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助力校本课程开发

2010-02-18李秀亭纪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载体群体

李秀亭 纪平

让信息技术助力校本课程开发

李秀亭 纪平

国家规定课程由于其长期性,不能及时动态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校本课程应运而生,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其渗透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不仅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更能够为校本课程后期的规范应用和不断完善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和保障。

1 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校本课程,单从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所谓校本,既是基于学校,也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是指要由学校的各个群体来共同探讨、分析,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在学校中有效实施;为了学校,是指校本的提出是以改进学校实践为指向,从而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课程的开发,使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参与课程的决策,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同时兼顾课程的校本性。校本课程开发有四个基本步骤。

2.1 深入的研究性分析 主要是指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深入的研究性工作,做足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2 具体而鲜明的确定目标 在充分论证校本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准确的校本课程价值定位目标,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有的放矢。

2.3 积极合理的组织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开展一系列活动,最终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4 科学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指通过校本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价值做出准确的显现与解释。

3 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满足所有参与者对课程的需要,因而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还举步维艰。校本课程涉及大量的教育物资和人员,无论是开发的前期论证,还是后期的组织实施,都需要相应的经费做基础,还需要各种图书资料、设备的支持。农村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完成低成本、高收益的课程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工作,如何高效地完成也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4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深入校本开发过程

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并充分考虑校本开发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解决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开辟探究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快捷平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通信手段,服务渗透于校本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充分拓展了校本课程的时空范围,提升了校本课程的整体水平。

4.1 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无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显然仅靠传统的资料获取途径如书本、报刊、各类馆藏等,必定无法满足需要,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互联网资源以及各种电子信息资源库凭借其丰富、高效的特性,必将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知识源泉。现代与传统获取手段的有机结合,足以满足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大知识量。同时,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更是信息技术大显神威的过程,各种快捷智能的分析整理软件,兢兢业业地服务于整个过程,大大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效率。

4.2 具体过程的探讨与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群体间进行大量的论证和分析讨论,参与其中的各个群体需要随时交换信息,相互沟通。但由于时空限制,师生、生生面对面的交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信息技术很大的优越性在于畅通的网络手段,网络提供了各种操作方便的交流工具,如E-mail、BBS、Blog、即时通讯工具、网上调查等,可使信息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做到及时、准确。同时,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交流的氛围是平等的,群体间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充分地交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问题,更好地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4.3 成果的反馈展示与共享 在校本课程开发后期阶段,信息技术为各种成果的展示与反馈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时,可将研究成果以电子论文并配合各种动态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做到明了准确;还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呈现丰富多彩的效果;也可以个人网页的方式发布于互联网中,方便地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还可实施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发展。4.4 校本课程呈现的载体 信息技术将成为校本课程体系呈现的载体,校本课程由于是一线师生群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因而需要一个不断修改、完善、丰富的过程。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载体也是一个动态生成且能不断补充变化的新型载体,而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可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技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校本课程体系呈现的不二选择。

5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各级各类学校也深感校本课程开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校本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是实践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想。信息技术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二者本质上就有很多共同点。加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科研手段,更应该深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和先进的呈现 载体,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0.169

猜你喜欢

校本载体群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