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
2010-02-17顾惠芬
顾惠芬
小学作文教学有着被尘封被遗漏的角落,急需开拓作文教学的“异度空间”,即从作文素材、作文立意及作文辅导等方面,积极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达到遵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特点,保护并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良好教学目的。
1 介入生活情境——打开作文素材的“异度空间”
1.1 情境的宽泛性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捕捉生活、自然中的精彩瞬间、片刻感悟的作文情境中,这样更能广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写出鲜活生动的作文来。比如说将班级变为“编辑部”,让学生充当记者、主编等角色,他们便会兴致勃勃地睁大眼睛,搜寻、采稿,既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又打破以往狭隘的教学方法,使作文教学的范围更加宽泛。
1.2 情境的多元性
以往的作文课堂教学,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他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充当“观众”“听众”和“无奈的劳作者”,教学活动呆板而单一。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做的应是平等角色中的首席,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通过或模拟或真实体验等途径把课堂活动延伸到家庭、社会……
1.3 情境的长效性
像“小小编辑部”这样的情境因为它贯穿一学期,甚至一年、两年,学生长期处于“记者”“编辑”的自主工作状态,已经自然而然地将写作转化成自我的需要,带给他们成就感、愉悦感,自然就能始终兴趣盎然!所以,创设的情境应当是长效的,让学生自然、忘我的。
1.4 情境的针对性
创设的作文情境应当因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有所不同,一、二年级学生感知笼统、片面、直观,目标定位于写话训练,可以创设“火眼金睛俱乐部”的作文情境,让学生去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和伙伴们交流;三、四年级学生思维、思想都开始活跃,需要一种向心力的牵引,可以创设“七彩的家”这一作文情境,让他们关注“班级这个大家庭”及“自己家”的故事,既可以拥有一份“家庭成员”“写家事,评家事”的主动性,又能有助于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诸多品质的养成;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感知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思考本质、评判是非的能力增强,则可以创设“小小编辑部”之类更为宽泛自由的情境。
2 强调学科整合——打开作文辅导的“异度空间”
传统的教学只是把学生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往往是活动还没有完全放开,或者是放开了还没有收得拢,铃声一响就匆匆下课了,常常导致教师的辅导草草了事。要解决作文教学“耗时多且耗不起,辅导不到位低效率”的现状,学科整合是一条好的渠道。
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进行整合,既可以节省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又可以让两门学科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如要写一次实验,可以和科学课整合,让科学教师组织一次实验。一方面,实验成为作文的动态资源,而“人人参与活动的共性”有利于在教师的指引下,促成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作文能基本“保底”,“人人都有体验的独特性”则能对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不封顶的作文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作文也能促进学生在实验中更仔细地观察,更用心地思考,甚至成为实验的一种外在评价方式……
3 渗透人文点化——打开作文立意的“异度空间”
教师应激发学生对生存状态和环境的关注,从而促进他“品生活”,进而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要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先学做人,再学做文。
3.1 活动中点化
如学生中一度出现“个人英雄主义”,事事抬高自己,排挤别人,造成很多矛盾。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可以设计一个“穿越生死门”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被困于即将爆炸的屋内,只有移到矮小狭窄的“门”(两个小个子学生用手搭成的)才可以逃生,而且只有3秒种的时间逃生。游戏完后,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写场景和联想的作文技巧,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充分讨论失败与成功背后的奥妙。这样使“合作的力量能穿越风雨和云烟,总是照耀、博大着世人的心胸”之类的句子既成为学生一生受益的格言,也成为本次习作中精彩的点睛之笔!
3.2 评论中点化
对学生叙事式作文中隐藏的问题、暴露的思想,即内蕴的人文价值,可以充分发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评价作用,进行适当的介入、点化,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能突破就事说事的层面,在文章的立意上获得提升。不过也要注意两点:1)应注意智慧地点化,即方式是巧妙的,让学生容易接受的;2)应注意呵护主人公的自尊,切忌粗暴地评判。
打开作文教学的“异度空间”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融思维训练、生活品味、思想成长于一炉的轻松高效之路。语文教师应孜孜不倦地探索,去开始一种梦想,领略一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