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径通“幽” 风光无限——关于《望月》导入的点滴思考

2010-02-18陆荷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背诗望月课题

陆荷芳

(常州市武进焦溪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新课的导入,老师们可说是费尽了心思,都想将“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整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导入,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一起来品析一下《望月》一课的导入。

导入预设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

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

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

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这是于永正老师《望月》的导入。这段导入的特点是: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悠扬的音乐,没有生动的图片,只用一句话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语言简明扼要,朴素实在。②重视写字,抓紧基础。于老师的写字教学可说是随机随时,这里结合课题的书写,指导学生注意“望”的第三笔,扎实有效。③关注学情,激励为先。读题后,于老师马上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当知道学生都已读了多遍课文后,马上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读预习的积极性。

[思考:因为于老师是名师,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点神秘,一点向往。因此,学生未进课堂,已然产生了学习的激情。可是,如果是在平常的教学之中,如果每天面对的是熟悉的老师,如果每节课都是如此导入的话,是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入预设二

课前创设情境: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坐正,轻轻地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内心一定要平静,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音乐起)夜幕降下来了,晚风吹在脸上暖暖的。这时候,月亮从东方慢慢地、慢慢地升起来了。我抬头仰望,好圆好亮的月啊!我情不自禁地向前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了。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大地完全笼罩在一片朦胧而又圣洁的月光中。突然,一缕清凉的风送来,我蓦地被惊醒。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听着老师的描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揭题导入

听了同学们课前的描述,老师感觉到,月亮已经走进了我们心里。让我们沐浴着月光,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美美地读课题!

这段导入来源于网络。这段导入的特点是:①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课前,老师借助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宁静悠远的学习情境,将孩子带入那茫茫月夜,入境,入情,师生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②立足双基,培养能力。在老师营造的情境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思考:①教师的语言过于冗长,开头显得不够简洁。②仅凭音乐与老师的描述,学生的想象缺少基点,(不知老师播放的是哪首曲子,就五年级学生来讲,对音乐的领悟可能还是比较模糊的)对月亮的描述是否会过于苍白?]

因此,如果采用情境导入法,是否可以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伴着音乐播放一组月亮图片,让学生赏图想象,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得到观察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果这样的话,老师只需用一两句话来提示鼓励,可将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交给学生。

导入预设三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板书:望月)

这是我原来上《望月》时的导入,这段导入的特点是:①以旧引新,自然顺畅。古往今来,咏月的诗词比较多,让学生来背诵一些关于月亮的诗句,与“望月”的内容有一定关联,由背诗来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②以生为本,有情有趣。小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好胜心理,背诗比赛这样的形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参与的人越多,参与的热情也越高。

[思考:本课内容中有“我”与小外甥在月下对诗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将设计分角色对诗与拓展对诗。课前如果再采用背诗的形式,似有重复之嫌;同样的形式在一课的教学中重复使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因此,如果开头导入时采用背诗的形式,则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诗”环节应相应改变]

导入预设四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学了哪几篇与“月”相关的课文?能说说带“月”的词?歌谣?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板书:望月)

(3)读课题,想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这是我本学期上《望月》时设计的导入,这样设计的思考是:①串联旧知,增强积累。本学期已学过好几篇与月相关的课文,可让学生在回忆中温习旧文内容。而背诵学过的与月相关的词语与诗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强化积累意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起到复习巩固的目的。②温故更想“知新”,培养质疑能力。因为回忆的都是本册中的学习内容,学生说起来毫不费劲,上课伊始,就有了饱满的学习热情。揭题读题后,又引导学生结合旧知猜想《望月》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望”字,结合关键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谁望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望月?看到了怎样的月亮?倾吐怎样的情怀?……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月圆月缺,一样的月亮,不一样的心情。教无定法,一样的《望月》,不一样的风情。仅仅是“导入”一个环节,就可以演绎出不一般的风采!用心吟唱,才能唱出最美的歌!用心揣摩,以生为本,才能营造最美的课堂!

猜你喜欢

背诗望月课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过江东
清供、望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望月怀远
启功背诗
老师,您辛苦了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