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0-02-18孙芳玲黄月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7期
关键词:双下肢栓塞肢体

孙芳玲,黄月梅

(安徽省淮南市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淮南 232001)

由于患者高龄、卧床、感染、高热等原因,极易引起下肢动脉栓塞,一旦发生动脉栓塞,病情发展迅速,血栓很快堵塞血管,导致肢体或重要脏器急性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我科于2009年8月收治1例脑栓塞并发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87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不能言语3 h入院,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查体欠合作,四肢均能抬举。入院诊断:脑梗死、冠心病、房颤、肺部感染等。入院后第3天,患者持续高热,反复大汗,出现双下肢触碰疼痛,皮肤温度下降,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初步考虑“动脉栓塞症。”医嘱:急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请心外科会诊,建议溶栓治疗,暂无取栓指征。但因患者高龄,有脑栓塞,出血风险大,建议抗凝治疗,即加用低分子肝素钠针抗凝治疗。

1.2 护理方法[2-4]

通过对此患者的护理和观察体会到,对高龄、卧床、冠心病、房颤患者应做到如下护理:

1.2.1 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1.2.1.1 尽早发现血栓形成的先兆症状 由于患者因脑血管疾病致肢体偏瘫,被动卧床,加之高热出汗,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患者又有心房纤颤病史,因此并发血栓、栓塞的几率很高,而且来势凶猛。若患者出现烦躁、肢体疼痛、皮肤温度下降等症状,应警惕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建议医生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1.2.1.2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若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同时多用热水泡脚(水温不超过40℃),以促进血液循环。卧床患者要适当被动锻炼,按摩患者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可使肢体疼痛减轻,肢体应保持功能位,足跟保持垂直。

1.2.1.3 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鼓励患者多饮水,尤其对高热、大量出汗者,血液黏滞度高,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每日饮水量应达3 000~4 000 ml,积极治疗原发病[5],预防心房栓子脱落。

1.2.1.4 避免血管损伤,减少动脉穿刺 临床上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深静脉及股动脉穿刺,以避免血管损伤导致的局部血栓形成。

1.2.2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观察

1.2.2.1 监测肢体疼痛的动态变化 动脉栓塞早期,由于肢体缺血缺氧,主要表现为疼痛,患者烦躁,肢体触碰疼痛,应认真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游走方向。

1.2.2.2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及温度,皮肤温度反应血运情况肢体血栓形成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逐渐由暖变冷,肤色呈现苍白,进一步出现厥冷,皮肤可出现青紫花斑,此时应采取保暖措施,但不宜用冷敷或热敷,因为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肢体血液供应,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加快而缺氧加剧,热力还可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烧灼性疼痛,使之与栓塞症状混淆[6]。如皮肤温度由冷转暖,提示血管栓塞改善。

2 结果

患者双下肢皮肤有青紫,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端冰冷,患者持续高热,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患者最终死亡。

3 讨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可以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对于长期卧床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的几率很大,尤其对于高龄患者风险更大。早期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行走无力或间歇性跛行。因此,临床上对于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要加强观察、精心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23-926.

[2]张岳,李红,王烨.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溶栓再通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85-86l.

[3]杨继红,汪洋玉.1例高龄下肢动脉栓塞致干性坏疽患者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20-121.

[4]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34-336.

[5]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

[6]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1,28(2):55.

猜你喜欢

双下肢栓塞肢体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