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球管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0-02-18金春芳
金春芳
(江苏省张家港中心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胸腔闭式引流是指将特殊硅胶管或外科胸腔引流管插入胸腔,从而将胸腔内的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排出,达到治疗气胸、脓胸或血胸的一种治疗方法[1]。而负压吸引可加快术侧肺的复张和胸腔内积液或积气排出,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002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对60例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采用硅胶负压球引流替代传统的水封瓶引流,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82岁;其中,肺癌根治术20例,食管癌根治术25例,脓胸清除术2例,开放性气胸3例,自发性气胸9例,肺破裂修补术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单向阀门硅胶闭式负压引流球,其容积为100 ml,最大负压10.5 kPa,内置3根筋条的扁圆引流管部分长约25 cm,带有多个侧孔,宽约0.8 cm,一般开胸手术在术侧腋中线第7、8肋间作2个小孔,分别放置2根闭式引流管,食管癌的放于食管床及肋膈角区,肺叶切除的分别放于胸顶和肋膈角区,自发性气胸引流管修剪后放置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内排气后,关闭胸腔,捏瘪负压球使其处于负压状态。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1.3.1.1 术前心理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其相关知识,讲明传统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和负压引流球管的差别,着重讲明硅胶负压引流球管的优点,使之了解此治疗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告之术后如出现心悸、胸闷、气急等不适需立即告诉医生,取得患者的配合。
1.3.1.2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述引流球管的注意事项,说明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释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不适的原因,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1.3.1.3 术后体位 由于本引流装置简单,只要放于身体一侧,不会引起牵拉造成不适,不必在意引流球管所处的位置而影响躯体的活动。患者在全身麻醉清醒后可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也减轻,有利于肺的呼吸顺畅;并能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使疼痛减轻[2];同时由于重力作用,有利于引流彻底。
1.3.1.4 维持呼吸功能 术后第1天晨协助患者坐起,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排出气管深部的痰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祛痰药以及超声雾化或氧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促使其排出;以后每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或扶坐、叩背、鼓励咳嗽,作深呼吸运动以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2 负压球管引流的护理
1.3.2.1 引流液倾倒操作方法 摆好患者体位后暴露切口及引流管部位;常规铺好无菌治疗巾,将引流管及引流球放置于治疗巾上;一手拿起引流球,开口部位朝上,安尔碘消毒盖口部位,另一手打开活塞,将引流液倒入有刻度的收集瓶内;再次消毒开口部位及活塞;充分捏瘪引流球同时盖好活塞使之处于负压状态;操作过程当中随时注意防止引流液外漏污染床单衣物等。
1.3.2.2 观察并准确记录胸腔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一般胸外科手术后胸腔内创面渗血可持续一定时间,但多在术后24~36 h内逐渐减少至停止。早期引流液呈血性,以后逐渐变淡转为淡黄色,引流液量也逐渐减少。在护理观察中,如发现胸腔引流量>150 ml/h,并且血色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即胸腔引流量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均说明患者胸腔内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有血凝块形成,应立即汇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2.3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球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引流球接口部位是否有血凝块堵住,用生理盐水从头部进行冲洗,绝大多数不影响使用,对于极少部分无法再通的或者漏气的可以更换负压球,引流管内如有堵塞也可以进行冲洗;检查引流管是否被身体压迫或打折而引起引流不畅;如发现有浑浊的液体或者多次挤压负压球后仍不能处于负压状态或者引流口处有渗液,立刻报告医生,是否有吻合口漏或者支气管漏等异常情况。引流液每日少于15 ml,结合胸片就可以拨管,气胸持续引流72 h,如果不漏气,可以拔管。
1.3.2.4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路的密闭负压状态 术后24 h内渗液较多,需要多次挤压排放负压球内气体或者液体,以保持负压状态,并能保证引流管通畅;通常24 h以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呈黄色血清样,常规每4小时左右挤压排放一次;如果为气胸患者,通常是0.5 h以后就可以排空胸腔内积气,以后只要使之处于负压状态即可。保证负压吸引的有效性,避免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例气胸患者持续引流出大量的气体,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经捏紧引流口皮肤后气体溢出减少,重新将引流口伤口处缝合固定,避免了漏气现象。
1.3.2.5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每次倾倒引流液或排除积气时都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3];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若有异常,报告医生后协助处理。
2 结果
本组60例中,56例经3~15 d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后,气胸、脓胸及液胸消失,肺复张后出院,无一例因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抽液;2例左上肺肺大泡破裂患者,经3 d的负压吸引,确认没有积气,不漏气后拔管,6 d后再次出现气胸,再次置管排气仍然有效,5 d后拔管,随访36个月未再次出现气胸;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拔管后再次置管,漏气,到外院改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后治愈。
3 讨论
外科引流的方式主要有主动引流和被动引流。在胸部引流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属于被动引流,由于引流管较粗,质地较硬,稍微活动后,胸管压迫肋间神经引起患者疼痛以及胸管戳挤肺脏引起严重不适,使患者难于有效咳嗽,术后排痰不利,肺部并发症较多[4]。
传统的闭式水封瓶引流,可影响呼吸及咳嗽,引起胸腔内液体或者气体排出不通畅,造成胸腔内积液或者积气,需要反复穿刺抽液抽气,甚至重新放置引流管,增加患者的痛苦;由于引流管路长,水封瓶相对较重,要求低于胸腔出口平面60 cm[5],不方便患者的早日下床活动;没有防逆流装置,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引流液或者气体回流到胸腔;并且每次更换引流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负压引流装置采用的硅胶管与橡胶管、乳胶管相比,对组织刺激性最小,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又因为其质地较软、不易变形等优点,所以引起组织粘连及引流口感染的机会少[6]。本引流装置简单,有利于患者咳嗽咳痰;不必在意其所处位置,有利于床上翻身活动;硅胶负压球时刻处于负压状态,能达到有效引流的目的,做到引流彻底;引流球接口处的单向阀门,在排放时不使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也不会引起引流液逆流,护理简便,方便患者的早日活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任光国,周允中.胸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
[2]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6-397.
[4]姚祖仁,章臣楠,陆晨希.经胸食管手术中以负压引流球管替代传统胸腔闭式引流[J].江苏医药,1999,25(9):701.
[5]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40.
[6]曹金铎.外科引流的生物学基础和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