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02-18孙海辉乔智红王家强邱书珺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鼻咽癌淋巴结

孙海辉,顾 倩,乔智红,王家强,邱书珺

(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上海 201103)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放疗前如何准确检出NPC侵犯的范围,进行正确的临床TNM分期;放疗中如何监测临床治疗效果;放疗后判断有无病灶残留或复发和转移,进行临床的再分期,对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MRI、B超等主要显示解剖结构,反映形态学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8F-FDGPET/CT通过PET和CT同机图像融合,提供了准确的解剖结构图像与功能代谢图像,极大地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为探讨18F-FDGPET/CT在NPC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我诊疗中心收治25例NPC放疗患者的18F-FDGPET/CT的显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5月~2009年5月我诊疗中心收治的25例NPC放疗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8~72岁,平均51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NPC。转移诊断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经B超、CT、MRI和骨扫描显像影像学检查并经临床随访而确诊。其中,低分化鳞癌18例,未分化癌7例。

1.2 方法

1.2.1 仪器及显像剂 PET/CT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Discover ST PET/CT;PET探测器为24环BGO晶体,横断层中心分辨率为4.8 mm,轴向分辨率为4.0 mm;CT为四排螺旋CT。显像剂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由复旦大学华山医院PET中心和上海科兴公司提供,放射化学纯度>95%。

1.2.2 患者准备 患者空腹4~6 h,确定血糖<5.8 mmol/L后,静脉注射18F-FDG,剂量为0.12 mCi/kg,注射后休息45~60 min,排尿后行全身PET/CT检查,期间嘱患者饮500~1500 ml纯净水。

1.2.3 显像方法 先行螺旋CT扫描,扫描电压140 kV,电流200 mA,范围从颅顶至股骨上段,再进行PET发射扫描,采用2D模式,每个床位采集3 min,共采集5~7个床位,采集结束后将数据传至Xeleris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和图像重建,分别得到全身冠状、矢状、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1.2.4 图像分析 图像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PET/CT中心专职医师阅片,PET/CT结果以同层PET图像上异常放射性浓聚SUV值>2.5定为阳性。CT结果以出现软组织增厚、肿块、淋巴结直径≥10 mm(咽后≥5 mm)为阳性。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以诊断是否符合病理组织学和随访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首次分期和再分期

首次分期中,25例患者治疗前,PET/CT发现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常规CT未发现,调高原来TNM分期6例;排除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CT显示假阳性),调低原来TNM分期1例;改变治疗方案3例。治疗后对25例患者进行PET/CT复查再分期,PET/CT发现6例局部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常规CT未发现,调高TNM分期6例,改变治疗方案12例。

2.2 放疗计划

25 例患者放疗前后进行PET/CT检查,与常规CT比较,21 例肿瘤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 GTV)发生改变,其中,8 例(38.0%)患者的GTV得到缩小,13例(61.9%)患者的GTV得到了扩大。

2.3 监测疗效

25 例患者放疗后进行PET/CT检查,6例发生局部复发,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治疗。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了局部淋巴结扫除,2例肝转移和2例骨转移进行了放、化疗。

3 讨论

首次分期是指NPC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前所做的临床分期,再分期是指经过治疗后短时间内所做的重新分期评估。治疗前准确分期对于NPC治疗方案的选择很重要。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MRI在准确检测淋巴结与远处转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治疗后引起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更加影响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的评估。由于18F-FDGPET/CT对肿瘤细胞糖代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代谢信息,从而可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1]。Chang等[2]应用18F-FDGPET/CT检查91例NPC患者,改变了11例患者的分期,其中,10例是常规检查没有发现而PET发现远处转移。PET/CT对鼻咽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4.4%、95.4%、96.0%和94.0%,高于CT的准确性[3]。本组研究的病例中,首次分期中,应用18F-FDGPET/CT检查与常规CT比较,调高TNM分期 6例(24%),调低 TNM分期 1例(4%),改变治疗方案3例;再次分期中,调高TNM分期6例(24%),改变治疗方案12例。

NPC治疗手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实施放射治疗时,无论治疗目的如何,根治性治疗还是姑息性治疗,无论用什么样的照射技术,靶区边界定义的准确性与否对于肿瘤治疗成败是至关重要的。GTV对应肿瘤细胞最集中的部分,即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确定GTV的重要性在于这部分区域必须接受适当的剂量,才能达到根治方案最终目的-肿瘤局部控制;GTV还用来判断并记录肿瘤治疗疗效。目前,NPC勾画的基础依然是CT、MRI,随着18F-FDG PET/CT的临床应用逐步开展,PET/CT能更好地检测肿瘤,利用PET/CT勾画GTV更精确[4-5],更符合放疗的需要。Zheng等[6]对29例复发NPC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应用PET/CT后有24例(82.8%)GTV缩小,5例(17.2%)GTV扩大,且扩大的GTV并不完全包含原GTV,有9例患者的GTV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本组研究病例中,应用18F-FDGPET/CT检查后,8例(38%)患者GTV得到缩小,13例(61%)患者GTV得到扩大。

放射治疗后如何准确和及时地判断治疗效果,对后续治疗的方案制订至关重要[7-8]。以前对于肿瘤的放疗评估一致基于影像学上肿瘤大小的变化或临床症状的改变,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在肿瘤大小改变以前就会引起肿瘤生理和生化改变。因此,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MR等,对疗效的评估不够及时和准确。18F-FDGPET/CT中PET可以检测到肿瘤葡萄糖水平降低,并且与肿瘤组织学改变和疗效呈相关性,早期即可探测到治疗效果[9]。本组研究病例中,6例局部复发进行进一步治疗,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局部扫除,2例肝转移和2例骨转移进行了化疗,全部病例达到及时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18F-FDGPET/CT在NPC放射治疗中,可以使NPC的首次分期和再次分期更精确,对于NPC疗效监测更加准确和及时,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随着18F-FDGPET/CT在NPC放疗中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广大患者受益。

[1]周克,骆建华,陈志明,等.18F-FDGPET/CT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9,24(6):1490-1492.

[2]Chang JT,Chan CS,Yen TC,et al.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aging by(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2(2):501-507.

[3]Chen YK,Su CT,Ding HJ,et al.Clinical usefulness of fused PET/CT compared with PET alone or CT alon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J].Anticancer Res,2006,26(2B):1471-1477.

[4]DaiseneJF,DaprezT,WeynandB,et al.Tumor volumein pharyngo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omparison at CT,MR Imaging and FDGPET andvalidationwithsurgicalspecimen[J].Radiology,2004,233(1):93-100.

[5]杨红茹,王仁生,韦波.不同影像检查在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2):194-197.

[6]Zheng XK,Chen LH,Wang QS,et al.Influence of[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on salvage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 for locally persist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5(4):1020-1025.

[7]王希龙.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81-82.

[8]苏沛珠,黄泳.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0-52.

[9]Young H,Baum R,Cremerius U,et al.Measurement of clinical and su bclinical tumour response using[18F]-flurodeoxyglucose and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reviewand EORTCrecommendation[J].EurJCancer,1999,35(13):1773-1782.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鼻咽癌淋巴结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