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阅读鲁迅作品

2010-02-17包化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百草园鲁迅笔者

包化田

鲁迅的作品,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审美取向和鲁迅先生有太远的距离,他们很难走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初登讲台时,笔者讲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自己很投入,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自认为挖掘得很到位,常常自己认为授课很成功,可是学生的情绪却不高,依旧是那样一副若无其事懒洋洋的样子,笔者很是神伤,美丽因无法预约而失落。

新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只有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才是理想的阅读教学。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让师生默契合作,成功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美丽不再失约的效果,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握下面几条原则。

1)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从语言表达方式、艺术个性切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切入点是在教师认真钻研吃透教材,仔细研究分析学生的群体共性的基础上得来的。它是文本的突出的艺术个性和学生的接受心理、接受兴趣的完美结合,这一切入点要打破常规,力避诸如从简介作者、交代写作背景开始之类的让学生仿佛一听到开场锣声便心生倦意的三流导演的做法。要让学生感兴趣,有话说,引起他们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欲望,达到“我要读”的目的。如讲《孔乙己》,从鼓励学生做神探柯南切入,来阅读文本探究孔乙己死亡,这样的切入,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2)不能离开语言文字,不能离开文本。梁启超曾经说过:语言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在语言的海洋中游泳。抓住了语言学习,就抓住了阅读文本的基础和关键。反之,脱离了语言文字赏析的一切课堂活动,就只有热闹而不见实效。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往往以结论代替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准确研读。或者在很多时候,教师就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所谓的拓展上。背教学之道而驰,越努力离阅读教学的初衷越远。

3)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巧妙地设置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文本。当然,问题的设置也要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问题要有层次,有坡度,角度小巧,既易操作又有思维的深度。这样,阅读分析都没有离开过文本,师生会不断地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整堂课都有话说,乐意说,并且最终有所得。

依据以上原则,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1)笔者根据不同的课文有侧重地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目的在于缩近鲁迅先生和学生的距离,让鲁迅走下神坛。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能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旨。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者向学生介绍:“文章写于他被迫到厦门不久的1926年9月18日,此时作者与世隔绝地生活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心灵世界里充满孤寂、苦闷。他只剩下回忆的可能,于是那童真的回忆,就像镶嵌在心灵荒漠上的一片绿洲。鲁迅先生追怀着置身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那一份温馨,把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加以升华,其中分明深含着童年时代鲁迅心目中的情趣向往。”

2)笔者尽量熟练驾驭教材,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如从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到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这样的问题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现。

3)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她买到书后的心理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引领学生分析鲁迅先生作品时,不论是在整体把握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教师的交流,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

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师还要有激情,鲁迅先生作品中折射出的反帝反封建、热爱祖国、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善良、关怀弱小的人性的光芒,教师如果不被感染,投入其中,又怎能唤醒学生,达到共鸣呢?教师要用心感受鲁迅先生的情怀,用自己被感染被熏陶的心灵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桥梁,共赴一场关于鲁迅文学的美丽约定。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然后知不足。但是,教师必须不断地以主动学习、认真反思来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和行为,真正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畅游,感受鲁迅先生作品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百草园鲁迅笔者
学校里的“百草园”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