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专业社团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2010-02-17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高职生社团院校

付 健

依托专业社团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付 健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天津 300250)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特色,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职业素质需求的具体反映。专业社团作为吸引和凝聚高职生学习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群众性团体,已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阐述了高职专业社团的特征及其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分析了当前高职专业社团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依托专业社团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措施。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高职生;职业能力;措施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对高职人才所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和“专门化”,其落脚点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特色,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职业素质要求的具体反映。专业社团以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共同爱好和学习需求为纽带,以其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吸引高职生参与专业实践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职业能力与专业社团的内涵分析

职业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职业能力就是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运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针对性;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专业社团的内涵与特点 高职学生社团指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是高职院校内由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它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和研究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结合有关课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和学习,并深入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学生专业社团除在活动内容上具有一般大学生社团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基本特征外,还兼具自身特有的专业背景。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学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学生实践领域,专业社团凭借其专业性的特质和优势,表现出了较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开拓性。

专业社团在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专业、职业意识 专业社团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和专业教师、实训基地及企业等联系比较紧密,所学习的专业、岗位知识经社员间互相传递、交融后容易形成共同的兴趣点并激发出研究和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氛围,促进专业、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专业能力 在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团活动,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在活动中锻炼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

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方法能力 学生专业社团以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运行,社员间打破班级、年级、院系、专业的界限,自主管理和开展活动。在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中,学生既受兴趣吸引而深入、独立地思考和学习,又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不同知识背景的思维碰撞,使他们在独立思考、获取与利用信息、分析判断与决策、学习掌握新知识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

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能力 专业社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并通过社团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从而广泛接触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其经历有助于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更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融入新的集体。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也能锻炼其他社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

专业社团当前存在的问题

社团建设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是定位偏失,倾向于娱乐化发展。部分专业社团为增强吸引力将活动重点放在娱乐项目上,偏离和弱化了社团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二是专业化发展目标过高。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不厚,低年级学生比重较大,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部分社团定位过高,活动容易脱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社团活动范围过于封闭,发展空间狭小 部分专业社团以封闭的循环方式发展,活动和影响范围仅仅局限于某个专业、某个班级或校园有限的群体和空间内,缺乏灵活的发展机制及与外界交流的突破口,自身发展的开放性和社会化程度过低。

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专业社团是以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存在基础,以自愿为组织原则的。但部分社团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组织不严密,制度不完备,管理不规范,发展无方向,活动不持续,人员流失性大等问题。

对专业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专业社团由于自身特有的专业化发展需求,需要较多专门、系统的指导以及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但部分高职院校在指导师资配备和物质资源、经费、政策支持上受某些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制约,难以满足专业社团长足发展的需求。

依托专业社团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举措

以“职业性、专业性”为引导,完善专业社团的建设思路 学生专业社团应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参照学校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条件,以“职业性、专业性”为引导,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思路。首先,要明确专业社团定位,不能将社团定位于本科类的纯学术团体,也不能完全脱离专业技能走纯娱乐道路,而应兴趣、技能并重开展社团活动。其次,要紧扣专业建设的方向,围绕专业及课程建立社团,使社团的长效发展有所依托,实现社团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使指导师资与社团类型相互匹配,以利于社团活动取得实效。再次,要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技能为主线规划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内容既要贴近专业又要有职业性,要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与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

以“规范化、制度化”为方向,确立专业社团的发展机制 学生专业社团要发挥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效,需要多方面的机制保障和制度支持。首先,要确立专业社团的双重管理和指导机制:一是在管理上归属于学校团委,依托团委的组织优势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团委搭台,社团唱戏,学生参与”的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团组织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团属阵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专业社团纳入团委的活动体系和资源体系之中,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专业指导上归属于院系教学部门,建立社团与专业建设相联系的机制,保证专业社团发展不脱离专业,并由院系指派专业教师负责社团的教学及活动指导。其次,要对专业社团给予经费支持和“硬件”保障。可以通过优秀社团评比的方式,择优为专业社团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或者以项目化管理的方法,对不同水平的专业社团实施激励和保障。

以“实践化”为途径,拓展专业社团的实践平台 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操作性。社团成员在课堂习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和锻炼职业能力的目的。各高职院校要为学生专业社团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列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企合作框架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社团成员广泛接触社会和企业。通过“实践化”,将社团活动内容和范围逐步延伸到社会、企业的各个领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岗位和社会阅历,培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和职业能力。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专业社团的职业氛围 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系,是专业社团成员进行实践和锻炼职业能力的良好载体。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与培训,开展与专业特征相结合的社团活动,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各种专业和职业活动中发现、培养、发展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等多种能力。比如,社团成员可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沈新华.强化专业社团建设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刘洪.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

[3]任一波.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示范建设中的建设与发展[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4]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5]王春明.基于专业社团建设提升高职生就业力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11).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本文系2008年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校家庭协同运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D880.34)子课题5《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作用》研究成果

G717

A

1672-5727(2010)11-0064-02

付健(1981—),男,河北唐山人,教育学硕士,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团委书记,主要从事高职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高职生社团院校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