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局部治疗单纯性VVC疗效观察
2010-02-21赵安珍李道莲
赵安珍,姚 亮,李道莲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3; 2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州坝中心医院)
目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常用抗真菌药物特别是唑类耐药率增长迅速[1],治疗难度增加。2009年 11月 ~2010年4月,我们对53例单纯性VVC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阴道置药治疗,与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置药治疗的 53例进行比较,探讨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门诊治疗的VVC患者106例,年龄22~46(35.3±2.3)岁;既往有VVC史者 21例。根据中华妇产科学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订的VVC诊治规范,均符合单纯VVC诊断[2]。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3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10mg每晚睡前置阴道后穹窿处、1次/d、连续6 d;对照组予以硝酸咪康唑栓(达克宁)1粒(含硝酸咪康唑400 mg)每晚睡前置阴道后穹窿处、1次/d、连续 6 d。治疗期间嘱患者禁止性生活,不同时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阴道内药物及口服抗真菌药物。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停药后4~7 d(第1次)、1个月时(第2次)复诊,分别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2]、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及不良反应评估。疗效判定: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计算评分变化率[(用药前评分-用药后评分)/用药前评分×100%]。评分变化率≥75%为治愈,50%~74%为显效,<50%为无效。分别计算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第 1次复诊无效的患者改用其他方案治疗,不计入第 2次复诊病例总数。真菌学检查:阴道分泌物真菌镜检转阴为治愈,未转阴为无效,第 1次复查转阴而第 2次复诊又转阳者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资料分析用χ2检验和 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第 1次复诊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第 2次复诊时,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均 >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真菌学疗效比较 第 1次复诊,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阳性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 88.2% (45/51)、84.3%(43/51),两组比较,P>0.05;第2次复诊,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复发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8.9%、11.6%(5/43),两组比较,P均>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有轻度阴道烧灼、刺痛等局部不适,观察组 2例,对照组9例(P<0.05)。
3 讨论
目前,VVC多采用阴道内置药治疗,虽药名繁多,但其成分均为唑类或多烯类抗真菌药[3]。前者可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抑制真菌细胞膜类固醇——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导致其死亡;后者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相结合,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真菌死亡[4]。
根据我们观察,依据其说明书采用唑类栓剂治疗VVC(疗程3 d)后效果不佳、易复发,可能与真菌耐药有关[1]。两性霉素 B属于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口服吸收少且不稳定,静脉给药肾毒性大,阴道黏膜分布很少。两性霉素 B阴道泡腾片阴道内置药局部可迅速形成有效药物浓度,阴道黏膜吸收极少,全身不良反应很小。
根据本观察结果我们认为,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阴道内置药治疗单纯性VVC疗效好、安全。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2-1358.
[2]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30-431.
[3]陶忠华.国外治疗念珠菌阴道炎外用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2):110-112.
[4]董进臣,高洁,吴素芬.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治疗阴道真菌感染的药学综述[J].抗感染药学,2008,5(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