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马铃薯栽培》实训中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2010-02-18彭永贤
彭永贤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高职《马铃薯栽培》实训中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彭永贤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主要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文章借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理念,在《马铃薯栽培》课程中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改进实训方法的途径,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马铃薯栽培;实训教学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实训教学是学生认识行业岗位,掌握岗位技能、技巧的起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习、就业、创业的重要中间环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实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办学水平的高低。
马铃薯是一种喜凉作物,贵州省毕节地区气候温凉,特别适宜马铃薯种植,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480万亩以上,产量达594万吨以上。2009年,毕节地委、行署把马铃薯种植列为全区“五个一百万亩”工程之一,并在全区规划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早熟蔬菜薯生产基地,逐渐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加)、供、销产业链条。马铃薯作物种植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因此,在高职涉农专业中,我院把《马铃薯栽培》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来开设。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起源和类型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在德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并进行全面应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开创了一个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新天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原来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记忆,即脑、心、手并用,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性、创新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头脑风暴”教学法;(2)张贴板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角色扮演教学法;(5)项目教学法;(6)引导课文教学法;(7)模拟教学法。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马铃薯栽培》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一)《马铃薯栽培》课程指导思想
以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为出发点,本着培养学生适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针对现有教材以概念、规律、特征、特性为线索介绍知识的体系现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采取以实训贯穿于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知识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学习和认识过程。同时实训教学的安排尽量围绕工作过程的导向来开展,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比例,突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着培养学生适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培养适应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经营人才。
(三)《马铃薯栽培》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共安排28学时:(1)理论教学:马铃薯生产概况(2学时);马铃薯生物学特征特性(6学时);马铃薯脱毒技术介绍(4学时);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2学时)。(2)实训教学:马铃薯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 (6学时);马铃薯脱毒技术(4学时);脱毒种薯生产技术(2学时);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基地调查(2学时)。
(四)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方式,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马铃薯栽培》这门课程中,把整个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全部列为实践教学内容,并增加马铃薯脱毒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产业化基地发展调查等内容。
实训教学模块及单项技能划分 实训教学模块可分为:(1)马铃薯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考核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试验规范性五种技能)。(2)马铃薯脱毒技术(考核仪器消毒、培养基配制、接种三种技能)。(3)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考核试管苗移栽、扦插、苗床管理三种技能)。 (4)马铃薯产业化基地调查(考核调查报告的综合性情况)。
借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头脑风暴”教学法:把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让学生思考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计各小组的栽培方案。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点评,对小组拟定的方案进行修改。(2)案例教学法:把近年我区马铃薯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各类案例编写成册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提出综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3)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由教师设定试验项目,并按教师的事先要求,要求学生设计试验方案,学生可借助查阅资料、教材和参考书等,写出设计方案,最后由教师修订。
实训教学组织实施 按马铃薯生长季节性的特点,把实践教学设计的模块分阶段进行实施,把实践教学的上课时间与马铃薯生长所处各发育阶段结合起来,有时采用调课方式来调整,或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完成,尽量做到实践教学三结合:(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践中去认识。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再从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中去找答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深刻,知识掌握更牢固。 (2)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学生掌握生产技术,确保简单的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3)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从目前广大农村缺乏农技推广人员的现状出发,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生产技术、掌握生产试验的技能和技巧,适应广大农村缺乏农技人员的现状,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的特点。
1.马铃薯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以我院2亩试验地为实训基地,进行马铃薯常规栽培与聚垄地膜覆盖栽培作对比试验,以马铃薯田间常规管理与摘蕾技术和施用多效唑技术作对比试验(品种选用米拉)。先把学生设计方案时划分的小组与试验对应组合,由学生自行设计栽培方案,并按生产试验的标准进行播种,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田间管理,关键技能考核可在田间现场进行,最后根据产量结果、试验要求写出试验报告。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采用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方式,学生还掌握了简单的生产示范试验知识和技能。
2.马铃薯脱毒技术。鉴于我院不具备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实训条件,借助相邻的农科所马铃薯脱毒中心来完成,采用调课的方式,把学生事先分成3~5人为一组,参与消毒、培养基配置和接种等过程操作,采用边操作边进行技能考核的办法进行考核评分。
3.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借助农科所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试管苗移栽、扦插、施肥、苗床管理及收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区脱毒种薯的生产现状和效率。
4.马铃薯产业化基地调查。让学生到马铃薯产业基地调查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写出考察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写出的实习报告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分,选出3~5份调查报告在学生中评讲,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五)课程考试考核体系设置
按高职教育课程安排的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应达到1∶1的比例。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我们设置了平时上课到课率占10%、期末理论考试占40%、马铃薯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模块占20%、马铃薯脱毒技术模块占10%、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模块占10%、马铃薯产业化基地调查模块占10%的考核考试指标体系。
通过对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考试指标体系的改革,学生克服了学习中“厌农”情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笔者对2007级和2008级设施农业专业两个班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最近连续两年学生补考率低于5%,学生上课到课率明显提高。当然,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效果都不是绝对的,主要决定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还与课程的特点、特色及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进取。
[1]高芳.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2]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8,(26).
[3]陈勇兵,王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J].职业教育研究,2008,(26).
[4]郭智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G712
A
1672-5727(2010)10-0107-02
彭永贤(1966—),硕士研究生学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研究方向为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