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0-02-18李书林
李书林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书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做法试作阐述。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笔者在教学《琥珀》一课时,采用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出现一块透明的琥珀,然后问:“你认识这块透明的东西吗?它里面的两个小东西又是什么呢?怎么会好好地躺在里面呢?同学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例如看图学文《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供给不了小葫芦,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景象,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
3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如《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笔者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笔者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笔者充分肯定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学生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4 运用多媒体加强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海滨小城》这一课,笔者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多媒体对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开发的潜力也是无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不断更新,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河渠校区)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