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运动性胫骨骨膜炎诊治分析
2010-03-18杨鲲
杨 鲲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门诊部,广东广州510500)
运动性胫骨骨膜炎是胫骨骨膜的急性损伤性炎症[1],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近年来随着部队训练强度的增加,以及训练中防护准备的不足,此类损伤时有发生,在专项体能训练中更是屡见不鲜。一旦发生这种损伤,不仅影响官兵参与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严重时还直接影响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质量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军体院门诊部自2007年1月以来运用多种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疗效较为明显,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采集时间跨度为9个月,共32例均为我院在校学员,均为男性,年龄20~26岁;在校第一年学员21例,在校第二年学员11例;炎症部位为胫骨中下段前内侧;右侧18例,左侧14例。根据症状和体征,将损伤程度分为较轻、较重两类:较轻的18例,表现为触摸胫骨内侧中下段略感疼痛,运动时不明显,运动后疼痛,经休息后可减轻;较重的损伤14例,表现为运动时感觉疼痛,运动后加剧,触摸胫骨内侧中下段有明显压痛、肿胀,略有高突不平和硬结,做下蹲和起立动作时疼痛加剧;个别损伤较重者出现跛行,胫骨前区皮温升高,膝关节功能受限。(详见表1)
表1 32名学员胫骨骨膜炎情况的统计结果
1.2 诊断要点
发病时间多在三大步法训练或长跑进行5~10天之间。临床主要表现:小腿胫骨前区中段肿胀伴疼痛,皮肤一般无红、肿、热,小腿中段前内侧有隆起,局部压痛明显,负重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例伴有软组织肿胀。X线显示:轻症或者早期常无特异表现;晚期或重症者胫骨中下段前内侧处可见有骨膜增厚,密度均匀,骨皮质无破坏。
2 治疗措施
2.1 损伤早期
早期病例 (指出现症状48 h内)应及早消除病因,改变下肢运动项目,减少运动量。及时冰敷并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进程。
2.2 损伤中、后期
1)推拿疗法,先在局部 (患侧胫骨前区)涂擦按摩介质,先沿胫骨上端至踝部轻揉局部3 min,然后采用刮法 (用拇指指端或偏峰部刮压软组织的一种推拿手法)、掌推法、指压点按法。由胫骨上端至内踝部反复进行5 min左右。最后活动小腿上下的膝、踝关节。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2)电针合并拔罐疗法,推拿疗法结束后,在患侧小腿内缘寻找痛点,常规消毒后,电针针刺痛点,行针后留针20 min。取针后休息20 min然后拔上经消毒处理的火罐,留罐10 min后取罐。隔2~3日1次,3次为1疗程。推拿和电针、拔罐可以分时并行,推拿2 h后可行电针、拔罐治疗。
2.3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后的休息期,患肢局部制动,抬高,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疼痛较剧者可口服消炎痛止痛。
3 治疗效果
由于疼痛症状是疲劳性骨膜炎的主要症状,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价可以描述出本病的疗效,因此对患者的回访和问卷调查均以疼痛缓解程度为调查目标,此32例均严格按照疗程和上述措施治疗。经调查统计,18例轻症者其中16例经8天治疗后疼痛基本缓解,重新恢复训练,2例疼痛缓解50%以上。14例中重度损伤病例经15天治疗后11例疼痛基本缓解,3例缓解程度50%以上。平均疗程为12天,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4%。
4 讨论
部队训练多是较剧烈的运动,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例如:每天的5 km越野和三大步法训练(齐步、正步、跑步)。加之部分官兵的跑、跳等运动的姿势不正确,以及训练场地较硬等原因,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从胫骨体的解剖特点来看,过度疲劳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胫骨前内侧面与后肌肉隔之间,上起胫骨结节,下到内踝,没有肌肉保护[1]。运动时足用力后蹬,落地的脚掌沉重,小腿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腓肠肌反复牵扯,应力直接作用于胫骨,骨膜反复受到应力牵拉的刺激,骨膜发生层细胞活跃化,甚至胫骨骨膜及其血管出现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等骨膜改变,造成骨膜损伤[3]。早期冰敷和用弹力绷带裹扎损伤部位能在炎症急性期缓解炎性损伤的进展;推拿能消除疲劳,减少在训练时出现的劳损,防止乳酸在体内的堆积,改善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组织血肿;针灸能快速舒经通络,止痛化瘀,能放松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的腓肠肌;拔罐能疏通气血,改善劳损部位的气滞血结,有行血散瘀的功效。本文的结论是,对于运动所致的胫骨骨膜炎这种急性损伤性炎症,有针对性的早中晚期多方法复合治疗的疗效是显著而确定的。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76(第6版)
[2]牛泽亮,侯立军,马效萍.运动性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防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11
[3]陈亚春,王宪利,粱平.新兵训练伤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35例治疗体会 [J].武警医学,200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