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0-02-17房蕾
房蕾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房蕾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68
1 确认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别人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因为少年儿童在声乐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在初步的学习和训练阶段,而他们的情感还需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丰富。但是,在当前音乐歌唱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往往注重对少年儿童在歌曲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的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 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唱歌活动中的情感
2.1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都具有其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即使学生已掌握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应给学生介绍歌曲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2.2 教师用情范唱,启发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演唱是他们最爱听的歌声,而且面对面的演唱很亲切,他们总盼望教师能经常完整地、优美地演唱几首歌给他们听,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有这样美妙而动听歌声。同时小学生模仿力非常强,他们爱模仿、会极力地去模仿教师的歌声,希望能和他们的仰慕者——音乐教师的歌声一模一样。因此,教师的范唱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运用歌声去感染学生,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学生。这种传递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可以直接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时教师会感到一次动情的范唱会得到学生不约而同、发自内心的掌声,那时心里会有一种甜滋滋的感受。同时学生对歌曲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去模仿,自己去探索,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
如在教学新歌之前,每当笔者范唱时,有的学生会随歌曲旋律不由自主地面带微笑,左右摆动身体,甚至有时还会随范唱而轻声地哼唱起来。这样既熟悉了歌曲,又感受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想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内容的欲望。小学生毕竟没有复杂的情感体验,没有感受过,哪儿来的“有感而发”呢?所以有的乐曲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它的情感如何,当时的情境如何,会使他们不知从何下手,该如何用表情动作加以表现。这时就靠教师的示范,从教师的示范中去体会乐曲的情境,在模仿中去体验、感受乐曲的情感。经过屡次示范——模仿,使学生得到启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琢磨、探索,用正确的表情动作将乐曲的情感完整地表现出来。
2.3 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例如,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教案设计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带,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生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笔者把整个教学过程都环绕这一主线,那就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教学高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小结
总之,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必须在教授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教学,利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形式接受情感信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正地投入,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