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诊断价值

2010-02-18王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肿块

金 艳,赵 庆,王红梅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MRI、CT室,河南焦作 454001)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在国外其发病率居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则居眼内肿瘤第二位,约占眼部肿瘤的1.47%[1]。此肿瘤恶性程度高,易通过血液循环转移,易致失明和死亡。临床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为2.7%~39.7%[2],而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重要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和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9月~2009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7~53岁,平均38.3岁;单眼发病。患者常主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色觉改变、持续性远视屈光度数增加等[3]。

1.2 检查方法

用GE螺旋CT对5例患者行常规轴位扫描,有3例加做冠状位扫描。5例均行平扫再加增强扫描。轴位扫描以听眶下线为基线从眶下缘扫至眶上缘,层厚2 mm,层间距2 mm。冠状位以听眦线的垂直线为基线从眶前缘扫描至眶尖。5例患者中4例同时行MRI检查,应用Philips 0.23开放型磁共振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2 结果

2.1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表现

2例表现为眼球玻璃体内球形、半球形块影,3例表现为眼环后部梭形隆起或局限性增厚。4例密度较均匀,1例密度欠均匀。平扫密度接近眼环或稍高。增强扫描示4例呈中等度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

2.2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MRI表现

T1WI呈高信号;2例T2WI呈较均匀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信号。

3 讨论

3.1 分型

按照1980年的分类标准[4],在光学显微镜下按照细胞类型将脉络膜黑色素瘤分为梭形细胞型(又分A、B两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以及其他型(如坏死型、气球样细胞型等)等4型。按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分为后部肿瘤(赤道部后)、前部肿瘤(赤道部前但不累及睫状体)、睫状体脉络膜肿瘤(赤道部前累及睫状体)。如果肿瘤累及视神经则归为旁神经肿瘤[5]。

3.2 CT表现

早期平扫仅表现为眼环局限性增厚,当肿瘤突入玻璃体腔后,则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半球形或球形肿块[6]。肿瘤较大时,外形不规则,可占据整个玻璃体腔。黑色素瘤是富血管肿瘤,CT增强扫描肿瘤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肿瘤扩散到巩膜外或视神经时,则可见相应部位肿块。若继发视网膜脱离,则可见视网膜脱离征象,表现为肿块的一侧或两侧周边区半月形、无强化的高密度影(本组5例未见此征象)。

3.3 MRI表现

由于肿瘤内的黑色素具有顺磁特性,缩短了T1、T2弛豫时间。在MRI上呈特征性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不均匀信号,当瘤体内合并出血坏死时,信号显示不均匀(本组1例信号显示不均匀)。黑色素瘤常引起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球内梭形或新月形异常信号,与肿块相比信号增高,系由于视网膜脱离时的积液内蛋白成分较多所致。肿瘤侵入巩膜后,表现为低信号,眼环内出现高信号影,与肿块相连,在T1WI容易显示。无色素黑色素瘤T1、T2像均呈中等信号。

3.4 不同方法的诊断作用

CT及MRI可描述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初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但对肿瘤起源于视网膜或脉络膜诊断价值有限。在显示钙化方面,CT最具优势。脉络膜肿瘤一般无钙化表现,而脉络膜骨瘤和视网膜细胞瘤多显示有骨化、钙化。所以当需要与有钙化表现的肿瘤鉴别时,CT扫描是最佳选择。MRI是目前显示有色素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最具组织学特征的检查手段,本组3例行MRI检查,2例呈特征性短T1短T2表现,藉此可获得正确的影像学诊断,但对于无色素的黑色素瘤,定性较为困难。综合多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

[1]郑建中.眼科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4.

[2]Bloom PA,Ferris JD,Laidlaw DAH,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verse appearances of uveal malignant melanomas[J].Arch Ophthalmol,1992,110(8):1105-1111.

[3]吴晋辉,仲刚,柳林,等.脉络膜黑色素瘤2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81.

[4]王凤华,李彬.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1,25(6):372-377.

[5]梁建宏,易长贤,Schilling H,等.脉络膜黑色素瘤中Ki-67的表达和肿瘤主要组织病理特性的关系[J].眼科学报,2001,17(2):114-117.

[6]陈慧琴.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诊断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2):176.

猜你喜欢

脉络膜黑色素瘤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