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2010-02-17刘春满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2期
关键词:作图内角三角形

刘春满

1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思考。

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疑设问,使学生更多地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适当的提问配合演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快达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的目标。

2.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笔者首先用Excel制作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2.3 利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4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作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3.1 以学生为主体,变辅教为辅学

信息技术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3.2 结合学科特点,有选择地运用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是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去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作图内角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