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2010-03-18刘朝晖

图书馆 2010年5期
关键词:理念图书馆基层

刘朝晖

(娄底市娄星区图书馆 湖南娄底 417000)

生态管理(ecological management或eco-management),20世纪 70年代起源于美国,90年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门,其内涵也得到不断拓展,最初仅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陆续运用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1〕。基层公共图书馆处于社会与人文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其管理现状如何,是否关注了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否又如何实现生态管理,都值得探讨和深思。

1 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与瓶颈

近十年来,实践界与学术界一直在摸索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特别针对业务管理,从规制标准、技术技能、伦理道德等诸方面提出了许多对策与建议。管理理念也得到不断创新,先后提出了 “图书馆公共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图书馆危机管理”等近十种管理理论〔2〕。然而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层面,应用实例很少。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仍是被动单一、缺乏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1.1 管理存在定位偏差

一方面是管理目标的定位问题,中国图书馆事业管理者曾长期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于社会精英,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这“两个基本”的核心要义则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重心下移〔3〕,这意味着只关注地区中心馆是不行的,要重视并加大对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乃至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管理层次的定位问题,基层公共图书馆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资源优势都无法与地区中心馆相提并论,但主管部门与管理者却经常忽视这个因素,而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

1.2 管理主体权责不清

我国公共图书馆隶属于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人事、财政甚至部分业务决策权都在行政部门,导致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管理者在资源建设、设备改善、人员激励与约束上往往有心无力,基层馆则更处于既无权又无责被动消极的执行者地位,这样的体制自然无法激发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活力。

1.3 管理对象存在局限

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观念约束及其权力有限,其管理对象大多局限于业务管理,甚至仅仅关注有限的馆藏资源,而忽视人力资源、有形无形资产、社区环境等公共图书馆运作相关的其他范围。如对资产管理存在概念认识不清、产权界定不明确、未能充分体现资产价值,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固定资产和文献资料的盘点工作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等问题〔4〕。

1.4 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往往偏重人治和行政治理,导致制度与机制的短缺、失效,各类有益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制度难于形成,各类激励与约束机制几乎空白或严重失效〔5〕。基层公共图书馆更是缺乏与其实际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标准。

2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理念

如上分析,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还有待改进与优化,特别是要关注其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有必要导入生态管理的思维和理念。

2.1 生态管理的内涵与解读

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它跨越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领域。但由于自身的复杂性,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至今仍处于发展中,生态管理即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6〕,许多学者也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于社会管理诸方面。

生态管理的特征与优势究竟是什么?生态管理中的核心是“生态人”概念。所谓“生态人”,是指具备生态意识,并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个人或群体。与“理性人”和“经济人”相比,生态人是一种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理论设定〔7〕。基此,提出生态管理以人为本,“生态人”所具有的就是生态世界观,而作为企业管理来说,其生态管理的内容应有管理主体的生态化、管理效益的生态化、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生态化等〔8〕。

生态管理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即从传统的“线性、理解性”管理转向一种“循环的渐进式”管理,即根据试验结果和可靠的新信息来改变管理方案,同时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认识到所有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彼此间的复杂影响。生态管理要求考虑更广阔和深入的环境背景、考虑更长久的时间跨度、要求更广泛的公众参与〔9〕。

生态管理包括整体协同理念、时空理念、生态效益理念以及耦合共生理念。整体协同理念要求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生态产业,不仅认识到其人造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等多面性,还将这些思想融入对该系统的管理之中,从全局性与整体性、层次性与协同性来分析研究系统构建与发展中的管理问题;生态产业活动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时间理念,这既是一种时间资源的理念,又是一种机遇理念,还是一种动态观念,空间的概念一方面要求能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合理布置生态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求在生态产业构建和发展中,还必须协调不同地域的关系,以保证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经营管理哲学的角度看,生态效益鼓励产业要更具有竞争力、更为创新、更对环境负责任;耦合共生理念则主要强调的是管理者在对生态产业系统管理过程中,对处理生态产业这个自然生态的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所依据的基本观念〔10〕。

2.2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的实质

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在人文生态系统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管理上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管理者应该全面把握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对其生存环境的了解有利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科学确定管理目标,以化压力为动力。如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公共图书馆大都建在闹市或人口稠密的居民区,这便于居民的就近利用,但这往往难以保证幽静雅致的阅读环境,管理者应该在采用物理隔音还是生物隔音上做决策,还要考虑可用资金、周边空地以及用户取向等诸多因素。

其次,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应注意系统性与协同性。对生存环境有了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在管理过程与方法上就要注意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近年来,不少基层公共图书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场馆无原则的出租,有的导致读者使用空间无法保证,有的甚至严重损害了文化机构的形象和社会效益。

其三,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应具有时空理念。这一方面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时俱进,并时时考虑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关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和布局上,不仅要一如既往的关注服务与利用的高效便捷,也要争取和创造条件,使其在观赏性、舒适度上具有吸引力和魅力。台湾省北投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除了达成生态、节能、减费、健康的绿建筑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透过一连串的空间安排,追求人、空间、环境的共生共荣,不仅拥有图书馆对知识服务的功能,还在有限资源下提供更大弹性与更多的服务,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11〕。

其四,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兼顾信息用户“个体”和“种群”。根据《信息公开条例》和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既有文化传播的责任,也有直接联系街道社区、乡镇村庄,为用户提供其它信息的义务,这就要兼顾用户“个体”(单个读者)与特定用户 “种群”(如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处理好大众化、小众化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系〔12〕。

3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探讨

综上,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既要关注效益又要具有环境适应性,既要考虑时间因素又不能忽视空间因素,既要服务于“个体”又要兼顾“种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实际操作,有必要予以解构。本文将其分为目标性、可控性和适应性三类管理要素,以及业务、资产、物业和人力资源四个管理维度。具体管理模式构建如图。

3.1 生态管理要素

(1)目标性要素。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中最核心要素的是信息内容、信息载体、信息存取与信息用户,也是管理目标所在。即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信息内容的充裕有序、信息载体的长期保存、信息存取的安全便捷以及信息用户满意度最大化。

(2)可控性要素。基层公共图书馆实际是对采编典流、不动产、软硬件系统和用户信息四大要素进行管理,这是直接管理对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采编典流是对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精辟概括,也是目前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实际,网络环境下虽然作业形式上有所区别,其实质还是相同或相通的;不动产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得以开展的场所和空间,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质量,左右信息用户的情绪;信息化时代,软硬件系统既是管理工具,又是管理对象,在为图书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是各类麻烦的制造者;用户信息是管理和服务于信息用户的重要依据,具体包括用户需求偏好、用户信息能力、用户“种群”分析等诸多信息资料。

(3)适应性要素。处于生态管理最外围的是政策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而言,基本上无法对其进行改变和改造,但是需要对其进行认知和把握,以期做到“适者生存”、“有限互动”。

图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示意

3.2 生态管理维度

传统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仅仅着眼于业务和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物业和人力资源的关注不够。生态管理要求综合考虑、统筹协调各管理要素,这就有必要从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多个维度着手,形成合力。

(1)业务管理维度。一般认为,业务管理中心的任务就是维持采编典流等工作环节的正常运作,这些无疑是重要的,但生态管理要求作为“生态人”的图书馆,不能只关注机构自身,还要充分考虑信息用户等业务对象,这就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管理用户信息上下功夫,积极收集、主动挖掘信息服务相关的用户资料,为业务工作的改善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资产管理维度。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性,管理者的资产与产权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往往仅注意到信息载体等有形资产,忽视或漠视信息内容等无形资产。这要求一方面在培养资产意识和资产管理理念上多作努力,另一方面要设置公共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3)物业管理维度。出现了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社会化现象,如苏州图书馆把保安工作和卫生工作“外包”给相关的社会服务部门〔13〕。但作为资金并不充裕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就要综合考虑哪些物业管理工作可以社会化,其开销是不是财政拨款所能支持的。不仅要考虑服务场所的保安、保洁和美化等传统物业管理项目,还要根据本馆技术力量的实际,权衡软硬件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是否需要“外包”。

(4)人力资源管理维度。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14〕。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引进人才和保留人才,在引进人才时要特别考虑技术环境对基础公共图书馆当前乃至今后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宝就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要激发图书馆员对日常业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还要调动其挖掘用户信息和用户所需信息的兴趣与热情。

众所周知,四维结构图中的每两轴之间都是相互交汇、相互关联的,不同管理维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各管理要素,而管理要素对管理维度的抉择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反作用,图中的技术环境并不只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和物业管理,它对业务管理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业务管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技术的发展趋向,这正能如实反映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实际。

总的来说,生态管理模式体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多维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实际管理过程和生存环境中,各管理要素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变化的,其可控性和可控度是有限的,而生态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固有顺序和人为分割,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各管理维度的差别与界限,在加大管理难度的同时,增强了管理的可塑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基层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1.闵 卓.社会生态管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3-5

2.吴建中.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闹话题.图书馆杂志,2004(9):18~21

3.范并思.政府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图书与情报,2007(5):2-3

4.李慧敏.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图书与情报,2003(3):49-50

5.阮胜利,毛旭.解读政府提供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过程与内涵——兼谈与图书馆公共管理的区别.图书馆杂志,2007(4):10-13,17

6.企业大学网.什么是生态管理.〔2009-02-16〕.http://www.study365.cn/baike/13573.html

7.中国百科网.生态人.〔2009-02-19〕.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baike/jingji/2008/200803291258930.html

8.冯文龙.生态管理——21世纪管理新趋势.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2-23

9.潘祥武,张德贤,王 琪.生态管理:传统项目管理应对挑战的新选择.管理现代化,2002(5):17-20

10.李海婴,董岚.生态产业系统的管理理念剖析.生态经济,2006,(3)

11.郭英钊.迈向可持续——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时代建筑,2008(2):50-55

12.赵家文,王广宇.小众化理念在信息服务中的比较优势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8(12):49-51,55

13.裘式言.论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的发展内涵.当代图书馆,2004(2):9-12

14.贺文蕾.浅谈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45-47

猜你喜欢

理念图书馆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图书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走基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去图书馆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