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方向与思路
2010-02-17彭召波
彭召波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 南京 210024)
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方向与思路
彭召波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 南京 210024)
江苏省职业教育坚持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优化配置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和创新,不断走内涵发展和优化发展之路。
江苏省;职业教育;现状;方向;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全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521所,在校生139万人;有高职高专78所,在校生72万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发展现状:以富民为宗旨,不断走向内涵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职业教育恢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特征:外延式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以一批改办、新办的职业学校为标志,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脱颖而出。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特征:初步的内涵式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形成“以专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学校建设的现代化”的发展思路,1996年启动了第一轮专业现代化建设,有近百所试点学校参加,在6大类专业中率先开展试点,成功探索了加强专业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特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大力加强示范学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推进示范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创业教育,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规模效益 “十五”期间,江苏省中职招生以年均7万人的速度递增,2006年招生55.5万人,比“十五”初期翻了一番多,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十年来首次超过1∶1,达到53%。2007年以来,在初中毕业生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江苏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统筹。中职招生连续五年保持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全省整体搬迁职业学校近百所,占地均在200亩以上。中职学校校均规模达到2600多人,其中在校生5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达53所,整体上实现了职业学校的规模效益。
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职业学校服务能力 2006年,江苏省全面启动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启动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10所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二是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省财政一次性下达6800万元,扶持经济薄弱地区3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省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人民币,在重点领域建成了200个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中高职实训基地。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全省年均培训在职教师5000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了89%;突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了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两个月的制度,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比例达50%。
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启动新一轮示范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滚动建设500个中职、8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400个高职品牌特色专业。二是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根据产业结构特点、职业领域要求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选择10大类专业领域开展课程改革,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200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和10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探索制度创新,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发展形态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结构,构建职业教育集成发展的平台,逐步形成了集群式、集团式、集合式三种集约化发展模式。(1)集群式发展。以常州高职城为代表,一批学校集中在一个区域发展,通过教学、科研、实训、生活等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通过开放式办学和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把职教资源要素集成起来,创建区域内职业院校整体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局面。(2)集团式发展。其标志是以1~2所职业院校为龙头,以若干相关职业院校为主体,通过广泛的企业参与,形成跨地区联动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江苏已有14个省级职教集团,融合了400多所职业院校和800多家企业。(3)集合式发展。经省政府批准和教育部备案,2003年6月,江苏省正式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评估,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牌,作为该院的分院统一管理。目前,全省有40所分院在该院的统筹下运行。
突出职教富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力 200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 “5112教育富民工程”,赢得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主动。“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思路,提出五个服务方向,即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开放型经济、服务区域共同发展。2006年,江苏省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在全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重点建设了28个具有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创业基地。
发展方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优化发展
(一)优化发展的必要性
优化发展是职业教育突破自身发展局限、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职业教育通过大量投入,实现了以量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快速提升,但尚未完全转变发展方式,粗放型发展特征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发展不均衡和发展不全面。(1)发展不均衡体现在:一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和苏北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规模、速度、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二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有一部分职业院校没能认清职业教育的本质,未能与先进生产力水平相吻合,学校间逐渐形成新的差距。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集聚水平与生产力布局不均衡。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的战略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发展不全面体现在:一是办学机制不全面。没有根本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完善,多元化办学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二是发展方式不全面。比较重视职业教育量的发展,但质的发展不够,教育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增不明显。三是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不全面。比较重视传统学历证书教育,不能完全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对接,难以应对国际化标准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提出的挑战。四是受教育者素质发展不全面。比较重视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教育,对学习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不足。
优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少年大量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精心培养这些学生,解决好他们的上学和就业问题,帮助这些家庭解决民生问题,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先进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精益化生产方式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优化发展是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经济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知识性要素正在成为产业分工、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在产业链上的对接,顺应新型工业化趋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从整体上提升区域内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二)优化发展面临的阻碍
在认识层面,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仍待提高 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中的独特作用认识不清,对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传统的重视学位学历、轻视职业技能等观念还在一些家长、学校甚至政府部门中客观存在。
在政策层面,依法投入职业教育的制度性保障存在缺失 主要表现在缺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生均公用经费、教师津贴、生均设施设备等统一标准,没有建立对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约束机制。
在人才培养层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亟待增强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理顺,与企业需要和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还不尽完善,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观念、制度的新突破
(一)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
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要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坚持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在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和创新,努力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改革创新的基本内容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 一方面要调整布局结构。以区域人口数量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主要依据,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的优质职业院校,使之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另一方面,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江苏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招生制度,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2011年力争在全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的衔接贯通。深化课程改革,着力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训实习、教学制度、教学评价等环节改革创新。三是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加强技能人才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衔接为导向,完善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机制。切实推进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开展创业知识、政策、技能的培训服务,全面推进在校生创业实践。
健全职业教育制度 一是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二是改进教师队伍管理制度。进一步突出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这一核心,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落实教师进修、培训和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开通人才合理流动渠道,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职业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办学机制。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二是创新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三是创新行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改变政府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注重运用财政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减少行政干预。
(三)改革创新的具体设想
江苏省拟先选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全省其他有条件的地区。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试点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成立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和试验区教育、财政、人事、劳动等行政部门人员组成,对试验区工作的推进进行综合管理和多方协调。同时成立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系统研究解决试验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论证。
其次,要加强经费保障。设立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工作专项经费,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为推进试验工作提供财力保障。江苏省财政正在制定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再次,要加强监测评估和跟踪服务。成立试验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小组,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对试验区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和问责,对试验区政府和学校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落实问责制度。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60年教育辉煌 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9-10-09.
[2]徐利国.探索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论丛,2009,(6).
[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谢雄标.创业力的内涵及提升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4,(2).
[5]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彭召波(1979—),男,硕士,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0)11-0005-02