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显性压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10-02-17左同军李红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肩胛骨压痛显性

左同军,李红林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分院,江苏淮安 223001)

肩周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的障碍,故又称 “冻结肩”、“肩凝症”、“漏肩风”。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其特征是肩活动逐渐受限,慢性病程,但可以自愈,需数月,有时可长达1~2年,亦称“五十肩”。本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筋脉所致。其病理表现主要是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1]。我院2006年4月~2009年7月,采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显性压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已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60例,进行门诊治疗。其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26~75岁,平均53.4岁;病程半个月~24月,平均3个月;左肩22例,右肩34例,双肩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定准痛点(多在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肩胛骨附着处),局部严格消毒,用7号注射针头穿刺达骨骼附着处的病变软组织,如果发现该处的针感并不强烈,可把针身小幅度地向体外提出少许,稍改变进针方向不断地向周围骨骼上探刺,找出病变软组织中特强针感的压痛点,回抽无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阻滞液1~2 ml(2%利多卡因 3~5 ml,曲安奈德 15~20 mg,维生素 B121 mg 混合液10~15 ml)。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1.4 临床观察方法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治疗最短1次,最长3个疗程,平均治疗2个疗程。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主诉右肩部疼痛半年余。病史:患者半年前某日早晨起床时感到右肩不适,微痛,此后疼痛逐渐加重,入夜尤甚,并逐渐伴有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查体: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 60°,前屈 45°,后伸15°,肩部压痛广泛,治疗时于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点处点按,发现在冈下肌附着处有三个显性压痛点,每个痛点注入阻滞液1~2 ml治疗1次后,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外展可接近90°。1个月后随访,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进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软组织外科学家提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发病机制的原发因素是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其化学刺激作用于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脂肪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继发因素是肌肉痉挛或肌挛缩。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软组织损害的病变;最后发展成为严重的椎管外慢性软组织损害的疼痛[3]。

宣蛰人教授在开展躯干上部软组织松懈手术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除外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认识了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以此检验“肩周炎”的压痛点分布,发现它的显性压痛点均集中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潜性压痛点也分布于头颈背部,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完全相同。在治疗方面,针对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显性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满意疗效。肩臂痛解除,功能恢复正常,连并发的前胸痛、肩前方痛(特别是喙突痛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痛)和患臂传导性麻木、麻刺或麻痹以及功能障碍等,均不治而自行消失,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又基本一样,属于椎管外颈肩部软组织损害[3]。

痛点注射可使药物在患病部位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可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被阻滞神经的支配区域或病灶局部之血管、肌肉痉挛得以缓解,改善局部(病灶部位)血供、消除水肿、促进新陈代谢和松解粘连[4]。本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经济、安全,值得门诊推广应用。

[1]刘智斌,牛文民.临床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3]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88,259.

[4]李仲廉,郑宝森,王子千,等.神经阻滞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34.

猜你喜欢

肩胛骨压痛显性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先天性高肩胛症1例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肩胛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