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件设计制作管见
2010-02-17戚鹏
戚鹏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用计算机帮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新知,主动发展,培养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让广大教师青睐和赞许,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但在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有的背离课堂教学的主旨,把设计课件当做课堂的一种时尚;有的设计粗糙,犹如画蛇添足,不能真正为优化教学服务;有的设计则不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难以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
1 设计和制作课件要结合教学实际
课件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件设计,却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反而如画蛇添足。更有甚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便是一堂好课,就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把一些计算题,一些无关紧要的图片等放到课件中去,多媒体的使用成了幻灯片、黑板的简单累加,失去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所以说设计课件要结合教学实际,传统教学手段能达到预期效果,就没有必要设计课件。
2 设计和制作课件要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服务
就数学学科而言,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并且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通过课件演示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数小正方形的个数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所以,针对某一知识,在进行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运用其他教学手段能否解决,然后考虑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突破教学难点。
3 设计和制作课件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课件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属于形象思维式。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的设计应探索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可大量采用生动的图形、动画和音乐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处在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阶段,但仍需要感性知识的直接支持。因此,高年级的数学课件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课件的画面设计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注重实效性
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课件所用色彩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追求的是界面友好,并不是华丽。课件制作的目的是能较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这一较好指的是数学内容和结构的和谐性,解决方案的简单性、新颖性,结论的奇异性、统一性。确切地说,必须能体现数学美的特征。
好的课件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几乎无所不能。课件中屏幕设计水平影响课件的形象,良好的屏幕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包括版面设计、次序设计、颜色搭配、字体形象、修饰美化、素材的选择等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屏幕设计,除了追求屏幕的美观、形象、生动之外,还要求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教学性。
然而有人却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彻底优化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动画功能,数学课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观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5 设计课件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课件将一些语言、图像、符号、声音加以组合,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增强学习兴趣。
5.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显示:“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达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画面的不断闪烁,展示了3个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示,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5.2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例如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小猴子提问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多少?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小动物找家”等画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制作及应用时,切忌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走向“电脑播放、学生看”的另一个弊端。这样的模式,往往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不会,紧跟在教师的背后,成为“寄生虫”。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