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激趣六法
2010-02-18王静慧
王静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索然无味之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1 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使其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并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教师通过有目的的一系列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
2 安排竞赛
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争胜心和荣辱感,喜欢参加一些带有刺激性和对抗性的活动,喜欢表现自己。而体育的各种竞赛活动和方法都具备竞争向上、激烈对抗的特点。面对共同的目标,竞赛的双方都力图取得比他人更优异的成绩来满足求胜心理,能表现出精力集中、兴奋性强、产生愉快的奋争情绪。这种现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和激发内驱力,对于体育技能的形成和发挥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要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今天,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敢于竞争、为集体为个人争光的优良作风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安排必要的竞赛活动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良好品质。需要指出的是,在组织安排竞赛活动时要注意在技术水平、人员条件等方面不要悬殊太大,否则会失去竞争的兴趣。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
4 创造良好环境
大凡艺术表演十分注重场景布置和道具的运用,这无疑会增加演出的气氛和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运动场就是舞台,教师就是导演。当学生步入运动的“舞台”中,看到跑道平坦干净,线条画得清晰夺目,器械摆放规格新颖,活动场所安排井然有序等,必能引起跃跃欲试的反射。环境刺激运动欲,较好地影响他们的心理,为“演员”的技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恰当地使用一些挂图、标志物、声像等“道具”,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同时,上课的几个班分布在运动场的各个地方,进行相同或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练习气氛热烈高涨,对相邻的班都是一种良好影响。学生在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下进行锻炼,就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进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课堂的设计工作,做好场地器械的安排与分配运用。
5 肯定成绩,提升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6 不过多限制课堂行为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这是任何专业都不能比拟的。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强烈的体育感受本身就是他们热爱体育、积极从事锻炼的动机。在运动场上活跃的气氛、个人特长的充分施展、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的交流、相互间的鼓励和帮助等,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迸发,能起到积极作用。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倾向、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虽然有一定差异,可他们对体育的志趣与认识已趋稳定、专一发展;如果还是采用老一套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法,不许学生越雷池一步,就难以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欲望,也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固然重要,但更应该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寓知识学习在趣味之中,寓运动锻炼在欢笑之中,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使他们感到上体育课心情舒畅,来到运动场有种满足感。这样,体育就会产生趣味,学生就会热爱体育,并自觉地去接受指导和参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