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2010-02-18张春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
关键词:瞳孔脑脊液颅脑

张春红

(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启东 22624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损伤,其发生率为30%~50%[1]。在交通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就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治愈率。本文对我科2008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女16例,男34例。其中严重脑挫伤并脑内血肿28例,广泛脑挫伤并硬膜下血肿1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并硬膜外、硬膜下血肿19例。

1.2 病情观察

1.2.1 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方法来评判患者的意识情况。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变化或排除是否使用过镇静剂;如深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出现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发射,提示病情好转。

1.2.2 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窗户,是诊断脑疝的依据。当患者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组织受压或脑疝的可能;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发射消失,眼球固定并伴有深昏迷是病危的前兆,应积极抢救。

1.2.3 生命体征 给患者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中如血压进行性上升、脉压升高、脉搏变慢而有力、呼吸变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如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枕骨骨折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高热或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中枢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的可能。

1.3 护理

1.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由于呕吐,口鼻腔分泌物,无法吸痰,舌根后坠等均是造成呼吸不畅的原因,易加重脑水肿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呕吐物,解除舌根后坠。对深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以及痰液黏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对呼吸微弱、潮气量不足者应及早使用呼吸机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并定时作血气分析。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做好以下几点护理:①气管切开后要注意呼吸情况及气管切口有无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切口敷料干燥,防止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水渗湿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③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交叉感染。动作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连续吸痰不超过3 min,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观察记录痰的颜色、性质和量。④每日雾化吸入2~4次,定时予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天使用生理盐水200~400 ml。⑤病室清洁、安静、舒适,定时开窗和空气消毒,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60%~70%。

1.3.2 脑脊液漏的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外耳道填塞、禁止外耳道和鼻腔冲洗及滴入药物,不擤鼻涕、不剧烈咳嗽,取头高患侧卧位。应在外耳道放一干净棉球吸附流出的脑脊液,并常更换,配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3 高热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后,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水肿。因此,有效地降低体温,可减轻脑的耗氧量、代谢率和脑水肿,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而感染所致的高热一般来得较迟,主要靠抗生素辅以物理降温。

1.3.4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放置1~2根引流管,引流渗血、渗液,防止继发性血肿形成,降低颅内压。要妥善固定颅腔引流管及引流袋,班班交接引流管的外露长度,防止滑脱或被患者躁动时抓落。脑室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 cm[2]。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在无菌操作下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需要搬动患者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拔管后要观察伤口处是否有脑脊液漏出、敷料是否潮湿,潮湿的敷料应及时更换,防止颅内感染。

1.3.5 一般护理 ①体位:重度深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分泌物排出,除休克和脊髓损伤外,颅脑损伤术后血压正常的情况下都应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②饮食:颅脑损伤患者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为减轻脑水肿,伤后24 h内禁食3~4 d仍昏迷者予鼻饲。③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完整、舌苔情况以及有无口臭。④预防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叩背。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导尿管护理,每日用0.05%碘伏会阴消毒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⑤皮肤护理:给予气垫床使用,每2小时翻身1次,每日擦浴1次。大小便或汗多者及时更换浸湿衣物,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3]。用约束带患者要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应适宜,以防勒伤皮肤,交接班记录皮肤情况[4-5]。

1.3.6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都属突发事件,无论对患者本人或家属而言都是毫无心理准备的,因此,对神志清楚、意识恢复的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6],是临床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恰当的解释安慰工作,把温暖献给患者,真正做到热情、周到、耐心、诚恳,使患者和家属信任我们,从而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使抢救、治疗、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2 结果

手术治疗32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5例。

3 讨论

总之,做好病情观察及各项护理,有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1]徐伟,季耀东.5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3):183-184.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4]顾沛.外科护理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5]陈靖,杨瑞兰.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99-100.

[6]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猜你喜欢

瞳孔脑脊液颅脑
“天眼”的“瞳孔保健师”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瞳孔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