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0-02-17陈培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成语大学

陈培君

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山东日照 27682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文化意识培养的现象。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这种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只会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更为严重的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缺失,直接让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那么根据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1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成语,英语成语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等特点,牢固地确立了它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无论在书面语言中,还是在口头语言里,英语成语都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其数量正在日益扩大,其质量也在不断升华。比如“He was in the seven seventh last night”,许多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人会把“in the seventh heaven”同“升天”“死”等概念联系起来。其实,这条成语同宗教有关,七重天是指上帝和天使居住的天国最高层。言下之意,人能身居天国最高层,与上帝同处,自然是非常愉快的。因此,这条成语的意思可理解为“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兴高采烈”“乐不可支”。另如“in a pig’s whisper”“draw blood”“hang on sb’s sleeve”“hang on sb’s lips”,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就不知道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分别是“低声的”“伤人感情”“依赖某人”“对某人言听计从”的意思。

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Brown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不管是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尽管现在全国很多高校取消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高校过分强调四六级考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是以应试为目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急剧下降,所学到的只是一些应试的基本技巧,没有获得真正运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与文化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3)外语教材陈旧。尽管现在各大出版社近年来出版了很多新教材,但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没能及时更新换代,致使学生所学到的信息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即使学到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也往往与当代现实脱节。

2 大学英语课堂中注重文化导入

既然文化导入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现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Text A为例,笔者介绍一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2.1 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

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但是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综合教程》第四单元Text A的题目是“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叫Tony Trivisonno的青年如何实现在美国获得成功的故事。那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你的梦想?”“课本题目中的‘美国梦’指的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课前就会积极思考此类问题。

2.2 课文讲解前让学生讲述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查找了有关“美国梦”的一些背景知识,那么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前完全可以让学生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起到2个作用:1)学生在预习中积极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完,教师再进行补充,对学生有误区的地方进行纠正,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3 课文讲解中教师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

学生大体了解了“美国梦”的具体含义,在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课本是学习的载体,教师在进行下一步教学时,对课文中出现的另外的和文化相关的知识要注意恰当地导入,而不能一句带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既要保证将涉及的文化讲解清楚,又要保证不能长篇大论,偏离课文。比如课文中出现“these Depression days”,那么这个“Depression days”指的是哪个时期?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这个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将有关知识向学生介绍。

2.4 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语言和文化

由于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对话场景,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这篇文章中主人公Tony说的英语非常不标准,是“broken English”,即使这样,也要让学生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即使是错误百出的英语还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正是因为文化背景的相互了解才使语言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

2.5 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

借助该篇课文,可以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3 结束语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懂得英语文化,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语言的方法,才能学到真正生动灵活的语言。

[1]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2]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mpany,1921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荫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7]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成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