新滋养现代人的身心。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民族体育文化加以改造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发展需要,扩大民族体育文化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让那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锻炼价值高的民族体育文化重新焕发异彩。这样,民族体育文化得以充盈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所认同。

(三)正确定位民族体育文化,修复民族体育文化的断裂带

首先,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正确定位。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同一化与同质化,而是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其化解之道应当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12]。只有承认文化差异,保持本民族特色,与异质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才是全球化趋势下民族文化所应采纳的理性选择。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局限性。由于受历史地理环境限制,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缺少科学精神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认清民族体育文化在体育全球化中所处位置,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核,融合西方竞技体育的科学精神和竞争意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现代性的心理品质。

其次,调整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民族体育文化认同重构的问题事实上是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在全球化的要求之下如何调整与转化的问题。全球化给我们的文化认同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任何民族文化的全球化都要实现民族文化间的有机互动,而不能只是单向度的融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重构,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要有一种全球性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和吸收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为我所用,运用现代体育观念为理论基础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整合和重构,将西方体育融入民族体育之中并使之中国化。同时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清除其中的不健康因素,保留自身的精华和精髓,发展出民族体育文化特色认同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13]。

最后,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自我创新。民族体育文化的自我创新关键是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己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又密切回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够成为新时期群众所乐意接受,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又反映和吸收现代体育文化精髓的新体系。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才能够在全球化得浪潮中不被其他优秀的体育文化所吞噬,才能够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1] 李春君.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J].今日科苑,2008(2):272-273.

[2] 于 涛.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1-5.

[3]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4.

[4] 孙健敏,姜铠丰.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9(1):184-216.

[5] 涂传飞,陈志丹,严 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24-30.

[6] 童昭岗,孙麒麟,周 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121-123.

[7] 娄章胜,袁校卫.体育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J].体育学刊,2008(12):88-91.

[8] 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15-17.

[9] 郑国华,丁世勇.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失范与矫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38.

[10] 卢元镇.中国文化纵横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52-153.

[11] 王 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19.

[12] 白晋湘,张小林,李玉文.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1153-1157.

[13] 张 力.全球化悖论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建[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8):54-57.

National Sport Cultural Identity Crisis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Globalization

LI Yong-na,YUAN Xiao-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014010,Inner Mongolia,China)

As a self consciousness about national sports,national sport culture identity becomes an estimation of on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us.It relates to an effective national sport cultur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However,at p resent,there is a crisis and a gap in the awareness of national sport culture.The criticism to it tends to be in the plight of two divisions,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he color of the national sports as a tool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feeling towards it,as well as the split of the transmission chain.Therefore,it’s critical to reconstruct the identity,develop the modern value,and remodel the confidence of the national sport culture.

globalization;national sport culture;identity crisis

G03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0.04.007

2010-03-16

李永娜(1984-),女,河南省濮阳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袁校卫(1981-),男,河南省洛阳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6JC840004)

(责任编辑 高文盛)

猜你喜欢

全球化维度民族
我们的民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多元民族
全球化陷阱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