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下)

2010-09-17■陈

党史文苑 2010年9期
关键词:谈判代表金日成战俘

■陈 昊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下)

■陈 昊

战俘问题

朝鲜战争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都俘虏了一些战俘。但从数量上来说,美韩方面俘虏的战俘多,中朝方面俘虏的战俘少。中朝方面谈判代表最初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了,认为战俘问题已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按相关规定办就是了。但周恩来却从一开始就认为美国会就此做文章,因而预先规定了谈判战俘问题的方案。1951年9月, “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周恩来曾专门召见代表团团长、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研究战俘交换问题。周恩来建议俘虏中的 “外俘”由志愿军负责, “伪俘”由人民军负责。所谓 “外俘”是指美、英等外国军队的被俘人员, “伪俘”是指南朝鲜军的被俘人员。周恩来指示杜平回朝鲜后将上述建议同金日成商量。金日成得知周恩来的方案后,表示赞同周恩来的建议,让杜平与朝方负责战俘工作的张平山具体研究拿出办法。

果然,美国开始在战俘问题上做文章了。10月29日,杜鲁门明确表示不赞成全部交换战俘,除非能以此换取中朝方面的重要妥协,而这些妥协靠其他方法是得不到的。

12月11日下午,双方开始谈判战俘问题。中朝方代表是李相朝和柴成文,美韩方代表是美国海军少将李比和陆军上校希克曼。谈判是在一顶绿色帐篷内进行的。时值隆冬,尽管帐篷内炉火正旺,但仍寒意袭人。刚开始,双方代表虽紧崩着脸,但碰面后还能相互点点头,随着舌战的加剧,这仅有的一点礼仪也消失了,代之以相互的攻击和指责。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朝鲜人民军最高统率金日成在前线

在战俘问题谈判中,中朝方面掌握的原则是:不急于说出双方被俘人员的数字,着重确定遣返战俘的原则、时间和手续, “反对敌人所提一对一换俘的原则而坚持我们有多少送多少即全部遣返的原则”。按此原则,会谈一开始,中朝方代表即提出停战以后迅速释放与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但美韩方拒绝先讨论这种原则问题,坚持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先交换有关战俘数字等材料,否则就拒绝讨论遣返战俘问题。这样,会谈就陷入了僵局。

还是美韩方面沉不住气了。16日,他们先让步了,表示放弃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而只谈交换战俘材料,并说材料一经交换即进入遣返原则的讨论。中方代表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毛泽东。17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你们既已掌握了准备交换的全部外俘和伪俘的名单,同意你们在17日下午会议中答应对方先行交换俘虏材料,并就材料的编制交换意见,以便18日正式交换全部材料。”金日成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于是,中朝方谈判代表在会谈时表示同意美韩方意见。12月18日,双方交换战俘名单。美韩方向中朝方交来一份132474人的战俘名单,中朝方向对方交出了一份11511人的名单。

看了名单后,双方代表都不满意。中朝方代表指出,对方交来的战俘名单只是用英文字母拼写的姓名和战俘番号,均没有中文和朝文姓名,更没有部队编号、职务、衔级,根本无法核对。而且交来的132474人的战俘名单,比对方所称战俘总数少1456人,比对方红十字委员会宣布并转交中朝方的战俘名单少44205人。中朝方代表质问对方: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列入移交名单?美韩方对名单不满意的理由是:美军 “失踪”12000多人,中朝方提出的美军战俘只有3000多人。美方据此向中朝方提出质询,要求中朝方面对1058名非朝鲜籍战俘做出交代;要求中朝方面对所提供的韩军战俘数字与韩国 “官方档案中列为在战争中失踪的数字”不符给予 “完全适当而满意的答复”。

其实,美韩方面这是故意刁难。中朝方自然予以驳斥,并在驳斥中说明:726人在由前线送回战俘营途中由于飞机或炮火轰炸死亡,或在战俘营因病死亡,或在转运途中逃亡。另有332人正在清查中,希望对方提出名单来源。同时谴责对方没有任何权利以失踪数字为依据提出战俘数字的要求,强调释放战俘是我方一贯的政策,我方目前收容的战俘数字小于我方曾经俘获的你方人员的数字,这是很自然的。中朝方站在理上,美韩方代表无话可说,不得不同意讨论遣返战俘的原则。

关于遣返战俘原则,中朝方早就主张按照 《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遣返的原则,有多少就交换多少,坚持全部交换,而美韩方不同意这一原则。1952年1月2日,他们拿出一个解决战俘问题的6点方案。这个方案的基本原则是 “一对一”的交换。如果一方交换完了,战俘名额不够时,就用 “平民”顶替,再不够就让这些无人交换的战俘宣誓 “我以后不再参加战争”,然后假释,让他们在对方的严密控制下 “愿意到哪就到哪”。美韩方称这种方法为 “自愿遣返”。中朝方认为,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想扣留中朝方面十余万被俘人员,当然不能同意。

为打破僵局,3月27日,中朝方提出了一个关于遣返战俘的谅解方案:双方所收容的非朝鲜籍的战俘及原籍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应全部遣返,原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如本人愿意返回家乡,恢复和平生活,可不予遣返。这个谅解其实是一个让步。但美韩方却自认为他们在战场上还有优势,手中战俘也多,傲慢得很。他们不同意中朝方的建议,而于4月1日另外提出方案:每方所收容的一切战俘及被挽留平民,在1950年6月25日居住于收容一方地区者,除愿留原居住地者外,应予遣返;其他战俘,除不以强力即不愿遣返者,予以释放并使其定居于所选定之地点外应予遣返。遣返数字大约7万。

在谈判的同时,美韩方面还对战俘采取了虐待政策。他们用毒打、虐杀等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刺字、写血书、打手印,表示 “不愿遣返”。国民党特工还策动、布置扣留大批志愿军战俘的计划。志愿军战俘对此进行了坚决反抗,引起了战俘营内的冲突,后来竟酿成美军开枪甚至动用坦克和空降兵屠杀战俘的严重事件。

谈判桌上的斗争仍在继续,而美国方面却发生了人事变化。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担任驻欧洲盟军司令,他在朝鲜的职位由克拉克担任。乔埃也离开了板门店的谈判桌,接替他的是哈里逊。

人民群众支持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

哈里逊对战俘谈判方案做了一些调整:在军事上继续对中朝两国施加压力,而在表面上则做一点让步。7月1日,哈里逊表示愿意 “诚意地觅求停战,以终止朝鲜流血”,同时承认解决战俘遣返问题的方案 “必须是一个在合理的程度上适合双方要求的解决方案”。对哈里逊的表态,中朝方在重申了全部遣返战俘的立场以后,也表示在遣返战俘的人数上可以作些让步。7月13日,美韩方提出要先遣返83000名战俘,其中志愿军6400人。

得到这一消息后,李克农立即向毛泽东、金日成和彭德怀报告说: “这个总数比我们的估计高,离我们9万上下的底盘不远。很显然对方在会内不会再和我们在数字上讨价还价,因此继续争取数字已无意义。我们经过初步考虑,觉得必须走下一步:或者就83000数字和对方达成协议,不再进行非军事区共同访问;或者形式上不接受83000。”第二天,李克农又报告说: “我们继续研究了83000的对策……对方答应遣返人民军76000,大体上人民军中好的分子皆已回来,不回来的可能大部分是那些敌人在仁川登陆后新参军的人。至于志愿军方面国民党特务是做了长期的工作的,这是对方扣留的重点。因此,我们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即一方面12000对83000成交停战,另一方面则建议将未被遣返的59000交停委会或政治会议继续讨论解决。估计对方一般地是不愿意背上这个包袱的。”

由于谈判不能达成协议,美国飞机对朝鲜方面进行狂轰滥炸,朝鲜方面有些受不了了,心情比较急。金日成就想接受这个提议,他于14日致电毛泽东,建议接受美国人的提议,尽快就停战问题达成协议。

毛泽东不仅关注谈判桌上的斗争,更从整体上看这场不同寻常的斗争。经过思索,他觉得敌人有新的阴谋,于是请周恩来继续了解情况。当周恩来得知中朝方代表团倾向于接受对方提出的遣返战俘数字及构成后,立即打电话给代表团:对方这个方案,我方绝对不能接受。15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并李克农:经我们两天考虑后认为,在敌人目前军事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敌人这一挑拨性、引诱性的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对我极为不利。考虑到苏联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苏联与朝鲜方面的关系,毛泽东决定把中方意见通报斯大林。他在致斯大林的电报中说:美方提出83000人的遣返数字,其中遣返朝鲜人民军76600人,占应被遣返人数的68%,中国志愿军6400人,占应被遣返人数的32%。“两者比例极不相称。敌人企图以此来挑拨朝中人民的战斗团结。”斯大林第二天复电毛泽东: “你们在和平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同一天,金日成也来电表示,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毛泽东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

谈判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到8月份,其他一些问题都达成了协议,只有战俘问题没有结果。10月8日,宣布无限期休会,谈判濒临破裂。

抗美援朝期间,毛泽东和到中国访问的金日成在天安门城楼上

双方的妥协

朝鲜战争打了两年,美国政府觉得这场战争不符合自己的战略重点,美国人民也厌恶这场战争。美国政客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952年总统选举时打出了结束战争的招牌。参选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演说中表示:“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亲自去朝鲜,判断那个国家的情况,并设法结束这场战争。”不久,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第34届美国总统。在还未入主白宫时,艾森豪威尔便于12月2日由布莱德雷等人陪同,对朝鲜作了为期3天的访问,再度重申了尽快解决朝鲜问题的决心。美国政府还决定通过一定的让步来解决战俘问题,以在结束战争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时,国际红十字会的一项提议,给了他们重提战俘问题的机会。12月13日,国际红十字会发出倡议,提议朝鲜战争双方在达成交换战俘协议以前,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先行交换伤病战俘。美国方面经过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出恢复谈判的信号。1953年2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联军领导人,提出了与国际红十字会相同的建议。

收到克拉克的信后,中、朝、苏3国领导人进行了沟通。此时,斯大林已经逝世,苏联最高决策机构在朝鲜问题上,妥协倾向占了上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苏共中央提出了一份立即在朝鲜停战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朝鲜战争拖延至今,给苏联以及中朝两国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立即停止这场战争的时候了。莫洛托夫的提议迅速得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的同意。根据这一文件起草的苏联政府致毛泽东、金日成的信提出:继续执行迄今为止推行的路线 “是不正确的”,从中国、朝鲜和苏联3国的利益出发,应当在停止战争方面表现出一种 “主动精神”,而主动精神的关键是表现在战俘谈判的让步上。据此,苏联方面提议:立即由金日成、彭德怀就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2月22日发出的关于交换伤病战俘问题的呼吁做出积极的回应;并由周恩来、金日成分别发表声明,说明积极解决战俘问题,保证朝鲜停战和缔结和约的时机已经到来。

苏联政府态度的变化影响到了中朝态度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经与金日成商议后,中朝方决定响应克拉克的建议。3月28日,志愿军谈判代表将金日成、彭德怀致克拉克的信交给美韩方面谈判代表,信中写道:“你方既然表示准备对双方收容下的伤病战俘实施日内瓦公约的规定,我方为表示同一愿望起见,完全同意你方所提出的关于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建议。我们认为,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问题的合理解决,应当使之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使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得以实现。因此,我方建议:双方谈判代表应即恢复在板门店的谈判,我方联络官并准备与你方联络官进行会晤,以商定恢复谈判的日期。”

克拉克接信后,立即表示愿意恢复谈判。双方都有此意,加上此前的原则大体已定,使恢复的谈判很顺利。4月11日,双方先就交换伤病战俘达成协议。4月20日,伤病战俘遣返工作在板门店开始,到5月3日结束。中朝方遣返美方伤病战俘684人,美韩方遣返中朝方伤病战俘6670人。

有了好的开始,下边的工作也顺利了许多,但工作的进行也要先有上层的推动。毛泽东显然看到了这一点。还是在双方进行伤病战俘的交换进行谈判的3月30日,周恩来就发表声明指出,为尽早实现停战,中朝政府共同研究后一致建议: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第二天,金日成发表声明支持周恩来的新建议。随后,莫洛托夫发表声明支持周恩来和金日成的主张。同时,在第七届联大政治委员会上,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表声明: “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崇高举动”, “热烈支持关于恢复朝鲜谈判,以达成交换伤病战俘和解决全部战俘问题的协议,并从而解决朝鲜停战和缔结停战协定问题的建议”。

中朝两国政府的行动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4月18日,七届联大通过决议: “希望病伤战俘的交换迅速完成,并希望在板门店的进一步谈判导致在朝鲜早日实现停战,以符合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这个决议无疑对美韩方形成了压力。美国方面决定走到谈判桌上来,但他们并不想马上让步,这样,4月26日恢复的停战谈判就不能不发生争论了。经过几天的争论,美韩方也没有新的主张。5月7日,中朝方首先做出让步,在提出的新的8点建议中采纳了美方的主张,提议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继续留在原拘留地,交由双方同意建立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管。这个建议立即被记者在世界各大媒体上广泛宣传,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欢迎,连美国的老盟友英国都表示:中朝方面的这个方案是一个 “新的和平希望”。但美韩方面还想在战场上再讨一点便宜,一直拖着。中朝最高领导人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命令部队在战场上坚决反击。经过谈判桌上和战场上的反复交锋,美韩方彻底认识到他们再也讨不到便宜了,才不得不罢手。5月25日,美方谈判代表表示:基本接受中朝方面的建议。

李承晚横生枝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战俘问题谈判有了积极成果时,李承晚却横生枝节,制造起矛盾来。

本来,李承晚就是美国政府扶持上台的,是个傀儡式的人物。美国一开始还对李承晚政府表示一点尊重,谈判之前都与韩国政府反复商量。但韩国代表对美国方面的意见提出的疑问很多,却拿不出办法,往往最后还是照美国人的意见办。后来,美国代表就不耐烦了,遇事不再与韩国商量,而是由美国单独做出决定后,在谈判开始之前几分钟才同韩国领导人 “会商”,实际上只是告诉他们一声。时间一长,李承晚不高兴了。李承晚看出美国人要从朝鲜战场脱身的意图,担心美国 “出卖”韩国利益,他指示韩方谈判代表要想方设法早些得知美国有关谈判的决定。李承晚越是想了解,美国方面越是不告诉他们。5月16日,美方建议休会3天,后又延续5天。这期间,美军代表飞赴东京,韩军代表崔德新为探得有关情况,也找借口一起飞往东京。在东京,他与美国代表密切联系,经常探问美国的谈判方案的决定,可是美国代表一丝口风也不露。直到5月24日晨崔德新随美国代表返回汶山时,他对有关谈判的新决定仍一无所知,于是只得去询问克拉克。克拉克马上要与李承晚会谈了,却仍然告诉崔德新: “现在尚无法奉告。”到汶山后,克拉克借口时间问题将同李承晚的会谈推迟至25日上午10时。25日,哈里逊也把应在早晨8时举行的例行参谋会议推迟至9时45分开始。而美国的新方案在11时的板门店谈判会上就要宣布。

韩方谈判代表把所经历的情况告诉李承晚时,李承晚内心十分恼怒。25日上午10时,克拉克与李承晚会谈,在还离谈判会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才把美国方面要在板门店谈判中代表美韩方面宣布的决定告诉李承晚。李承晚勃然大怒,他说:“你们可以撤走所有的联合国部队,撤走所有经济援助。我们将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求任何人为我们打仗。我们可能一开始就犯了错误,依赖外交来援助我们。很抱歉,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的合作。”他警告克拉克说,一个不规定朝鲜统一的停战 “是我的政府所不能接受的”。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李承晚在会谈之后立即找美国驻韩军队最高将领,要求他布置所谓的 “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一起,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抗议,李承晚令其谈判代表退出了谈判会议。直至朝鲜停战实现,李承晚政府的谈判代表再没有出席谈判。 “四方谈判”实际上变成了 “三方谈判”。

板门店停战协议换文

美国知道李承晚的地位是靠战争支撑的,但美国不能因为李承晚而陷入战争的泥潭。于是,美国人不理会李承晚的态度。他们不参加谈判,美国人就单独参加。中朝方也知道美国有决定权,也就接受了美国人单独谈判的现实。6月8日,美方与中朝方代表团在板门店正式签订关于遣返战俘的协议,同时签订了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的文件。长期阻碍朝鲜停战谈判进行的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解决,美国的脱身政策可以实现了,而中朝方面也达到了预期目的,板门店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正在双方准备签字事宜时,李承晚再次出来捣乱了。他让下属发表声明,反对这个协议,自己也多次出面声言: “将继续单独战斗,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不能接受如同对韩国宣告死刑的停战协定”。他还决定,由韩方单独搞所谓的 “释放战俘”,实际上是假释放后让战俘参加他们的军队。6月7日,李承晚下令韩方谈判代表崔德新、内务部长陈宪植和宪兵总司令元容德具体研究实施这种策略的步骤,并决定由元容德专责办理。正当6月17日板门店谈判校正军事分界线的工作全部完成,准备于第二天由双方司令官签字停战时,李承晚急忙下令于17日午夜 “释放战俘”。这引起了谈判双方的注意。双方中止签字,都在观察。到19日,韩方将拘留在大邱、光州、论山、马山、峰山等战俘营人民军被俘人员27000余人全部“释放”,被 “释放”的还有数十名志愿军被俘人员。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说,这些人将被编入韩国武装部队中去。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李承晚的这一行动遭到全世界的谴责,使美国很被动。美国方面决定在向中朝方面作出 “解释”的同时向李承晚施压。艾森豪威尔给李承晚发出一份急电。在电报中他告诫李承晚: “要是你坚持目前的行动方针,就无法使联合国军司令部继续同你一致行动,除非你准备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指挥,处理并结束目前的敌对行动,否则就将另行安排。因此,联合国军总司令已授权将根据你的决定而相应采取必要的步骤。”不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给李承晚发出一封措辞更为激烈的信,并通知他,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罗伯逊将亲自前来与他商谈有关问题。

最后的打击

李承晚单方面处理战俘的事件传到北京,毛泽东十分愤怒,当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团: “鉴于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金日成的赞同。第二天,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克拉克,严厉要求立即追回全部被李承晚强迫扣留的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金、彭在信中还质问对方: “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的政府和军队?如果不能,那末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则停战协定在南朝鲜的实施有何保障?”中朝方谈判代表按照中朝最高领导人的意见,于6月20提出谈判休会,直到美方做出保证再重开谈判。

就在这一天,已经到达平壤的彭德怀认真研究了朝鲜战争的全局,特别是研究了美国的政策、李承晚的态度、谈判与打仗的关系,决定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在中止谈判时,应予李承晚军队以沉重打击。他于26日晚间致电毛泽东,提出了这一建议,还具体提出要再歼灭南朝鲜军1.5万人。毛泽东复电,基本同意彭德怀的意见,指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做出决定,再歼灭万余南朝鲜军极为必要。

彭德怀就在朝鲜前线对打击李承晚军队的战役进行布置,志愿军司令部针对李承晚军队,调动重兵,准备从6月25日起,在宽达200余公里的正面开始此次作战,重创李承晚军队主力,特别是重创其主力第二军和首都师。这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

7月13日黄昏,志愿军司令部一声令下,万门大炮一齐开火,短时间内即摧毁了李承晚军队的炮兵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发起冲锋,一个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南朝鲜4个师防守的正面25公里的阵地,打到14日黄昏,拉平了金城以南战线,向南最远推进9.5公里,重创南朝鲜军队。韩军主力第二军损失7300人,其首都师也遭到致命打击。接着,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以强大炮火和不断的攻势持续予敌以打击。李承晚军队招架不住,只能依靠美国军队的支持。但美国军队自顾不暇,加上对李承晚的做法不满,作战也不积极,这就使美韩方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始终掌握着战争全局。他知道,从总体上讲,朝鲜战局已定,即在三八线一带停战;李承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出来捣乱,有必要给予打击,其根本目的还是要促成谈判,金城战役具有 “惩罚性质”。因此,毛泽东指示,在金城战役准备及进行的同时,要与美国方面保持接触,以非正式方式继续谈判。

通过金城战役,美国政府认识到朝中方面在战场上已有了绝对的主动权,在谈判中是不会让步的,如果不就此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话,美国就会长期陷入朝鲜战争,这将严重损害美国的全球政治利益。但是,他们还不能抛弃李承晚。保留李承晚及其军事实力,可以抗拒中朝军队,也能够为美国挽回面子。他们制定了一个既要停战又要支持李承晚的 “两全之策”,一方面派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到汉城同李承晚谈判,再次实行安抚;另一方面在板门店向中朝方做出保证。罗伯逊与李承晚谈判后,李承晚并不放心,因为罗伯逊只是一个助理国务卿。不得已,艾森豪威尔只能亲自出面了,他在6月27日致李承晚的一份私人电报中答应说:不愿遣返的朝鲜战俘将被转移至非军事区;美国不能够单方面为政治会议规定一个时间限制,但是如果在90天之中一事无成的话,美国将会 “考虑”退出的问题;美国将给予李承晚所要求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美国将愿意谈判一项双边防备条约。李承晚接到电报后,明白自己的政治利益已经得到了,韩国仍然可以存在,便召见罗伯逊,向他表示: “总统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罗伯逊也对李承晚的不信任给予了回敬,要求他以书面形式表示自己的态度。李承晚惹不起罗伯逊,于7月9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罗伯逊: “虽然我不能签订停战协定,但是我们不会阻挠它,只要根据该协定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不损害我们民族的生存。我将尽力在通过政治途径和平实现我们民族统一中全心全意的予以合作。”

划上了休止符

李承晚的态度终于明确了。6月29日,克拉克致电金日成、彭德怀,承认李承晚 “释放战俘” “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并保证 “联合国军与利害相关的各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以取得大韩民国政府的合作”。但是,他也透露了美国要在南朝鲜保留军队以支持南朝鲜政府的决定: “遇有必要之处,联合国军将尽其所能建立军事上的防御措施,以保证停战条款将被遵守。”

对于朝鲜战争之后的朝鲜半岛军事格局,毛泽东和金日成早有所料。就在三八线一带停战,划定军事分界线,已经达到了打击美国、维护远东和平的目的。就此停战,正当其时。因此,毛泽东同意恢复谈判。7月7日,金日成、彭德怀复函克拉克,同意双方代表团定期会晤。7月10日,休会20天后双方代表团大会在板门店复会。

中朝方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在谈判桌上的气也壮,中朝方谈判代表在恢复谈判一开始就向美国方面提出,美国方面必须就焦点停战问题做出具体保证。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这个意见,又不甘心,便一点一点地后退。从7月11日至16日,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在谈判中陆续向中朝方做出了9项保证,其中包括:保证韩国政府 “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条款的实施”;“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如果韩国军队在停战后破坏停战协定,采取侵略行动,而朝中方面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卫停战时,联合国军仍保持停战状态,不给韩国以任何支持,包括不给予装备和供应上的支持;等等。

中朝方谈判代表把美国方面陆续做出保证的情况及时报告给毛泽东、金日成。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此与美国签订停战协议。7月19日,中朝方代表团将美方的上述保证公诸于世,同时表示,尽管美方对部分问题的保证尚不能令中朝方面满意,但鉴于美方已做出了这些保证,中朝方面仍然愿意尽快讨论停战协定签字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中朝方提出,按原来讲的分界线划分并不合理,还要进行具体修订,同时提出了对中朝方十分有利的方案。在战场上的优势,使中朝方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提议也极具分量。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中朝方的提议。双方派出军事地理专家到现场再次校正军事分界线,并于7月22日确定了最后军事分界线,制成图本呈报双方谈判代表。24日,双方谈判代表经过审议后,予以核准。双方决定:27日在板门店举行停战签字仪式。

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中朝方谈判代表在协定上签字后,把文本送到志愿军司令部和人民军司令部签字,再分别送到彭德怀和金日成手上签字。美国方面的谈判代表签字后,最后送到了克拉克手上。同日,金日成、彭德怀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 “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就此结束。○

题图 朝鲜人民军最高统帅金日成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猜你喜欢

谈判代表金日成战俘
气候谈判代表加时谈判达成协议使《巴黎协定》保持生机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握吗?
那些年,中朝领导人频繁互访
金日成死亡内幕:第一架抢救飞机撞在山上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亚投行6月底前签署章程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