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的健康状况分析
2010-03-06孙丹利陆志玲胡承裕屠加加
孙丹利 陆志玲 胡承裕 屠加加
口服避孕药(OC)因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等特点,被我国广大育龄妇女选择使用,目前杭州市仍有相当数量的妇女以长期服用 OC作为避孕方法。其避孕有效率高,并能减少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房良性肿瘤以及异位妊娠、盆腔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但也存在增加体重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了解在本市育龄妇女人群中 OC使用现状和她们的健康状况,课题组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了定性和定量方法,从已完成的定性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妇女主观对OC有很好的可接受性,对副作用也有较好的耐受性[1],本文为定量研究结果。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杭州市所属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余杭和萧山 2个区中 5个乡镇,使用 OC避孕 1年以上的妇女进行调查。使用 OC的种类主要是 1号片(复方炔诺酮片)、2号片(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短效 18甲片(复方炔诺孕酮片)和三相片(复方左炔诺酮三相片)。从 1 245例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 262例进行定量调查(观察组)。在进行调查的乡(镇)随机抽取使用宫内节育器(IUD,不含甾体激素及其它活性成分)妇女 337例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妇科检查、妇科 B超、巴氏涂片、乳腺红外线检查以及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指标等血液生化检查。在本调查中定义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为异常高血压(1mmHg=0.133kPa)。血液生化指标 ALT/AST>40U/L、TC>6.5mmol/L、TG>1.8mmol/L、HDL<1.05mmol/L和 LDL>3.12mmol/L定义为异常。分析两组对象各项体检和生化指标差异、各指标异常发生率差异以及年龄、体重指数(BMI)和 OC/IUD累积使用时间等因素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计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均值方差检验用于组间均值分析,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用于两组事件发生频率的比较,协方差和偏相关分析用于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评价。
结 果
一、一般人口学特征
观察组对象的年龄和 BMI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在控制年龄因素后,两组 BMI值无差别(F=0.010,P=0.315),60%以上的观察组对象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水平,而对照组约为 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7,P<0.01)。其他特征如职业分布、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妊娠史(如孕 /产次和上次妊娠结果)等方面两组无差异。
表1 两组对象基本情况(±s)
表1 两组对象基本情况(±s)
内 容 观察组对照组 F P年龄(岁) 39.08±5.31 42.73±4.89 74.37 0.000身高(cm) 157.99±5.07 157.23±5.48 3.006 0.080体重(kg) 55.91±7.61 57.30±8.46 4.436 0.036 BMI(kg/m2) 22.39±2.80 23.16±3.11 10.186 0.001累积使用周期 141.82±76.65 132.63±76.45 2.123 0.146月经周期(d) 29.85±5.31 29.53±4.84 0.578 0.447经期(d) 5.45±1.73 4.69±1.41 32.67 0.000
二、血压和影响因素
从表 2可见,两组对象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血压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 11.15%和 14.23%,对照组分别为 5.97%和 8.49%,组间存在差异(收缩压 Z=0.654,P=0.022;舒张压 Z=0.661,P=0.048)。进行年龄分组后(分为≤35岁组、36~40岁组、41~45岁组和≥46岁组)行两组平行分析结果显示,在 >40岁组别,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 41~45岁两组的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P=0.017)。在对两组各年龄组中出现异常高血压对象的血压均值进行比较后显示,≤35岁组和 36~40岁组无差别存在,41~45岁组和≥46岁组间的舒张压则有统计学差异(t=2.300,P=0.029和 t=2.152,P=0.032)。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对象的年龄、BMI和 OC累积使用周期等因素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0.005)。但在剔除年龄和 BMI因素后分析显示,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和 P值分别为 0.123/0.049和 0.129/0.038,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和 P值分别为 0.047/0.399和 0.070/0.203,提示观察组 OC累积使用时间与血压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2 两组对象的血压和生化指标检查结果(±s)
表2 两组对象的血压和生化指标检查结果(±s)
检查项目 观察组对照组 F P收缩压(mmHg) 110.52±14.88 113.70±17.23 5.831 0.016舒张压(mmHg) 72.92±9.89 76.00±10.94 12.955 0.000 ALT(U/L) 25.73±20.42 25.71±12.90 0.000 0.988 AST(U/L) 30.27±16.08 29.22±13.07 0.726 0.395 TC(mmol/L) 4.41±0.92 4.69±0.97 11.793 0.001 TG(mmol/L) 1.22±0.83 1.35±0.92 3.308 0.069 HDL-c(mmol/L)1.51±0.33 1.50±0.39 0.124 0.725 LDL-c(mmol/L)2.43±0.70 2.51±0.65 0.775 0.195 HDL/TC 0.36±0.11 0.33±0.10 8.811 0.003 HDL/TG 1.69±1.01 1.50±1.00 5.460 0.020 HDL/LDL 0.68±0.26 0.64±0.26 2.650 0.104
三、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响因素
从表 2可见,观察组 TC平均值高于对照组,HDL/TC和 HDL/TG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 7.01%和 7.55%、AST为13.39%和 12.69%,TC为 1.97%和 1.21%,TG为15.35%和 17.22%,LDL为 13.78和 12.08%,HDL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为 5.12%和 4.23%。两组之间异常生化指标的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0~0.831)。控制年龄和 BMI后,观察组 OC使用周期与 TC、HDL/TC和 HDL/TG无相关关系(P=0.120~0.658)。
四、妇科和 B超检查
从表 3可见,妇科和 B超检查显示子宫异常发生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 χ2=4.757,P=0.029和 χ2=4.733,P=0.030。妇科检查以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卵巢/附件囊肿和宫颈纳氏囊肿为多见,发生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20.70%和11.76%、4.30%和 4.64%、2.73%和 0.93%、2.34%和 0.62%。B超检查也显示子宫肌瘤发生频率观察组为 57.45%,对照组为 46.07%。而两组之间各项宫颈和子宫附件检查结果及宫颈细胞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
五、乳腺红外线检查
乳腺红外线检查观察组有 17.7%结果异常,对照组为 2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P=0.006)。
表 3 两组对象妇科、乳腺检查和 B超检查结果[n(%)]
讨 论
OC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OC对健康的影响除了初期的胃肠道反应和少数人出现月经改变外,还表现在一些人的体重增加、头痛、血压升高以及其它如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栓塞、性欲和精神改变等[2]。德国 Du等[3]也观察了 1 862名妇女在 1984~1999年间使用 OC后的健康情况,相对未使用 OC的同龄妇女,OC组妇女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满意,但有轻度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呈临床显著性差异。杭州市虽然 OC的使用并不广泛,而且近年来使用人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妇女以 OC作为避孕方法,她们大多数服用第一、二代 OC,其中相当数量的妇女使用时间长达 15年以上,她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是本研究主要调查内容之一。体检结果表明,长期使用 OC妇女的一般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与使用 IUD的妇女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升高,出现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较高,舒张压异常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40岁年龄组中。虽然统计结果显示 OC累积使用周期因素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相关系数均 <0.5),仍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与国内有关 OC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4~8]基本相符。曾在泰国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也显示,控制年龄因素后,使用 OC的妇女有舒张压明显升高的变化,在控制社会因素后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OC对 BMI和血压有显著的影响[9]。这提示对于长期使用 OC的妇女,随着年龄和 OC使用时间的增长,应密切注意其血压的改变。
本调查服用 OC对象血脂指标中 TC和 TG均值高于使用 IUD妇女,使得 HDL/TC和 HDL/TG明显低于使用 IUD者。两组之间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值的发生频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在控制年龄和 BMI影响因素后,OC累积使用周期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血脂指标之间也无明显相关关系存在,所以认为两组生化指标的差别可能是由于两组年龄和 BMI差异引起的,但由于观察组中 TC和 TG的均值较高,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作用的 LDL均值也较高,而有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代谢并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 HDL与 IUD组接近,使得 OC组的 HDL/TC、HDL/TG和 HDL/LDL比值较低,而这三项比值的低下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不利因素,因此对 OC组妇女来说不利影响因素可能相对更明显些。这也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3,5,10~12]相符。
对两组对象进行妇科检查发现,均以子宫肌瘤病变为主,且观察组的发生频率较对照组高。虽然子宫肌瘤与雌激素关系密切,但由于本调查为一横断面研究,随机化程度不很高,尚不能对这一异常变化与妇女服用 OC的关系下明确结论。
本调查虽然受研究设计、样本量和随机化程度的限制,但数据的分析结果仍给予我们一些提示:长期服用复方 OC的妇女,似乎存在升高血压和血脂趋势,加大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子宫肌瘤的高发也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建议对服用 OC时间较长的妇女,应密切注意其血压、血脂和生殖系统变化,根据身体变化状况及时正确选择、停用或更换适宜的避孕措施。
1 胡承欲,陆志玲,屠加加,等.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需求的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12):726~728.
2 杜明昆.口服避孕药常见副反应.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5(6):320~323.
3 Du Y,Melchert HU,Schafer-Korting M.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in Germany:prevalence,determinantsand use-associated health correlates.Results of National Health Surveys from 1984 to 1999.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7,134(1):57~66.
4 陈超波.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高血压杂志,2002,10(3):214~216.
5 李瑛,顾晓萍,杨明明,等.口服避孕药与妇女高血脂和高血压的关系.中华流行病杂志,1995,16(5):285~288.
6 赵传富,张显灵,刘惠,等.1180例育龄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影响.中原医刊,2007,34(20):85~86.
7 李瑛,岳惠,孙志明,等.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与妇女高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7(12):536~540.
8 陈诚,李瑛,陈峰.口服避孕药和妇女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19):13~16.
9 Muravama N,Matsunaga A,Tangbanluekal L,et al.Effects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on body mass index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female villagers in north-east Thailand.J Biosoc Sci,2003,35(2):243~261.
10 陈静琴,丁福荣,陈华,等.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血脂变化的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18~619.
11 吴玉璘,陈瑛,孙志明,等.长期服用复方 18-甲基炔诺酮对脂代谢的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4):219~220,222.
12 Berenson AB,Rahman M,Wilkinson G.Effect of injectable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on serum lipids.Obstet Gynecol,2009,114(4):78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