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对策
2010-02-17吕文静
□吕 玮 吕文静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整个教学过程异常重要,其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都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才专业知识的基本架构。在长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中,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进而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我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管理体制、实施模式等方面还不尽如意,而且教学方法改革自身教学环节也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传统的高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采取“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模式,重教而不重学,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创造性、有意义等原则,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的模式。
一、高职高专职业能力培育与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能力,因而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技能,还要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与对象灵活地有效地运用技能。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影响因素也涉及了许多方面的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特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在经过有计划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以后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学校都有各自的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前些年主要以发展初等、中等职教为重点,没有专门提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提出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直到1999年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并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一目标体现3点,一是与本科院校以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不同,而是为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培养相应技能。二是与中等、初等职业教育相区别,中等、初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在第一线岗作业的技工。三是与近年来提出的职业型社会型人才目标有区别,没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提倡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都要紧扣行业需求,反映行业特点,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针对的职业岗位群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拥有一定的适应将来职业岗位变迁的素质和能力,在新的形势下,职业能力内涵得到了发展。
职业能力是体现职业性的重要要素,而职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高职学生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职业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内容:职业知识,包括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职业能力,包括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交际与合作能力;职业素养,包括有责任感、正直、诚实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呢?高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社会需要展开,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就业。综观其特点,呈现以下共同趋势。
1.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更趋向于互动,构建开放式、多维度的教学格局,加强多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这将是未来我国高职教学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之一。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改变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信息传递方式,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学生、良好氛围等要素的多方面交结,是启发其思维、促进知识的运用和创造知识的教学模式。
2.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它正在改变着高职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二趋势。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正在逐渐广泛应用,教师更是可根据教学不同内容而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开展情境教学。
3.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出发点,教学方法改革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如个性、学习动机、学习基础、情感因素等。学生学习主要是根据自身基础、经验,在社会环境、课堂氛围等背景下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针对具体情况设置课堂的不同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让他们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追求新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文化水准的提高,对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希望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更希望自身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具备学习的基本能力,能在常规条件下运用基本学习能力适应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运用理解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信息,制定相应的可执行的学习计划;能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设想。
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在全国广泛开展,笔者近期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授课,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工学结合模式进展缓慢。
(一)教学方法改革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投资巨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相比之下,教学方法进展缓慢,而且没有形成全国高校统一行动,地方教育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与课程建设方面。导致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调查统计,教学资源整体较为贫乏,优秀职教师资、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网络资源共享等都难以满足教学的正常需求,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很好的平台,制约了改革的推广。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与西方现代教育方法改革,我国改革的深度、广度都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对重大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对国外成功教学改革缺乏深入认识,教学方法的引进或研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缺乏操作性;我国现行典型的教学方法支持力度不够,而且忽视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套与协调;教学方法研究虽然强调多样性,但缺乏相互之间的比较分析;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广力度不足,没有系统地归纳总结,或者只是在一定范围的教学研讨会上宣讲,即刻被搁置。
(三)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健全,分类不统一。高职高专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1];国内典型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内容陈旧,国外引进的方法也没有很好的融入我国高职高专实际,工学结合模式推广力度不够。
(四)现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未经过严格的培训,理论与技能没有达到要求。专任教师的相对数量相当滞后,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学校科研、及与外界知识的交流时间和精力不够,教师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热门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师资短缺,而且很多基础课程教师不愿意去教学;教师群体在学历、职称方面所占比例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特别是与东部高校相比差距更大,整体实力也不高。
(五)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受特定课程内容与教材制约,而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2];课堂教学以内容为主方法为辅,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目的,即使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侧重于教学方法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教学缺乏情境的设置,未设计出真实的具体的场合和情形,活化所教学知识。
(六)学校方面存在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教学方法改革不纯粹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各系科和学校必须给予及时引导和扶持,尤其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方面。宏观管理不力、学校对教学法改革没有统一的硬性任务,缺乏教改激励与约束机制,好的教法改革项目难以实施;教学管理不配套,如课程设置安排、学生的考试与成绩评定、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等;学校教学设施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借助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环境及很好的校训基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合作,加强沟通。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教育水平的任务异常必要与迫切,不但要关注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大纲和教材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更应该培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学习创造情境。
(一)职业能力与教学大纲的编制
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目标和政策,对当地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建立适合不同区域高职特色和职业能力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高职教学的顺利进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大批教育专家和教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编制出了适合不同本科院校、不同时间阶段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成立了相应的非官方教学中介组织和改革委员会。但我国西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西部教学大纲的编制应该遵循阶段性、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等原则。在高职阅读课程中,内容多数结合商务和外事工作实际来设计和编排,职业能力培育内容贯串了教材始终。
(二)“灌输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加强技能沟通,提倡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因材施教,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逐渐推进,既培养了优等生也照顾了后进生,同时也顾及了中等生;根据社会人才的需要,进行学校教学分析,选择综合化、就业化的学科课程;强调精讲多练,加强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完善实训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质量有效监控,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系统、可操作性的监控体系,通过量化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立
队伍结构主要分为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而我国高职院校结构很不尽合理,水平不高。西部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比例与最低要求尚有较大距离,调查分析,广西某职院博士学位的教师不足专业教师的1%,硕士学位教师甚至不到10%,高级职称教师不足5%,中初级职称教师比例过大,同时青年教师只达到40%左右。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教师慢慢退休,而年青教师教学能力不强,加之骨干教师的不断离去,尽管每年新进了不少教师,但这些教师多数为新近毕业的学生,一时很难顶上教学岗位,致使基础课程、新设专业教师不足,教师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使西部大部分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科研水平低,为学生职业能力的下降留下了隐患。
[1]马建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8(2).
[2]高原,张文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