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脾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9例临床分析

2010-02-17710302西安户县余下中心卫生院赵继康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诸症特发性紫癜

710302 西安户县余下中心卫生院 赵继康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性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后者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1]。我科自2006—2009年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我院中医科2006—2009年门诊患者59例,所有病例均经西医诊断明确,符合纳入标准。男性15例,女性44例,其中儿童9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5岁;病程8个月~35年,平均8年,均为慢性型病例。

1.2 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脾不大或轻度增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具备下列5项中任何一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治疗有效。③PAIg阳性。④PAC3阳性。⑤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

1.2.2 中医证候诊断 病程较长,起病徐缓。主症:皮肤、黏膜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经期延长;牙龈出血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出不止。兼症: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以上主症必备两项以上,兼症舌脉具备一项即可[2]。

1.2.3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准确填写临床研究观察表。确定属于慢性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过敏性紫癜,不配合治疗;问卷回答不全、缺项等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炙黄芪45 g、龙眼肉15 g、白术15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木香10 g、人参15 g、炙甘草6 g、当归3 g、远志3 g、山药10 g、白芍10 g、阿胶15 g。加减:月经淋漓不止者加山萸肉15 g、五味子10 g,牙龈出血者加五倍子10 g、藕节25 g,肌肉出血者加仙鹤草30 g、紫草10 g。儿童按体质量、年龄酌减。1剂/d,水煎,分2次服。

2 结果

2.1 症状统计 59例患者中,有皮肤黏膜出血即瘀斑、瘀点者59例,占100%;外伤后出血不止者58例,占98.3%;鼻出血、牙龈出血者45例,占76.3%;月经过多者35例,占59.3%;头晕乏力者40例,占67.8%;心悸气短、自汗者23例,占39.0%;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者56例,占94.9%。故ITP均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且伴头晕乏力、劳累后诸症加重等,符合“血症”气血两虚型表现。

2.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皮肤黏膜等出血完全消失,月经正常,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活动或劳累后无明显不适,停药后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显效:皮肤黏膜出血基本消失,或较前明显好转,但劳累后皮肤黏膜出血稍加重;无效:出血症状未见缓解。

2.3 治疗结果 59例病人临床控制50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9%。

3 讨论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见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起病隐袭,一般无前驱症状,较难确定发病时间,多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及外伤后出血不止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月经过多甚常见。I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感染、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与中医“血症”之气血两虚型症状、原因等基本相符合,中医认为“血症”患者因为感受外邪、饮酒过多、嗜食辛辣、情志过极、劳倦过度及久病热病之后,其共同病理变化可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中医认为起病位在心脾、病性属虚。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两虚、血失所统,营血不循常道而溢出脉外,则见出血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亡血伤气则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为典型气血双亏之象,治宜益气健脾、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以复中焦运化之功,使补而不滞,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山药、白芍益气补血;阿胶则补血止血。上药配伍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化生有源;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故归脾汤对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良效。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4-676.

[2]刘锋,麻柔.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27-335.

猜你喜欢

诸症特发性紫癜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