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的价值
2010-02-17刘靖仁
刘靖仁
1 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由学校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有直接影响。而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教师道德状况关系整个社会风气,教师道德搞好了,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他说:“唯师道立而善人多。”尤其是现代社会,普及义务教育已是世界性的,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更广大的青少年,影响更多数量的成年人以及老年人,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再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开放,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地直接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理所在。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能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师生友谊的快乐,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能从教师的身上看到许多美好的品质。如此一来,他们就会相信,人间有真诚美好的东西存在。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首先是从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关系开始的。而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人注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因此,如果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看到的尽是自私、势利、冷漠、圆滑、虚伪,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人性是自私的,人世间不可能有真诚的关系。马卡连科说过:最初他(学生)对直接所处环境的公正失去信心,在这里就是对学校的公正失去信心。这正是个人反社会立场的萌芽。由此可见,教师道德素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重大的。
2 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他认为,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正是由于教育劳动的这种根本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灵魂深处,关系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正处在青少年的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事实上,无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否意识到,在教育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他应该觉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一位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应当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 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正是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因为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