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0-02-17许政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德育生活数学

许政敏

1 在编写教案时充分挖掘德育内容,渗透德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思想,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植树、节约用电/用水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涵着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实施德育,强化德育

2.1 渗透学习目的的教育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教学正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获得新知。整节课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2 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在教学中,还能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让学生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用有关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2.3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数和形的产生和发展,数学要领之间的联系等,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时,使学生了解数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周围常见的事物,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合作式学习、自我探索式学习。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每一部分知识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比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证,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获得,笔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欢乐。

此外,课堂上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很重要,比如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善于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的良好品格。对于学困生的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体现,从让他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捕捉他们身上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还要发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同时也让其他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

3 在实际生活中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感受德育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七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这就是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另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多彩。而德育也是如此,生活是德育的主阵地,回归生活是德育的主旋律,因此,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德育的良好平台。正因为数学是文化,数学是“经历”,数学是“生活”,所以数学是开放的,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是美丽的,数学也是智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数学是德育的土壤,是德育渗透的沃土,只要抓住时机,相信德育之花一定会开遍数学课堂 。

4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资源,体验德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利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搜集最新的信息,还可教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应该说数学有的不仅仅是知识,有的不仅仅是能力;数学除了知识还有思维,除了能力还有思想。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总而言之,发挥数学学科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既增强思想品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作为教学目标来实施的一项工作,也是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领域的要求

猜你喜欢

德育生活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