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0-02-17刘高峰
刘高峰
新课程改革将探究性学习作为整个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化学学习,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在化学探究学习中的质疑能力提出以下见解。
1 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公平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为取得“高分”往往以师道尊严的家长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久而久之,师生之间是猫与老鼠的关系,学生不会质疑,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提出。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公平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才会乐于质疑,愿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保持兴奋的心理过程。因此,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会始终在兴奋中去探究化学,发现问题。
2.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迪生之所以一生不断有发明创造,关键是他始终具有孩子般的好奇心,能够发现问题,从而探究问题。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2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正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它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主动对现象产生质疑,从而能够探究问题。
2.3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运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贴近,从而对身边的化学变化感兴趣,对—些现象产生质疑。
3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质疑习惯
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节课一天所能提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教师的质疑习惯中逐渐提高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质疑,多设问题,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熏陶感染下,才能逐渐培养质疑能力。
4 欲擒故纵,故意留有问题,让学生来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设计问题,学生虽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还不能独立、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质疑需要一个过程,如同孩子学走路需用学步车一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扶持学生学会质疑。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故意留有—定的问题,让学生来提出,创造学生发展质疑能力的空间,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能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打下基础。
5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引导提高质疑质量
当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大力鼓励,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提出好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处理好以上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问题像涌泉一样不断地冒出。
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无序,难免有的质量不高。教师应及时引导,避免问题偏离主题,使问题更有价值。例如学生学习有机物后,提出:“乙醇与甲醇用什么加以区分呢?”教师因势利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同学好好学习,到高一等学校探讨解决。”
6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则
6.1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想时空
让学生质疑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重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
6.2 要教育学生先思而后问
实践中,无论哪种情况,都须让学生三思而后问,多思而后问,问后再多思。疑而不思,势必疑而不解,只有三思而后问,才能豁然开朗。唯有此,才能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乃至通过思考探究发现真理。
6.3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见解,进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造型人才。因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才会一生中伴随着问题,才可能自主地、不断地去探究问题。因此,重视提高学生在化学探究学习中的质疑能力,对为社会培养发展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